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度嫌疑人》已經(jīng)于3月30日在全國的藝術電影院線聯(lián)盟上映了,其實說通俗點就是小規(guī)模上映阳似,看看你所在的城市哪些影院有這部電影的排片就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有哪幾家電影院加入了藝術電影院線聯(lián)盟了骚勘。
《第三度嫌疑人》的片名原名叫《第三度殺人》由于內地引進的時候可能是覺得片名不太合適吧,就改為了《第三度嫌疑人》撮奏,但是我覺得改成這樣的片名后整個片名的逼格就下降了許多俏讹,也不能從片名中提煉出來電影的主題,所以《第三度殺人》才是合適的片名畜吊,至于為什么這個我在后面會細說泽疆。
我最早知道這部電影是在去年的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的片單中得知的玲献,當時這部電影與《水形物語》《三塊廣告牌》以及《嘉年華》等一系列優(yōu)秀電影一起角逐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金獅獎殉疼。電影的導演是近幾年日本最出名的電影節(jié)導演是枝裕和梯浪,是枝裕和導演最近幾年也是非常的高產(chǎn),從《如父如子》到《海街日記》到《比海更深》再到這部《第三度嫌疑人》你幾乎每年都可以在戛納或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看到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瓢娜。今年導演最新的《小偷家族》也將于6月8日在日本上映挂洛,值得期待一下。
電影的男主演主要采用的是福山雅治與役所廣司雙男主的設置眠砾,役所廣司在片中飾演一名殺人犯虏劲,而福山雅治在片中飾演為役所廣司所進行辯護的辯護律師。福山雅治最近也是非常的高產(chǎn)褒颈,不光憑借《第三度嫌疑人》亮相了去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柒巫,同時與張涵予一同出演的電影《追捕》也是去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特別展映影片。福山雅治被中國觀眾所熟知主要是因為他所出演的《神探伽利略》系列的男主湯川學谷丸,這一次在片中出演律師的角色也算是對自己的演技的一次小小的挑戰(zhàn)堡掏,當然最終也完成的非常棒。福山雅治早在2013年的電影《如父如子》中便與是枝裕和合作過一次了刨疼,這次是他們的第二次合作泉唁,能有第二次合作說明福山雅治大叔的演技也是得到了是枝裕和導演的認可的。不過話說回來币狠,到明年2月份福山雅治就年滿50歲了游两,但在大銀幕上看著他還是那么的年輕,真是羨慕嫉妒恨啊漩绵。
《第三度嫌疑人》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由福山雅治所扮演的律師重盛朋章是一名大名鼎鼎的優(yōu)秀律師贱案,出身于法律世家,其父親重盛彰久(橋爪功飾)便是一名大法官止吐。律師重盛朋章關注的是如何有效地幫助委托人減刑或者脫罪宝踪,堅信“法律策略就是真理”。他最新接手的一個案子是具有殺人前科的犯人三隅高司(役所廣司飾)再次身陷的一樁謀殺案碍扔,而對三隅高司第一次謀殺進行判決的正是他的父親重盛彰久瘩燥。三隅高司曾經(jīng)因謀殺而被判入獄30年,然而現(xiàn)在他對謀殺工廠主的罪行卻供認不諱不同。重盛團隊的目標是讓三隅免于死刑厉膀,但令他頭疼的是,這個委托人在問話時總漫不經(jīng)心二拐,作案細節(jié)總是對不上號服鹅。隨后三隅高司又給出了第二版證詞,說是收到工廠主妻子的報酬百新,謀殺她的丈夫企软。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重盛朋章與三隅高司之間產(chǎn)生共鳴饭望,但在最后關頭仗哨,三隅高司給出了第三版證詞形庭,不僅完全否認了自己殺人的行徑,同時也讓辯護律師陷入了對好人錯判的愧疚之中厌漂。
這部電影上映之后其實口碑并不是特別優(yōu)秀萨醒,豆瓣的評分也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這么幾點:第一桩卵,是枝裕和是第一次創(chuàng)作犯罪懸疑片验靡,以前是枝裕和拍家庭片的影像風格與場面調度以及緩慢的節(jié)奏在快節(jié)奏的懸疑片里顯得水土不服倍宾,讓人觀影的時候感到昏昏欲睡雏节。第二,日本是一個拍攝“本格系推理片”的大國高职,本各系推理所講究的是嚴絲合縫的推理邏輯以及支撐論點的重要證據(jù)钩乍,而這些元素在本片中都沒有得到優(yōu)秀的體現(xiàn)。第三怔锌,直到電影結束寥粹,對于嫌疑人是否是兇手,以及嫌疑人的作案動機都沒有表現(xiàn)出來埃元,作為懸疑片來說你沒有對自己所設置的懸疑點進行解答涝涤,這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我本人其實是很喜歡這部影片的岛杀,對于網(wǎng)上批評這部電影的三點論據(jù)我個人也是有論點進行反駁阔拳。第一,是枝裕和這次雖然突破了自我第一次嘗試創(chuàng)作犯罪懸疑片的題材类嗤,但是是枝裕和本人還是一個藝術片導演糊肠,他的電影更注重電影的藝術性以及思想內涵的表達性,即便是放在犯罪懸疑片這一類型題材當中他也沒有跟風模仿前人的那些商業(yè)犯罪懸疑片的類型創(chuàng)作遗锣,在電影中是枝裕和本人充分的保留了自己的風格并且做到了反類型的創(chuàng)作货裹。雖然電影的敘事節(jié)奏就是很緩慢,但鏡頭本身的信息量卻不少精偿,每個鏡頭下都具有充足的信息量讓觀眾進行電影文本的文本解讀以及內涵分析弧圆。有人戲稱是枝裕和的現(xiàn)場調度為榻榻米式調度,這主要是因為是枝裕和在拍攝家庭片時大量的室內戲讓是枝裕和的現(xiàn)場調度有著充分的個人風格笔咽,而他的這種調度手法即便是放在這部懸疑片中也并沒有顯得水土不服搔预,反而對于推動人物情緒,營造懸疑氛圍有著很大的幫助拓轻。
