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幾年吹散,來來回回去了好幾趟蘇州弧械,翻開留影的相片冊子,放在第一張的空民,便是寒山寺刃唐。
這座寺廟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南朝,寒山寺是它到了唐代時的名字了界轩。在此之前唁桩,它一直默默無聞,就那樣靜靜地矗立在蘇州城外運河的一畔耸棒,仿佛專是為了等待那一個人的到來似的荒澡。直到那一年的深秋時分,這一位落榜的書生与殃,終于駕著一葉小舟翩然而至单山。
失魂落魄的書生叫作張繼》郏科舉不中米奸,無顏還鄉(xiāng),愁腸百結(jié)的他躊躇在姑蘇城外爽篷,夜宿楓橋之下悴晰,滿懷的愁緒無處排遣。深秋逐工,夜涼如水的城郊铡溪,半空上,懸一彎冷月如鉤泪喊。詩人坐在船頭棕硫,無心睡眠,三兩杯清酒袒啼,驅(qū)不走心內(nèi)的苦寒哈扮。四野凄寂,小船搖擺蚓再,江水輕打著船舷滑肉,張繼抬起頭,輕嘆一聲:世上還有比我更加愁苦的人么摘仅?話一出口靶庙,無人予答,只有漁火明滅实檀,嘆息聲引來幾聲老樹昏鴉惶洲。
這個時候按声,突然從岸上的寺院里傳出了鐘聲,由遠及近恬吕,余音裊裊签则,敲碎了漫天夜空的寂寥。張繼驚訝于這夜半的鐘聲铐料,莫不是上天予我的回答嗎渐裂?那一刻,心頭竟一片澄澈钠惩,忙從書篋中取出紙筆柒凉,平心靜氣,落下了四個大字篓跛,正是一首詩的標題——《楓橋夜泊》膝捞。
時光在那一刻凝固,結(jié)成歲月的霜愧沟。之后的二十八個字便成了千古絕唱蔬咬,人們也記住了這個落榜書生的姓名,直到今天沐寺。
這一夜天明之后林艘,張繼何去何從,我們便無從知曉了混坞。只知道到了后來狐援,他終究是考取上了功名,終究是做了官的究孕。羈旅途中啥酱、官場應酬之間,也做不了不少的詩蚊俺,《全唐詩》中收錄了他四十五首詩作懈涛,但竟再也沒有一首,能抵得上那一晚獨坐船頭的《楓橋夜泊》了泳猬。
2
我第二次到蘇州去,是專程為了游木瀆的宇植。
那是一年農(nóng)歷的六月下旬得封,正是江南艷陽高照的時節(jié)。第一天先到了南京指郁,初嘗了“火爐”的威力忙上,誰知第二天到了蘇州,竟然發(fā)現(xiàn)比南京更為酷熱闲坎。出了火車站疫粥,頂著烈日尋到去木瀆的車子茬斧,一路大汗淋漓,穿過了蘇州的老城梗逮,出了橫塘项秉,不遠便是木瀆了。
從名字上看慷彤,木瀆——總沒有千燈娄蔼、錦溪、西塘們來的詩意底哗。這名字的由來源自于春秋時代岁诉,瀆本是河道、河渠的意思跋选,吳王夫差為了給西施在靈巖山上修一座館娃宮涕癣,召用天下的木料,來自全國各地的木材沿著水路源源不斷奔向蘇州前标,竟將靈巖山下的河道堵塞了三年之久属划,于是“木瀆”這個名字由此而來。
木瀆被譽為是“吳中第一鎮(zhèn)”候生,慕名而至的人不在少數(shù)同眯,但熙攘的人群一散到鎮(zhèn)子里便成了寥寥。木瀆的午后唯鸭,站在千年之前的石橋之上须蜗,陽光竟也感覺沒有那么烈了,腳下的這條香溪穿鎮(zhèn)而過目溉,靜默無聲明肮。偶然掀起漣漪的,是那櫓船搖晃缭付,由遠而來柿估,槳聲欸乃,載著幾個異鄉(xiāng)人劃過水面陷猫。
