跟楊鵬老師學《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第五十四章(楊鵬校訂本)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聋袋,子孫以祭祀不絕队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幽勒。修之于家嗜侮,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锈颗。修之于邦顷霹,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击吱,其德乃博淋淀。以身觀身,以家觀家覆醇,以鄉(xiāng)觀鄉(xiāng)朵纷,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永脓。吾所以知天下之然哉袍辞?以此。
文:張慧姝
在《跟楊鵬老師一字一句學道德經(jīng)40課》上常摧,楊老師講到“善建者不拔”時搅吁,提到了建行,從此落午,我對建設銀行有了一種特殊的好感似芝。這些天,在安裝建行個人網(wǎng)上銀行的時候板甘,注意到了以下這個畫面党瓮,特意截圖下來⊙卫啵“善建者行”寞奸,可以有多種理解:善于建設者,很棒在跳;善于建設者枪萄,是勇于去踐行的人;善于建設者猫妙,才能行得穩(wěn)瓷翻,走得遠「钭梗“成其久遠”是“子孫以祭祀不絕”的白話文版表述齐帚。
回到“善建者不拔”,善于建設者彼哼,不可拔除对妄。建高樓大廈,建銀行賬號敢朱,建家立業(yè)剪菱,建個體生命摩瞎,老子本章中,“建”的對象究竟是什么孝常?看得見的事物必將朽壞旗们,無論高樓、功業(yè)构灸、桂冠上渴、名位,都會在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中攆過而不至留存冻押,“建”什么才能“不拔”驰贷、“成其久遠”盛嘿、“子孫以祭祀不絕”洛巢?怎樣“建”才算是“善建”?老子在其后都給出了答案次兆。
01? ?怎樣“建”才算是“善建”稿茉?
“善抱者”才是“善建者”。抱芥炭,就是抱“一”漓库,《道德經(jīng)》39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园蝠,神得一以靈渺蒿,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彪薛。”抱住“一”茂装,天因此而清靜,地因此而安寧善延,眾神因此而靈驗少态,浴因此而充盈滿水,侯王因此而讓天下歸正易遣。這個“一”彼妻,就是天道,就是萬事萬物背后看不見的主宰豆茫,創(chuàng)生滋養(yǎng)萬物的秩序和力量侨歉。
孔子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性,在好學方面非常自信揩魂,他曾說为肮,在十戶人家的范圍內(nèi),找不到一個人和他一樣好學肤京。(子曰:十室之邑颊艳,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茅特。不如丘之好學也。)但是棋枕,他又提醒他的學生白修,他的博學廣聞,并非是因為好學重斑,而是有一個一以貫之的原則兵睛。(《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窥浪?”對曰:“然祖很,非與?”曰:“非也漾脂,予一以貫之假颇。”)孔子抱住了一以貫之的原則,心中有“天生德于予”的確定性骨稿,讓他能夠在顛沛困頓中矢志不渝笨鸡,堅守自己的天命,成為一個照亮世人的大生命坦冠。
抱住“一”者形耗,就是抱住了生命的原則,抱住了精神的輜重辙浑,穩(wěn)固了人生的根基激涤,心中有了確定性之光。抱守住“一”判呕,抱守住這個貫穿始終的原則倦踢,就是以創(chuàng)造與服務生命為核心的原則,終生不離佛玄,將幫助建設者在面對現(xiàn)實的種種困惑與不確定時硼一,不至于迷失、動搖或停滯不前梦抢。
02? ?“建”什么才能“不拔”般贼?
“建”的對象是“德”,建德就是修德奥吩,或說修身哼蛆。孔子說:“修已以敬”霞赫、“修己以安人”腮介、“修己以安百姓”,修德端衰,是敬天叠洗、敬人甘改、敬事的開始。修德是建立自我與為人處世的出發(fā)點灭抑。
以“善建者不拔十艾,善抱者不脫”的原則一以貫之來修德,從不同的空間范圍來看腾节,貫徹到個人身上忘嫉,讓一個人趨向本真完善;貫徹到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案腺,讓一個家庭或家族蔭余興旺庆冕;貫徹到一個鄉(xiāng),則民風淳樸劈榨;貫徹到一個邦國访递,則國泰民安;貫徹到天下鞋既,則德廣博而豐厚力九;從時間范圍來看耍铜,就會代代綿延邑闺,成其久遠,子孫以祭祀不絕棕兼。
03? ?修自己陡舅,觀他人
楊鵬老師說:所謂“修德”,是在“共情”基礎上伴挚,設身處地去理解別人靶衍,約束自己不壓制別人。這是強調(diào)上天之道的普遍性茎芋,強調(diào)人性的同質(zhì)性颅眶,強調(diào)對他人的共情能力,對他鄉(xiāng)他邦他國的共情能力田弥。(共情的能力|楊鵬講《道德經(jīng)》54章)
在“以身觀身涛酗,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偷厦,以邦觀邦商叹,以天下觀天下”這句話的每個小句中,都有一個“觀”字只泼,“觀”的反復出現(xiàn)剖笙,“觀”的重要性被指數(shù)級放大。
“觀”请唱,是觀察弥咪、認識过蹂、理解、共情聚至,而不是去改變榴啸、指責與評價。在《禪者的初心》這本書中晚岭,作者鈴木俊隆這樣寫到:“我們通常都會不自覺地試著改變別的東西鸥印,而不是改變我們自己。我們都會試著讓自己以外的東西變得恰如其分坦报,而不是讓我們自己變得恰如其分库说。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話,也就不可能讓任何東西恰如其分片择。” 這段話提醒我們注意到我們往往不自知卻自動化執(zhí)行的思維及行為潜的。“以身觀身字管,以家觀家啰挪,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嘲叔,以天下觀天下”亡呵,強調(diào)的是“觀”,還有由內(nèi)而外的順序硫戈,設身處地锰什,推己及人。
每個人都并非那么與眾不同丁逝,個性也并非那么密不透風汁胆。孔子說:“己所不欲嫩码,勿施與人”,孔子這句話的立足點是人性的相通性罪既。觀察、認識萝衩、理解他人,是與人合作的基礎猩谊,也有助于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自己千劈。
指責、評價他人牌捷,甚或想去改變他人涡驮,自覺或不自覺的,就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捉捅,強化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本性,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虽风,放大了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匱乏棒口。《圣經(jīng)·羅馬書6:37》說:“你們不要論斷人辜膝,就不被論斷无牵;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厂抖,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忱辅,就必被饒恕∏蕉”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垒在。修之于家扔亥,其德乃余场躯。修之于鄉(xiāng)旅挤,其德乃長。修之于邦粘茄,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柒瓣,其德乃博≤狡叮”?修德是修自己、約束自己磺平,而不是修他人拐辽。用“觀”來代替指責與評價擦酌,在“觀”中建立與他人的共情能力俱诸,在理解的基礎上合作共處赊舶、相依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