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正思考不正問第十三課小結(jié)
回課:靜坐的二重層次:1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念頭它來由它來,它走由它走. 2.在靜坐的過程中,觀察自己的五蘊,色受想行識的更換過程.從而體證變化蛾茉,感受無常無我的殊勝
授課內(nèi)容:
1.命運---人的命運由選擇來決定,選擇由判斷來決定,而判斷由標準來決定.標準來源于價值觀,對一件事情認識到的意義越重大,就越愿意付出重視度和專注度去做它.這也就是為什么同一件事情,有些人對它看的很重要,有些人卻不以為然.
比如對真理的渴求,對成長的渴求.沒有意識到這種意義的人,壓根就不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在上面.而對于越成功,越高格局的人來說,卻愿意付出大量的時間.這樣,他們離真理越近,離生命的意義越近,離被束縛的人生越遠.以達到無常無我,不被束縛,自由的生命格局.我們看到的許多越成功的人越是這樣,比如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庵楷,就是”長著兩條腿的書”,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閱讀求知上。在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時惭等,但要注意避免以偏蓋全褒纲,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真理的原因,具有普遍性类溢,安然性凌蔬。
2.五蘊---人在五蘊上的不同執(zhí)著,形成了人的不同層次闯冷。因為有“主體”的概念砂心,那么會形成人生的框架,如果沒有主體蛇耀,就不存在框架辩诞。就不被束縛。所以高格局的人纺涤,應(yīng)該擅長的是在“無我”和“我”之間的自由切換译暂。以“我”為著力點抠忘,體會人生的當下,感知生命的“無惩庥溃“崎脉,以“無我”來突破生命的框架,從而獲得宇宙的力量伯顶。對自己的五蘊中的各個元素進行分析,瓦解,就能超越人生中的煩惱苦迫.
3.能力VS覺力. ?在西游記中囚灼,唐僧放棄了孫悟空,在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下祭衩,仍然西行求經(jīng)灶体。由此可見,覺力(也就是價值觀)比能力更重要汪厨。覺力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力量赃春,去尋找真理。舉例深受啟發(fā):很多人做事情前顧慮重重劫乱,不知如何選擇织中,這其實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衷戈,但卻沒有勇氣的表現(xiàn)狭吼。知道自己的價值觀,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時候殖妇,采取積極的行動刁笙,不斷地重復(fù)地行動,就能讓事物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谦趣。就像森林里的一顆樹木疲吸,如果它想往東倒,那就要每天努力地向東伸展前鹅,每天伸展一點點摘悴,那么,即便是面對森林里的無常環(huán)境時舰绘,當狂風暴雨到來的那一瞬那蹂喻,它向東倒的可能性也是極高的。但如果想的是方向是東捂寿,卻讓自己身不由己地做著往西倒的事情口四,那么,是永遠也到了不東方的秦陋。因為,能力并不最重要的,指導(dǎo)能力方向的覺力(價值觀)才是更重要的.這個道理蔓彩,對我們世人的踐行,有著很深的啟發(fā)意義。
4.無常無我的理解.?通過觀察五蘊的成住壞滅的過程,認識到綿綿無絕期情緒的不斷變化過程,以及其帶來的無窮過患,達到對”無常無我”的認知,才能釋懷,放下心中的憂愁苦惱,人生即可自在.
對無常無我的正見是:能改變的事情,就不是無常;不能改變的事情就是無常.因此,覺力正確,能力越高的人,所能超越的”無吵嘟溃”就更多.
5.了解無常無我后大磺,對人生正確的態(tài)度。叔本華的一句話是明白無常后對人生仍然持有積極的熱情:如果因為一切都會在下一個時刻像夢一樣完全消失探膊,就認為根本不值得付出任何努力,那么無疑是最愚蠢的想法待榔。
6.學(xué)佛的意義.學(xué)佛的意義應(yīng)該是:為了讓人生過更有意義.改變?nèi)松母窬?世人學(xué)佛大部分是帶著功利心和佛菩薩做交換.但正法應(yīng)該是讓自己明白世事的真像,讓自己活的更通透.論語中的:”朝聞道,夕死可矣”逞壁。這句話中“道”指的是宇宙間的一切法則、道理锐锣,就是這個意思腌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