沿著香溪而行秫舌,坑洼的青石板路,兩旁粉墻黛瓦绣檬,百年前的老屋足陨。不要小看了這些尋常巷陌,似木瀆這般的江南古鎮(zhèn)往往都是藏龍臥虎娇未,深不可測墨缘。隨便歪一下頭,蹭了一耳朵旁邊導游的話,便大吃一驚镊讼。原來只知道范仲淹是蘇州人宽涌,沒想到竟然就是木瀆人。有了這位“先憂后樂”的范夫子做榜樣蝶棋,木瀆的后輩們更是不敢怠慢了卸亮,真真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嚼松。據(jù)記載嫡良,自宋至清,木瀆一共出了舉人30余位献酗,進士25人∏奘埽現(xiàn)在鎮(zhèn)上還有一座榜眼府第,那是道光年間的榜眼馮桂芬的故居罕偎,他是林則徐的高徒很澄。另外,木瀆還曾出過兩位狀元公颜及,只可惜他們的故居現(xiàn)已無處可尋了甩苛。
靈巖山就在離木瀆鎮(zhèn)不遠的地方,步行十分鐘便到了山腳下俏站。剛才在鎮(zhèn)子上還算稀疏的游人讯蒲,此刻仿佛又匯集到了一起,成了登山的人流肄扎。山上有一座靈巖山寺墨林,據(jù)說就是當年夫差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的舊址。提到館娃宮犯祠,讓我想起了白樂天當年《憶江南》聯(lián)章里描寫蘇州的那闕小令:“江南憶旭等,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衡载,吳娃雙舞醉芙蓉搔耕,早晚復相逢√涤椋” 寫的正是此地弃榨。
靈巖寺里還有不少和尚在修行,門口售票的猜揪,檢票的都是寺里的僧人惭墓。門票只要一元錢,倒真是隨緣的很而姐。眾多的人圍在玩月池邊,指指點點划咐,談論著當年的那場戰(zhàn)爭和那段愛情拴念。年代真是太久遠了钧萍,久遠到無論是夫差或勾踐,還是范蠡或西施政鼠,他們的面容都無法在我的腦海里聚焦成為清晰的形象风瘦。西施最終落得個什么結(jié)局,有各種各樣的版本公般,流傳最廣的是她與范蠡放舟歸隱万搔,參差煙樹五湖東。然而我對這個結(jié)局卻總是懷疑官帘,對于一個利用自己的男人和一個真心疼愛自己的男人瞬雹,西施到底愛哪一個更多一些?
無奈紅顏隨逝水刽虹,這個答案我們誰也聽不到了酗捌。
3
相比于靈巖山,虎丘則就“好玩”得多了涌哲。
曲折的山道兩邊胖缤,散落著一段段逸文趣事。虛位以待迎接我們的阀圾,是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才子佳人們哪廓,白居易、蘇東坡初烘、文征明涡真、唐伯虎、西施账月、真娘……掐指一算综膀,太多太多,讓整個虎丘局齿,從山腳到山頂剧劝,充滿了熱鬧的回聲。
轉(zhuǎn)過吳王闔閭埋有魚腸劍及其他寶劍三千的劍池抓歼,一抬頭讥此,就能看到搖搖欲墜的虎丘塔了∫テ蓿虎丘塔萄喳,本名叫云巖寺塔,始建于公元九五九年蹋半,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寶塔他巨。不過,千年的風雨侵襲讓這座塔身越來越傾斜,現(xiàn)在的塔頂已經(jīng)偏離地面有兩米多染突,所以又被稱為“東方的比薩斜塔”捻爷。不過,這名號實在有點委屈了云巖寺塔份企,因為從建造年代上講也榄,我們的虎丘塔要比那個比薩塔早了整整三百九十年呢。
