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讓學(xué)生寫一份黨團活動的簡報,學(xué)生洋洋灑灑寫了小1000字亭畜。
來看一下她是怎么寫的吧:
首先我們有一顆虔誠的心……然后扮休,我們的江偉教授又給我們的師生介紹了黨的歷史,介紹了黨的堅定不移拴鸵,介紹了黨的一心為民玷坠,介紹了黨的牢記使命……
……恍惚之間,許許多多曾經(jīng)模糊不清的記憶都逐漸清晰宝踪,了解了黨侨糟,讓在座的青年看到了黨一步一步打下宏圖的基礎(chǔ),更是為青年心中愛黨愛人民的心添了一把火瘩燥。
雖然我們還小秕重,但是我們愛黨愛人民的心是一樣的……
這三段明明是連在一起的,但我看完后厉膀,卻云山霧繞溶耘。
我大刀闊斧砍到剩100多個字,發(fā)到了單位OA系統(tǒng)上服鹅。
其實簡報很簡單:時間凳兵、地點、人物企软、事件庐扫、意義與影響。
把事情清晰明了地表達出來,把大量的信息高效傳達形庭,是簡報的作用铅辞。
但很多初學(xué)者總是追求文字的連貫性,而忽略了文字的信息傳達功能萨醒。
于是斟珊,明明100字能表達的事情,偏偏用1000字去描述富纸,造成信息冗余囤踩,讀者閱讀體驗感直線下降。
跳筆: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秀技能晓褪,新媒體時代的必殺技
跳筆其實是傳統(tǒng)新聞媒體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堵漱,是傳統(tǒng)媒體人必會的利器,在新媒體時代依舊不過時辞州。
它主要是在敘事時怔锌,把次要情節(jié)、片段变过、形容詞埃元、連接詞省略,簡練概括勾勒整個事件媚狰。
跳筆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個字岛杀,跳。
句和句之間跳崭孤、段和段之間跳类嗤,不是小跳,而是盡可能大跳辨宠。
比如這一篇游記的開頭遗锣,是這樣寫的:
藝術(shù)的佛羅倫薩,神秘的龐貝古城嗤形,見證奇跡的比薩斜塔精偿,最小的主權(quán)國家梵蒂岡,復(fù)古的西班牙廣場赋兵,奇跡般的羅馬斗獸場笔咽、浪漫的威尼斯……
一個人的旅行。
文章沒有復(fù)雜句式霹期,節(jié)奏明快叶组,讀者閱讀輕松。
50多個字历造,敘述了佛羅倫薩甩十、龐貝船庇、比薩斜塔、梵蒂岡枣氧、西班牙廣場溢十、羅馬斗獸場、威尼斯达吞,還點題一個人的旅行,信息傳達效率超高荒典。
想象如果不用跳筆是怎樣的酪劫?
這次我一個人出來旅行,先到了佛羅倫薩寺董,這里是一個藝術(shù)的都市覆糟,處處都透著藝術(shù)之美;然后我還有幸到了神秘的龐貝古城遮咖,了解這座城市傳奇的故事滩字;再之后去了比薩斜塔,它不愧是世界奇跡……
50個字御吞,連之前一半信息量都沒有表達完整麦箍。
無法想象這樣的開頭,會占據(jù)多少文章篇幅陶珠。
讀者看完這樣的開頭挟裂,還有沒有精力往下看后續(xù)的文章?
跳筆怎么用才能帶起文章節(jié)奏揍诽?
跳筆大致有三個要點:
多分段
多用短句
少用連接詞
讀者不是傻子诀蓉,肯花時間閱讀文字的人都是有足夠能力自我思考的人。
省去冗余暑脆,加大信息量的寫作方式渠啤,在這個快節(jié)奏年代一樣吃香。
作者多分段+多用短句+少用連接詞=讀者閱讀輕松+節(jié)奏輕快+信息高效
除此之外添吗,對電影有研究得同學(xué)還可以嘗試使用“蒙太奇”手法沥曹。
讓我們來做一下練習(xí):
這天車廂里的人比肩接踵,非常多根资。
有一個戴著墨鏡的乘客幾乎是摸著在人群中朝著售票臺那個方向擠去架专,好不容易終于摸到了售票臺,他從自己的挎包里拿出來一個紙包玄帕,放在了臺子上部脚,遞給李素麗。
李素麗接過紙包后看了看裤纹,非常奇怪委刘,問他:“同志丧没,你……”
結(jié)果那位墨鏡客卻說:“姑娘,我就是愛聽你說話锡移。這幾天呕童,我覺得你的嗓音有點啞,這點胖大海是我專門給你買的淆珊,泡著喝吧夺饲。”
李素麗非常的感動施符,再三謝謝那位乘客往声,希望他收回禮物,那位乘客說什么也不肯戳吝,李素麗只好感謝再三后收下了墨鏡客的心意浩销。
后來車到站了,那位墨鏡客被家人攙扶著下了車听哭,這時候大家才發(fā)現(xiàn)慢洋,原來墨鏡客是一位盲人。
這是講述公交售票員李素麗的一則小故事陆盘。
主要想表現(xiàn)她堅守崗位普筹、熱心助人,很多乘客都喜歡她礁遣,自發(fā)地關(guān)心照顧她斑芜。
所以上文中,盲人乘客給李素麗送胖大海祟霍、喜歡她杏头、關(guān)心她是重點。
至于盲人乘客如何摸到售票臺沸呐、李素麗收到禮物后什么反應(yīng)醇王,都是次要信息。
接過紙包崭添、被家人攙扶寓娩、這時候大家才發(fā)現(xiàn)……這樣的話,讀者完全可以自行腦補這些“補間”畫面呼渣,完全可以省略不寫棘伴。
那么96年《工人日報》是怎么用跳筆寫這段的呢?
車廂里屁置,人頭攢動焊夸。
一位戴墨鏡的乘客摸著朝售票臺擠去。
他從挎包里掏出一個紙包蓝角,放在售票臺上阱穗。
“同志饭冬,你……”李素麗莫名其妙。
“姑娘揪阶,我就是愛聽你說話昌抠。這幾天,我覺得你的嗓音有點啞鲁僚,這點胖大海是我專門給你買的炊苫,泡著喝吧≡誊睿”
車到站劝评,乘客被扶著下車了。
原來他是盲人倦淀。
這篇當年的“爆款”文章獲了不少大獎,里面的金句頻出声畏,和作者善用跳筆是分不開的撞叽。
至今,很多新聞寫作課還用這篇文章做示范案例解析插龄。
同理愿棋,我們還可以搜一下《中國乒乓球“人梯”依然堅固》這篇文章,同樣是教科書里的案例均牢,同樣的精彩糠雨。
跳筆:文章完讀率的有力保障
跳筆,是增強文章節(jié)奏感徘跪、加大信息量甘邀、減小讀者閱讀壓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多用跳筆可以吸引讀者并適合讀者快速閱讀的習(xí)慣垮庐。
長篇大論容易使讀者閱讀疲勞松邪,而“跳筆”使每個段落成為一個興奮點,多個段落形成多個興奮點哨查,幫助讀者保持足夠的耐力讀完整篇文章逗抑。
淺談手法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