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幾日麸拄,被問及最多的是“你怎么不發(fā)朋友圈葱绒?”、“怎么都不發(fā)你自己的照片失球?”問的多了,也只好發(fā)幾張照片意思一下豺撑,讓我在朋友圈有那么些存在感黔牵。
和我同行的女生們,出門打扮都是亮色系衣裙猾浦,每晚回到民宿,也都是忙碌拿著照片修圖音瓷,發(fā)朋友圈夹抗,告訴整個世界今天的行程。而我也被她們吐槽過很多次杏愤,穿著太素,的確一眼望去珊楼,我的行李箱全是黑色衣服摆舟。
是什么原因邓了,讓我并不怎么愿意曬自己?又是什么骗炉,讓她們每日必須發(fā)朋友圈?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厕鹃,提到了每個人都需要認同感乍丈。通過各種方式剂碴,每個人都需要被認可轻专、被尊重、被賞識。朋友圈的存在洽议,以及點贊功能漫拭,很能激發(fā)被大眾關注的意識。甚至用朋友圈塑造個人形象采驻,給自我增加標簽礼旅,就意味著“我是個怎樣的人”,“看我的朋友圈”就可以知道了懒鉴。
可是我的生活,為何要曬临谱?以及被關注后的結果又是如何奴璃?就如同我并不是很想了解別人曬出的生活,也不會對我造成任何影響一樣抄课。
那么發(fā)朋友圈的意義在哪里?大家曬生活的目的各自不同雳旅,但我更愿意去相信有那么一些人跟磨,只是為了記錄生活,以及記錄背后承載的更為深厚的意義攒盈。
分享即為快樂抵拘,曾有那么一些動容時刻,我也被無法取代型豁、難得又珍貴的朋友圈所感觸僵蛛,由衷感謝發(fā)達的網(wǎng)絡科技,讓我們能第一時間分享到快樂和感動迎变。
可是倘若朋友圈有關閉功能充尉,我能否做到?再重回那篇文章衣形,講的是《戒刷朋友圈十日有感》驼侠,它更想表述,在沒有修煉完畢自己的“定見”之前,選擇暫時戒浮躁來源泪电,以及所有被動接受的碎片信息。
那么朋友圈正是代表性的存在碟渺,如果沒有朋友圈的存在苫拍,也許我的這篇文章早已打卡完成绒极,不至于被催著交稿垄提;如果沒有朋友圈的存在铡俐,我囤積的那些好書审丘,早該一本本被消化掉滩报,不至于讓這些書躺著毫無歸處脓钾;如果沒有朋友圈的存在侣姆,很多未完成的事宜,也許早該被合理安排好了柱蟀,不至于拖延长已。
但有人說康聂,我真的無法真正離開朋友圈啊恬汁,它是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氓侧。如果一旦離開约巷,我也會焦慮,甚至慌張囚聚,就如同出門沒有帶手機一樣顽铸。我仿佛離開了主要社交渠道谓松,我怕不合群鬼譬,不入流优质,跟不上大家的話題巩螃。
但我若有足夠的“定見”避乏,我可以完全自律到不在朋友圈花過多的時間拍皮,僅僅只是知道外面發(fā)生了什么咆耿,會否有不一樣的效果票灰。
比如我知道哪幾個公眾號質(zhì)量高,更是一波清流惹盼,我就設置置頂手报,重點閱讀掩蛤;那些在朋友圈做微商揍鸟,或者整日發(fā)一些不怎么有營養(yǎng)的內(nèi)容,那我就選擇不看腥泥。以及我寧愿在大部分時候蛔外,保持沉默,面對滿眼刷屏的信息時橙数,我依舊可以保持足夠的“定見”崖技。
要做起來或許很難迎献,在浮躁的社會吁恍,可以保持自律冀瓦,簡直是難上加難翼闽。也許若干年后洲炊,大家放棄微信暂衡,又有一種新產(chǎn)品衍生開發(fā)撑毛,我相信代态,應該會有那么一種隨時開啟和關閉的功能,以及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關閉這一窗口歉摧。
因為能面對自我內(nèi)心的窗口已經(jīng)夠小了,再也無多余的精力和時間膝但,在無謂的人和生活上了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