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對在和工作中和工程師的碰撞發(fā)表了一些看法,收到了大家的認可第煮,我感到很欣慰解幼。其實只要做設計抑党,我們平時都會和工程師有很多的接觸,做工業(yè)設計要對接結構工程師撵摆,做交互設計要對接程序猿底靠,做家具設計要和木工和鐵匠打交道,等等特铝,在溝通的過程中都是思維上的一種碰撞暑中,而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工作更加順利地進行下去鲫剿。
當然在工作中鳄逾,有很多人都叫我大藝術家,或者搞藝術的灵莲。
首先我從來不穿很奇怪的衣服雕凹,或者留很扎眼的發(fā)型,就不會在視覺上讓對方感覺像藝術家政冻,再者我的談吐和接觸客戶或者同事方式更像一個商人枚抵,就事論事,那在聽覺上也不像藝術家明场,所以每當有人叫我藝術家的時候汽摹,我都會稍微地糾正對方一下。我知道我們要合作,要把我們的事推進下去兵罢,或者說為了更好地服務對方,也可以說為了更好滴掙對方的錢,幫對方實現他想要的咖气。我首先不希望站在藝術家的位置,所以我自己先把這帽子摘掉峭梳。但我通常不會花費時間給對方講設計師到底是干嘛的持偏,什么包豪斯工藝美術運動,那就別談項目了痹筛,咱切沏壺茶找個安靜的角落聊一天都行莺治。
設計的啟蒙其實是由藝術家們承托起來的梅忌,早在1890年工藝美術運動,就是英國的一批畫家受現代工業(yè)的影響就轉向了室內設計和裝飾, 代表人物有除破,Williams Morris 和 Philip Webb牧氮。Morris 自己設計墻紙和家具,并且開著公司批量銷售瑰枫。而隨后在法國為核心爆發(fā)的新藝術運動踱葛,也是由藝術家領銜
,Victor Horta 對Tassel House 的室內設計成為了新藝術運動中的代表作之一光坝,還有吉瑪德巴黎地鐵的貝殼式設計尸诽。所以也可以說,設計是在一個特定時期盯另,特定地區(qū)性含,特定的人群集體思變創(chuàng)新的產物,而這個人群就是藝術家鸳惯。
在那個時期商蕴,因為皇權貴族的沒落,還有戰(zhàn)爭的不斷洗禮芝发,以及工業(yè)革命的沖擊绪商,藝術家們可以承接的項目越來越少,所以開始轉向和商業(yè)接軌的設計行業(yè)辅鲸,因為不斷地有有錢的商人找到這些藝術家格郁,在今天來看是用非常啟蒙的方式問他們:幫我畫個房子吧?幫我整個Logo吧?而且當時的機器和建筑都是功能和裝飾主義理张,大多比較難看赫蛇,藝術家們實在是瞧不下去了....當然還是有一小部分藝術家在那個時期把自己的愛好堅持下來,要不也不會有后來的抽象主義雾叭,立體主義悟耘,野獸派等等...可以看到這個時期的藝術家們其實也在自己的藝術圈里思變。
那么回到題目的思維方式上就很好理解了织狐。藝術家其實更追求自己內心的理想暂幼,他們總是在表達自己想要的,用他們的畫筆和歌聲甚至表演來歌頌移迫,諷刺和戲謔這個世界的千千萬萬旺嬉。而設計師更多地是為“更多地人”設計(就算是客戶的委托,也是為人們所設計)厨埋,把自己的靈感和想法最終投射到產品上邪媳,方便和愉悅廣大的人民。
所以荡陷,我們是人民的“藝術家”雨效!
筆者有幸和幾位插畫家和雕塑家共事過,表示思維的碰撞真的很激烈...相比較藝術家废赞,設計師的思維更有邏輯徽龟,目的性也更強,解決問題的角度也都是從實際和調研的結果出發(fā)唉地,而藝術家對于美感和造型在內心造成的感覺其實更有把握据悔,而且對色彩也有更大膽的使用。
所以耘沼,我也相信未來的設計團隊應該定期和藝術家們合作极颓,而設計師也應該多看看畫展,d多去博物館耕拷,汲取更多地靈感讼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