行到塔下司志,沒想到現(xiàn)在還能允許進到塔身里面甜紫,真是大喜過望。不過要等到湊齊二十個人左右骂远,大家由講解員一起帶進去囚霸。講解員是個四十多歲的蘇州男人,操著一口蘇州普通話為我們評講吧史。當他講到建于同一時代的完全為磚砌的仿木結(jié)構(gòu)塔在中國只有兩座邮辽,一座是當下的虎丘塔,另一座是杭州的雷峰塔贸营,不過雷峰塔已經(jīng)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倒掉了的時候吨述,顯得格外地興奮,得意洋洋钞脂。讓我見識到了雷峰塔轟然倒塌之后揣云,除了魯迅那幫憤青文人之外,原來還有幸災樂禍的人在冰啃。
下山途中邓夕,又會經(jīng)過千人石,這是虎丘的三絕之一阎毅。明朝的時候焚刚,每到中秋這一天,蘇州城里甚至是全國各地的唱曲人都會趕到這里扇调,把千人石站得滿滿當當矿咕,來參加一年一度的“虎丘山中秋曲會”。那時候大家唱的是昆曲狼钮,據(jù)說首先是萬眾齊唱碳柱,然后選出幾十位唱得出色的,陸續(xù)再一一比過熬芜,直到?jīng)Q出最后一位優(yōu)勝者莲镣。這倒有點很像當下非常流行的選秀了,是不是算得上虎丘版的超女快男和中國好聲音呢涎拉?
虎丘山的曲會從明朝的嘉靖年間一直延續(xù)到了清朝的嘉慶年間瑞侮,當年非常有名的劇作家李漁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盛會的圆,他擠在熙攘的人群里上山,站在擁擠的千人石上聽曲区岗,隨著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一道叫好略板。從早晨到深夜毁枯,曲終人散了慈缔,李漁回到家中,仍然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种玛,提筆寫下了那首《虎丘千人石上聽曲》:一贊一回好藐鹤,一字一聲血。幾令善歌人赂韵,唱煞虎丘月娱节。
今天我下山的時候,千人石上也是人頭攢動祭示,虎丘正在舉辦文化廟會肄满,似乎在進行雜技表演袖牙,里三層外三層的人齊聲喊好只磷,或許這場景一如當年吧。聽說续捂,中斷了兩百多年的虎丘山中秋曲會也已經(jīng)恢復起來了汇陆,這消息讓我很是歡喜怒炸,想象著虎丘的上空又回響起那柔美的水磨腔的余音,心頭也被點染得溫潤起來毡代。
4
眾所周知阅羹,蘇州園林甲天下。而在蘇州的這些園林里教寂,我最喜歡的捏鱼,當屬滄浪亭。
我是黃昏時分來到這里的酪耕,剛一拐進巷口导梆,就看到了一彎碧水,滿塘的蓮葉因妇,仿佛遠遠地就在招呼你问潭。這和蘇州其他的園林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的園林或許是孤芳自賞婚被,或許是敝帚自珍狡忙,總之要用一道圍墻把園內(nèi)園外硬生生地分開,果真是“不到園林址芯,怎知春色如許”了灾茁。然而滄浪亭不窜觉,園里園外由一池活水相連,一條復廊溝通了內(nèi)山外水北专,顯示出來一種與眾不同的灑脫情懷禀挫。
滄浪亭最初的主人是北宋的詩人蘇舜欽,據(jù)說他好飲酒拓颓,每天要喝一斗的酒语婴,但是又不要下酒菜,每次都是一邊讀著《漢書》驶睦,一邊飲酒砰左,讀到精彩的地方就咕咚咕咚的來一碗〕『剑《宋史》里評價他“時發(fā)憤懣于歌詩缠导,其體豪放,往往驚人”溉痢,想來他這樣的人決不會和昏暗的世道同流合污吧僻造。果然,由于他支持范仲淹的“慶歷變法”孩饼,結(jié)果遭到小人的迫害髓削,被貶到了蘇州,從此便置地筑園捣辆,過起了隱居不仕的生活蔬螟。
