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學初劝评,我讓學生做一個人生規(guī)劃。
簡單點說倦淀,就是讓學生規(guī)劃:想過什么樣的人生蒋畜,尋求什么樣的職業(yè)。
很多學生茫然撞叽。
有的孩子問我:老師姻成,考年級前五算不算?還有的孩子問我:考SD附中算不算愿棋?
我的心里科展,還是有幾絲失落的。
Ta們已經是初二的學生糠雨,卻不知道自己想要過什么樣的人生才睹,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對于他們而言见秤,唯一的目標就是:考個好高中砂竖,讀個好大學。然后呢鹃答?
大概是沒有然后了乎澄。
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测摔,連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都沒有呢置济?這不是孩子們的錯。
上學伊始锋八,孩子被灌輸的就是“考到哪個哪個初中”浙于,好不容易進了初中,孩子的目標就是“考到哪個哪個高中”挟纱,然后羞酗,又是“考到哪個哪個好大學”,十幾年的求知路紊服,從來沒有人問過孩子檀轨,你想要做什么樣的人胸竞,你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
父母以為参萄,他們憑借自己經驗卫枝,為孩子選了好大學,人生的恢弘畫卷便從此展現在面前讹挎。
卻不知道校赤,真正的人生,是從離開校園筒溃、獨自面對生活開始的马篮。面對生活的錯綜復雜,面對生活的光怪陸離铡羡,面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生积蔚,孩子需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需要有發(fā)自內心的對生活的熱愛烦周,才能夠有百折不回的勇氣和越挫越勇的執(zhí)著。
可是我們的孩子們呢怎顾?
他們的前半生读慎,被父母掌控,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槐雾。他們從來不知道夭委,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
所以募强,一旦脫離了父母的掌控株灸,Ta們反而不適應,Ta們不知所措擎值,Ta們無法為自己做決斷慌烧,Ta們是身體成長的未成年人,是被迫走向社會的“巨嬰”鸠儿。
2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 萊文曾經說: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后屹蚊,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进每。因為汹粤,他認為,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田晚,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嘱兼,咋大學畢業(yè)后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的教育任務贤徒。
理查德? 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這樣提到芹壕,耶魯大學致力于領袖人物的培養(yǎng)汇四。萊文認為,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哪雕,通識教育的英文是船殉,liberal? education ,即自由教育斯嚎,是對心靈的自由滋養(yǎng)利虫,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堡僻,遠大的志向糠惫。
自由的發(fā)揮每個人的潛質,自由的選擇學習的方向钉疫,不為功利所累硼讽。這,才是萊文心目中的教育目的牲阁。
可是固阁,我們的教育呢?
始終是在生產“標準件”城菊,我們的孩子备燃,語數英政史地,每一個科目都應該是優(yōu)秀的凌唬;體育成績并齐,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滿分的。卻忘記了客税,每個人生而不同况褪,他們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人生的道路更耻,注定就是不一樣的测垛。有的孩子,可能就是一棵小草酥夭,你無法要求Ta長成大樹赐纱;有的孩子,形象思維語言功能生來發(fā)達熬北,抽象思維簡直一團糟疙描,Ta就是無法理解你認為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三角形圓錐體函數……而我們,卻一定要違背這樣的自然規(guī)律讶隐,去讓每一個孩子都長短一致起胰,趣味 相同,而這,完全就是不可能效五。
英國詩人劇作家馬洛說:成功只有一種地消,就是按自己的想法過一生。
我們定義的成功是什么畏妖?考個好大學脉执,有個好工作,最好能夠考個公務員戒劫,成為政府部門的官員半夷,然后有房有車,一生無虞迅细。
3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我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盡可能充分利用我們既定的個性巫橄。因此,我們應該遵循我們的個性的方向茵典,努力爭取適合個性的發(fā)展湘换,選擇職業(yè)和生活方式⊥嘲ⅲ”
個性發(fā)展的方向彩倚,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扶平,能夠沉浸其中的職業(yè)和生活方式署恍。如果脫離了這樣的方向,所有的發(fā)展都將走向悲劇蜻直。
南朝后主李煜,歷史記載他“精書法袁串、善繪畫概而、通音律”,性格柔弱囱修,崇尚佛教赎瑰,無意與兄長爭奪皇位,志趣在于秀麗的山水之間破镰,用現在的話來說餐曼,就是一個有一點憂郁氣質的藝術家。如果讓他選擇鲜漩,他一定喜歡做一個自由的源譬、每日吟詩作畫、登山拜佛的王爺孕似,卻偏偏踩娘,被命運選中,或者說喉祭,被父親選中养渴,當了皇帝雷绢,可想而知,他皇帝做的很無奈理卑,也很無用翘紊,最終落得亡國被俘又被賜毒酒身亡的悲慘下場。
比比李世民藐唠,人家是真心喜歡當皇帝帆疟,所以老爹還在世的時候,就招兵買馬中捆,策劃謀反鸯匹,最終發(fā)動玄武門兵變,華麗麗的成功登上皇帝寶座泄伪,事實證明殴蓬,喜歡才是硬道理,人家皇帝做的響當當蟋滴,還把唐王朝推向了貞觀之治染厅,為后來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津函。
4
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有這樣一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肖粮。
這個“認識你自己”,就是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興之所在尔苦,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板涩馆,然后罐栈,避開自己的短板确丢,去自己擅長的領域發(fā)展。
然而锌蓄,身為父母稠项,是否幫助孩子去認識自己呢涯雅?
