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澄暄苦惱于四川人的設定坏怪,好像每到個地方有人問起,都會說一句話:“噢绊茧,那你應該很能吃辣咯铝宵。”
2010年時候我和我媽去看世博會华畏。在美國館前排隊鹏秋,隊伍里維持秩序的是一個在中國留學的美國小哥,中文說的很溜唯绍。我媽便慫恿我上前談笑風生拼岳,美其名“練練口語”。我當然只能硬著頭皮上去况芒,于是詭異地一幕出現(xiàn)了惜纸,在擁擠的人潮中,一個中國學生用英文磕磕巴巴地往外蹦著單詞绝骚,另一個美國小哥則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他耐版。對話是有些尷尬的,因為你可以從大多數(shù)英語初級教程的第一課找到出處和原文压汪。小哥也察覺到了粪牲,于是他問我“你打哪兒來啊?”我說四川,這時小哥眼神開始放光了:“火鍋止剖,串串腺阳,大熊貓,辣椒穿香⊥ひ”像貼標簽一樣從牙縫里擠出他覺得能代表四川的詞匯。我一下也想不起前面幾個詞的英文皮获,沉思良久冒出一句:
“Yeah,I like eating pepper”焙蚓。
但其實我是不太喜歡吃辣的。
但在四川,出去聚餐购公,尤其是火鍋萌京,實在不好意思只叫個微辣。如果朋友之間也要三觀契合宏浩,那一條適應了小米辣且不加醋的舌頭知残,一定忍不住吐槽那個吃鴛鴦鍋還要蘸芝麻醬的朋友。我常常就是那個提議微辣的朋友绘闷,中辣吃不下來橡庞,對重辣沒有勇氣较坛,一直生活在川菜食物鏈的最底端印蔗。
直到上大學來了南京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這么一個地方做菜做飯是要放糖的丑勤,連這里的加辣都透著一股甜味华嘹,確實是李志口中的天空之城。凝望著鏡子里那張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又長期吃辣的臉法竞,我笑的像個青春期少年耙厚。但這種快樂沒有持續(xù)多久,一個月還是兩個月岔霸,再一次于食堂吃到青椒牛肉八分甜的我薛躬,心里那道防線終究還是潰敗了。我開始不由自主的想念四川呆细,想念曾被我嫌棄的辣椒型宝,和那批堅決不吃微辣的朋友。味覺是不容許欺騙的絮爷,無論心里給自己編織了多么絢爛的理由趴酣。它從我已經(jīng)淡得出鳥來的嘴巴只得出了一個結論——你騙人。而謊言之所以是謊言坑夯,是因為你無法一直騙過自己岖寞。
余光中先生曾講,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柜蜈,是一彎淺淺的海峽仗谆,而一個18歲青年在那一刻第一次體會到鄉(xiāng)愁的意味——鄉(xiāng)愁是一把紅紅的辣椒。
南京當然也有牛油火鍋淑履,大多貴而不當隶垮,老板會拍著胸脯說這些原料全是從四川空運而來,言語間竟隱隱有傳遞奧運圣火的儀式感鳖谈。但真正用料講究食材新鮮的火鍋是很少的岁疼,吃一次錢包便要縮水一分。有朋友好吃,知道哪里開了新店捷绒,力邀我們前去試水瑰排,有時候明知道第二天就是期末考試,也擋不住突然的食指大動暖侨,這是一群四川老饕對火鍋的熱愛椭住。
想起之前看過一個段子,說一個四川人在沿海工作字逗,有一天突然看到外賣上開了家冒菜京郑,決定嘗試一下。但是軟件上居然沒有辣度選擇葫掉,很不開心些举,于是留言備注:“只要辣不死,就往死里辣俭厚』海”老板看到后感覺受到了挑釁,于是不計成本地往里面加料挪挤,最后送來的湯底叼丑,有一半是碼得整整齊齊的碎辣椒。畢竟痛腚思痛扛门,當天鸠信,自覺語失的他花了一整晚在衛(wèi)生間,由下而上的反思了自己论寨。
段子不知真假星立,看過后卻無法一笑了之,究其原因大概也算是一種同病相憐政基。無論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贞铣,還是離家遠行的浪人,經(jīng)歷沿海地區(qū)的繁華沮明,卻始終沖淡不了那一口對辣的執(zhí)念辕坝,因為這是故鄉(xiāng)的味道。即使有空運的食材荐健,也再難復制出成都大街小巷酱畅,火鍋串串的淋漓香味。在家可以呼朋引伴江场,六點約飯纺酸,八點再來也沒有關系。眾人到齊址否,點一瓶兩塊錢的唯怡豆奶餐蔬,冒一份八塊錢的大份腦花碎紊。使勁去啃麻辣兔頭,而不會被視為異類樊诺。
我現(xiàn)在大四了仗考,還是只能吃微辣,偶爾被脅迫吃一次中辣词爬,回來夜里也要翻來覆去睡不著秃嗜。吃辣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必要的儀式。
就像川人對辣的嗜愛是我們抵御鄉(xiāng)愁的手段顿膨。想家了锅锨,就約一桌火鍋,在酣暢淋漓之中恋沃,鍋里的熱氣慢慢升騰匯集在每個人的頭頂必搞,酒杯碗筷碰撞到一起,都是鄉(xiāng)愁破碎的聲音芽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