我此次往滄浪亭而來倒并非是為了蘇詩人的緣故,更多的則是為了追尋《浮生六記》中沈三白與蕓娘那些令我掛懷的往事汽畴。曾經(jīng)有一段日子旧巾,讀《浮生六記》讓我不忍釋卷,為之喜忍些,為之淚鲁猩。看他們也曾同過富貴罢坝,也曾共過患難廓握,做過神仙美眷,也做過貧賤夫妻嘁酿,最終不離不棄隙券,讓人唏噓。
三白與蕓娘經(jīng)常到滄浪亭來游賞闹司,書中曾有一段記載他們二人登滄浪亭賞月的片段娱仔,讀起來唇齒留香,是這樣寫的:
“過石橋游桩,進門折東牲迫,曲徑而入耐朴。疊石成山,樹木蔥翠盹憎。亭在土山之巔筛峭,循級至亭心,周望極目可數(shù)里陪每,炊煙四起影晓,晚霞燦然∧坛恚”
“攜一毯設亭中俯艰,席地環(huán)坐,守者烹茶以進锌订。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画株。漸覺風生袖底辆飘,月到波心,俗慮塵懷谓传,爽然頓釋蜈项。蕓曰:‘今日之游樂矣!若駕一葉扁舟续挟,往來亭下紧卒,不更快哉!’”
多么讓人羨慕的一對眷侶诗祸。而今跑芳,門前石橋仍在,曲徑仍在直颅,疊石仍在博个,滄浪亭仍在,何不在一個夕陽西下或者月上柳梢的日子里功偿,去那里靜靜地坐上一坐盆佣,聆聽一段三百年前的故事……
步出滄浪亭的時候,正是晚霞燦然械荷。門外荷塘邊多了一位少年共耍,支起畫夾正在點染塘里的風景。我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吨瞎,看他入神痹兜。半晌,他發(fā)現(xiàn)了我关拒,轉(zhuǎn)過頭來佃蚜,我們相視一笑庸娱,他繼續(xù)畫他的荷花,我繼續(xù)趕我的路程谐算。
5
蘇州有太多這樣的小巷了熟尉。貌似平常甚至有些破敗的巷弄,你不經(jīng)意間走進去洲脂,卻發(fā)現(xiàn)竟然藏著一位仰慕已久的大人物的舊居斤儿,頓時搞得你毫無準備,手足無措恐锦。不過往果,在蘇州呆得久了,你也就會慢慢習慣了這樣的境遇一铅,這實在和在蘇州的巷子里總會逢著那些丁香般結(jié)著幽怨的姑娘一樣平常陕贮。
還有那被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開篇便提到的“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七里山塘,還有那觀前街一帶吃不盡的蘇式美食和百年老店潘飘。還有東山秋日的橘紅肮之,西山春天的茶香,還有很多很多卜录,可以選來作為這次回憶蘇州的素材吧戈擒。
入夜,坐上運河的航船艰毒,圍著蘇州的老城整整游了一圈筐高,數(shù)不清的橋,講不完的故事丑瞧。船上有很多似我這般的外鄉(xiāng)游客柑土,也有不少多年漂泊在外重回故里的蘇州本地人。無論是哪一種人嗦篱,都飽含深情地注視著這座兩千五百年的古城冰单。“少小離家老大回灸促,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诫欠,其實這種思念,無關于鄉(xiāng)音浴栽,也無關于容顏荒叼。腳下的濤聲依舊,心中是一片溫暖典鸡,在這個夜晚被廓,我突然深深地感悟到:蘇州,原來不僅僅是蘇州人的故鄉(xiāng)萝玷;蘇州嫁乘,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故鄉(xiāng)昆婿。
歡迎踩一腳 簡書站內(nèi)關聯(liá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