我想,是沒有的展运。
2012年諾貝爾生物醫(yī)學獎獲得者英國科學家戈登活逆,求學時,他的生物學成績是250名同學中的最后一名拗胜,被同學嘲笑為“蠢蛋”蔗候,他的生物老師當年寫了一份報告,稱“我相信戈登想成為科學家挤土,但以他目前的學業(yè)表現琴庵,這個想法很荒謬。他連簡單的生物知識都學不會,根本不成為專家迷殿,對于他個人儿礼,及想教導他的人,這根本是浪費時間庆寺∥梅颍”
如果我們的孩子被這樣評價,身為父母懦尝,你是否還有勇氣知纷,幫助孩子去認識真的自己?
戈登的母親陵霉,卻并未因此而放棄對兒子的認知琅轧。因為他在假期里,在院子里踊挠,養(yǎng)了2000條毛毛蟲乍桂,這讓戈登的母親確信,孩子是真的喜歡生物學效床。
她幫助自己的孩子睹酌,成為了他自己。
5
高曉松剩檀,生于清華園高知家庭憋沿。他的父母,早早就為他做好了人生規(guī)劃:上清華大學沪猴,畢業(yè)后留學讀博辐啄,但是高曉松偏偏喜歡音樂,在讀大學時运嗜,他創(chuàng)建了“青銅器”樂隊则披,大二時,從清華退學洗出,從此成為自由音樂者。
他說:“每當生活里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時候图谷,就先想想不要什么翩活。上清華,到國外讀博便贵,然后成為科學家菠镇,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決定退學承璃±#”
他是自己認識了自己。但是,我們的大部分孩子隘梨,沒有這樣的勇氣程癌,也沒有這樣的見識,這時候轴猎,就需要我們家長嵌莉,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
否則捻脖,Ta或許會按照你設定的人生道路來走锐峭,但是,每一步可婶,都走的不快樂沿癞,總有一天, Ta會厭倦矛渴,Ta會逃避椎扬,即使不是這樣,此生曙旭,Ta會生活的毫無幸傅两ⅲ可言。
而身為父母桂躏,我們讓孩子讀好初中钻趋,好高中,好大學剂习,難道不是為了蛮位,讓Ta擁有我們以為的幸福快樂的生活嗎鳞绕?
然而失仁,幸福與快樂,又是多么私人的情感體驗们何。你無法代替Ta去感受人生的每一場春花雪月萄焦,自然也無法代替Ta感悟自己的悲哀與歡欣,你以為的“好”冤竹,或許恰恰是Ta的桎梏牢籠拂封,你以為的“不好”,也或許恰恰是Ta的心之所往鹦蠕。
6
巴菲特說:“(在教育孩子這一點上)父母惟一應該為孩子做的冒签,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并鼓勵他們全力以赴去追求钟病,并發(fā)揮到淋漓盡致萧恕。這是一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間的過程刚梭,父母施加壓力就會適得其反。父母需要告訴孩子的只是不要考慮地位和收入票唆,要有心中的真誠和共鳴朴读,要有發(fā)自內心的情感《杷担”
對所做的事情磨德,有發(fā)自內心的真誠和共鳴,才可以百折不回堅韌不拔吆视,才可以“為你千千萬萬遍”典挑,才可以“為伊消得人憔悴”,而這啦吧,首先來源于身為父母的我們您觉,是否有一顆足夠強大也足夠淡定的心。
俞敏洪說:“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的成長過程中授滓,家庭教育的影響占比超過60%琳水,學校教育占30%,還有10%的影響來自社會教育般堆≡谛ⅲ”
所以,所有的教育淮摔,都應該從改變父母開始私沮。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施教者。
你教給Ta認知事物時和橙,一切都應該循著心的聲音仔燕,那么, 長大后做每一件事魔招,Ta都會先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嗎晰搀?
你告訴Ta,人生的意義在于讓自己活的開心快樂办斑,那么外恕,每做一個選擇,Ta都會先愉悅自己乡翅,而非討好他人吁讨;
讀了名校,有了好工作峦朗,卻始終無法讓自己開心,過著怨婦一樣的生活排龄,與波势,雖然讀的是二本三本翎朱,工作也不在世界五百強,卻始終納己悅己尺铣,開心的要上天
——這兩種生活拴曲,你愿意給孩子哪一種?
你的心凛忿,知道答案澈灼,不是嗎?
7
身為父母店溢,終極目標并不是給他規(guī)劃了一個美麗新世界叁熔,而是,Ta始終是Ta自己床牧,唱著自己的歌荣回,走著自己的路,抬頭看著自己的星辰戈咳,努力著自己的向往心软。
讓Ta成為Ta自己,而不是著蛙,走到哪里删铃,Ta身上都有你控制的影子。如果這樣踏堡,那么猎唁,終其一生,Ta都無法獲得幸福體驗暂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