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染不良習慣很容易还惠,但是想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慣卻很難蟹腾,例如我們吃零食看電視總是輕而易舉栅迄。順應自己的天性站故、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慣可能就是要克服本身的天性。但一旦形成好的習慣毅舆,就會與影隨行西篓。
改變習慣之舉具有挑戰(zhàn)性,原因有兩個:
- 我們沒有找對視圖改變的東西
-
我們試圖以錯誤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習慣憋活。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身份 過程 結(jié)果
行為轉(zhuǎn)變有三層:結(jié)果的變化岂津,流程的變化或身份的變化
第一層:改變結(jié)果,這個層次關(guān)乎你的結(jié)果:減肥余掖,出版書籍等
第二層:改變你的過程寸爆,涉及到你的習慣和體系:定時去健身房鍛煉礁鲁,定期整理你的辦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層:改變身份赁豆。這個層次是改變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觀仅醇。自我形象。以及他人做的判斷魔种。
結(jié)果意味著你得到了什么析二,過程意味著你做了什么,身份則關(guān)系到你的信仰节预。關(guān)鍵問題就是改變的方向叶摄。正確的做法就是培養(yǎng)基于身份的習慣,借助這種方式安拟,我們的著眼點是我們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蛤吓。
例如:抽煙事件,分別為甲乙兩人拒絕抽煙糠赦。甲:不用了会傲,謝謝,我正在戒煙拙泽。他暗含的意思是自己相信自己是吸煙者淌山。正努力讓自己不同。乙:不顾瞻,謝謝泼疑,我不抽煙了。意味著他身份的轉(zhuǎn)變荷荤,他們認為自己不再是煙民退渗。這也就是身份的轉(zhuǎn)變。
每個行動體系背后都有一套信仰體系梅猿。無論是個人氓辣,組織還是社會。體系是由一整套信念和假設塑造的袱蚓。他就是隱藏在習慣背后的身份钞啸。
從另一個角度說當對自我身份不清晰的時候習慣可以塑造身份感。從行為心理學上來說我們的行動塑造了我們的身份特征喇潘。但是從認知心理學來講体斩,應先對自己進行認知,行為是為了更好的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拓展颖低。這有一點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絮吵。
那么改變身份的進程是什么呢?我們大致分為兩步進程忱屑。
你的身份來自于你的習慣蹬敲。你并沒有與生俱來的信念感暇昂,都是從后天習得和經(jīng)驗磨礪得到的。一種行為重復的次數(shù)越多伴嗡,與之相關(guān)的身份也就得以強化急波。你的身份實際上就是你的反復存在。你對一個信念擁有的證據(jù)越多瘪校,你就越堅信它澄暮。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成為你自己的過程。
這簡單的兩步過程也就是:
1阱扬,決定你想成為哪類人
2泣懊,用小贏證明給自己看。
首先麻惶,確定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馍刮。在個人,團隊 用踩,社區(qū)渠退,國家等每個層面都適用忙迁。你的原則和價值觀是什么脐彩?那么要想使自己做到最好,你需要持續(xù)編輯你的信念姊扔,升級和拓展你的身份惠奸。你的習慣就塑造了你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