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爾斯.馬凱[英]約瑟夫.德.拉.維加[荷]
譯者:江月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2016年6月第1版前联,第1次印刷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失息,其實是兩本書的合訂本骏庸。
其中戚啥,上篇是英國人查爾斯.馬凱的《驚人的幻覺和大眾的瘋狂》杂数,寫于1841年(清宛畦,道光21年)。該書主要講述了歷史上著名的3次泡沫:首先是1720年前后發(fā)生在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揍移,其次是1720年發(fā)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次和,第三是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發(fā)生在荷蘭的郁金香泡沫。
下篇是荷蘭人約瑟夫.德.拉.維加的《困惑之惑》那伐,寫于1688年(清踏施,康熙27年)。該書是以對話的方式罕邀,講述了十七世紀圍繞荷蘭東印度公司股票交易的種種投機畅形、欺詐和陰謀。
讀完本書诉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兩點:
一是“不變的人性”日熬。在過去的3、4百年里肾胯,人類社會發(fā)生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竖席。然而,在金融市場中敬肚,“人性”卻沒有絲毫的改變毕荐。今天人們對財富的渴望,以及由這種渴望而產(chǎn)生的貪婪艳馒、瘋狂和幾百年前的先人們幾乎一模一樣憎亚。正如印在本書封底上的一行話,“事實上幾個世紀以來弄慰,金融市場上沒有任何重要的東西發(fā)生了改變”第美。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曹动,人們的貪婪斋日、瘋狂仍然不會改變牲览。
這種“不變的人性”即是陷阱墓陈,也是機遇恶守,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克服貪婪,并盡量保持理性贡必。在本書的序言中兔港,馬丁.弗里德森就引用了這樣一句話,“倘若在你周圍的人均處于喪失了理性仔拟、頭腦發(fā)昏的時候衫樊,你還可以保持冷靜,擁有清醒的頭腦利花,你就可以獲得地球科侈,以及你想要的任意一樣東西的所有權”。
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二點是先人的聰明和創(chuàng)新炒事。讓我感到十分驚訝的是臀栈,幾百年前的那些投資者/投機者就創(chuàng)造出了諸如“買空”、“賣空”挠乳、“期權”权薯、“融資”等交易手段。而直到今天睡扬,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概念盟蚣。為此,讓人不得不為早期投資者/投機者的聰明才智表示敬佩卖怜。
最后屎开,需要指出的是,除非擁有充裕的時間或者對金融歷史感興趣马靠,個人并不建議大家一定要閱讀本書牍戚。原因有二:一是當今就有很多有關貪婪、瘋狂的事例虑粥,而且這些事例更加鮮活如孝;二是個人覺得內容有些冗長,閱讀和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娩贷。當然第晰,這完全是個人的觀點,恐不一定正確彬祖,僅供參考茁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