第二,正是因為日本是一個拍攝本格系推理片的大國扶叉,所以是枝裕和作為一個日本電影導演拍攝出來了一部反類型的犯罪懸疑片會顯得更加的難得勿锅。確實帕膜,我承認電影在案件的邏輯性上并沒有那么的嚴謹且值得推敲,而且作為支撐論點的證據(jù)更是成為了電影情節(jié)推進的道具溢十。但是那些還是作為一部商業(yè)類型片才所需要的東西垮刹,是枝裕和導演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商業(yè)類型片導演,他的作品自然也不會按照類型片的創(chuàng)作公式去拍攝张弛。另外荒典,我個人認為本片只是一個犯罪懸疑的題材,但電影本質上還是一部社會司法倫理片吞鸭,電影的本質探討的更多的是對日本司法體系的批判寺董,所以電影的重點自然不會放在案件的推理以及證據(jù)的尋覓上。
第三刻剥,還是我上面所說的遮咖,是枝裕和拍的是一部反類型的犯罪懸疑片,并不會像不同的商業(yè)類型片那樣把菜嚼好了再喂給你吃造虏。到影片的結尾御吞,電影都沒有講清楚嫌疑人到底是不是兇手,兇手是誰漓藕,動機何在陶珠。原因是因為導演故意這么做的,這樣的話觀眾便能對電影有著更深層次且多角度的解讀空間享钞。通過對電影中案件事實的多樣性解讀能夠讓觀眾對日本的司法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靡挥。如果嫌疑人不是兇手笙瑟,那么你最后將嫌疑人判為了死刑,對于這項判錯了的案件誰應該承擔責任,是法官竣贪、是檢察官盛撑、是律師團隊還是嫌疑人自己杜漠?如果嫌疑人是兇手腰湾,那么他的動機是什么?如果嫌疑人是幫兇并不是主兇呢处坪?小女孩到底有沒有參與案件根资,她到底有沒有受到父親的侵害?這些都是電影留給觀眾進行思考的問題同窘,通過思考這些問題玄帕,觀眾自然而然的也會去思考在整個案件過程中法官、檢察官以及律師都有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想邦,現(xiàn)在在日本現(xiàn)行的這一套司法體系到底有沒有它存在的意義以及漏洞裤纹。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跟普通電影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整部電影其實是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反派的,如果按照普通商業(yè)片的拍法去拍的話它一定會先設置一個大反派以便于劇情的推動丧没。普通的商業(yè)片如果想要去抨擊批判司法體制肯定會將法官或者檢察官直接設置為反派鹰椒,讓你律師主角在幫助嫌疑人辯護的時候受到百般阻撓锡移,這樣的話觀眾也能夠更容易去吸收劇情且使得劇情矛盾更加激烈戲劇性更強。按照普通商業(yè)懸疑類型片的套路漆际,如果想要在影片的結尾處或者高潮進行大反轉的話也可以將小女孩淆珊、律師或者嫌疑人中的一方設置成反派,這樣的話才能夠完成案件劇情上的反轉甚至多重反轉奸汇。這樣的劇本一定是一個好看且擁有更快節(jié)奏的劇本施符,但它便不是一個高級且具有藝術性的劇本了。真正高級的劇本便是像是枝裕和在電影中所展現(xiàn)的那樣擂找,沒有反派戳吝,你甚至猜測不到其中一些角色的人物行為動機,他的動機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婴洼,每一種不同的解讀都能帶來不一樣的觀點骨坑。
最后說說電影的主題撼嗓,其實電影的主題便是原版的片名《第三次殺人》柬采。第一次殺人是導致嫌疑人坐牢30年的原因,第二次殺人便是整個電影所展現(xiàn)的案件且警,那么第三次殺人是什么粉捻?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第三次殺人便是指的嫌疑人的死刑斑芜。無論是法官也好肩刃,律師也罷,還是檢察官杏头,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是可以決定著其他人的生死盈包,那么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現(xiàn)有的司法體制下是否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和自己的生死呢?這便是電影所帶給觀眾的終極問題之一醇王。電影所帶給觀眾的另一個終極問題是對人與宿命的探討呢燥,每個人在出身的那一刻起你一生的命運是否便已經(jīng)被決定了?如果每個人都是容器的話寓娩,那么這容器里面裝的究竟是什么叛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