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一張明信片要花多久時間雁乡?
無事在家的老奶奶,能花上一整天糜俗。她先花一小時找好明信片蔗怠,又花一小時找老花眼鏡,半小時找到親戚的地址吩跋,用一個多小時動筆寫完寞射。等寫好了,該把明信片丟進隔條街的郵筒锌钮,但為了出門要不要帶傘桥温,還得想上 20 分鐘。
這個故事來自英國海軍歷史學家與作家諾斯寇特?帕金森(C. Northcote Parkinson)所著的《帕金森法則》梁丘,帕金森以此例說明侵浸,工作會不斷自我膨脹旺韭,占滿一個人的所有時間,如果時間充裕掏觉,他就會放慢工作的步調(diào)区端,或者找出新的事來做以填滿時間“母梗「有多少時間织盼,就找得出多少事做」,就像老奶奶要花上一天來寄信酱塔,但這項「工程」沥邻,忙碌的人 3 分鐘就解決了。
帕金森法則:時間花得愈多羊娃,努力愈少
時間很多的時候唐全,反而花更少的努力完成一樣的工作;時間緊迫的時候蕊玷,愈加努力邮利,運用時間更有效率。
另一個故事你可能更有共鳴垃帅,一個要審核核電廠興建事宜的委員會近弟,因為核電議題複雜度高,大家都不敢輕易發(fā)言挺智,導致沒什麼討論就通過祷愉,反而是腳踏車停車區(qū)應該漆什麼顏色的油漆,因為大家都認為自己略懂一些赦颇,可以發(fā)表意見二鳄,所以時間都花在不重要的議題上。帕金森稱此為帕金森瑣碎定律(Parkinson’s Law of Triviality)媒怯,意思是重要的議題缺乏充分討論订讼,沒有意義的事情反而會討論很久。
帕金森法則給職場工作者的啟示是扇苞,日常擁擠不堪的排程中欺殿,極有可能暗藏了不必要的工作。你可能也有類似的體會鳖敷,工作當中總有一些「無效」「重來」的部分脖苏,例如多達百人的大型會議、只有少數(shù)人發(fā)言定踱、更少數(shù)的人有決策權(quán)棍潘,大多數(shù)人卻都得耗在那;又如公司指定的結(jié)案報告,花費專案經(jīng)理大量的心血與時間亦歉,高層看都沒看就歸檔結(jié)案恤浪。
「偽」工作,讓工時愈來愈長
《少做 50%肴楷,贏得 100% 成效》作者蓋蘭?尼爾森(Gaylan W. Nielson)更直接稱呼這些虛耗精力與時間的雜事是「偽工作」(fake work)水由。尼爾森認為,符合組織政策和達成關(guān)鍵目標赛蔫,不可或缺的工作才是真工作砂客;而有些無意義的埋頭苦幹,例如漫長的會議濒募、無益的培訓計畫以及數(shù)不清的其他活動,不管對個人或公司的目標都毫無建樹圾结,就是偽工作瑰剃。
特別是今日的工作環(huán)境,就算不在上班時間筝野,在朋友聚餐的場合晌姚、回家看電視的時候,人們都還不停在查看公司的 e-mail歇竟,我們工作得比以往賣力挥唠,企業(yè)甚至因為我們付出的時間讚許你的認真努力。但書中的研究卻顯示焕议,花在一項工作中的付出宝磨,很高的比例根本不是為了達成公司目標應該做的努力,它就是「偽工作」盅安。尼爾森說唤锉,偽工作隨處可見,幾乎隱藏在每一項工作裡别瞭。所以你必須持續(xù)尋找窿祥,而且設法避開。
區(qū)分「急迫」與「重要」蝙寨,評估工作的優(yōu)先順序
如何排除無足輕重的工作呢晒衩?已故的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與時間有約》中說,人每天都要面對如何善用時間的挑戰(zhàn)墙歪。
他認為听系,人生的一大課題是「把最重要的事視為當務之急『绶疲」他解釋跛锌,有兩個會影響時間運用的重要元素:「急迫性」與「重要性」,人們常把這兩件事混淆了。時間管理的第一課髓帽,就是練習區(qū)別出急迫性與重要性菠赚。
史蒂芬?柯維的「時間管理矩陣」以急迫性和重要性來分類日常活動郑藏,經(jīng)理人應當學習以「重要性」來安排工作衡查,遠離第三、四象限不重要的事情必盖。
他提出了「時間管理矩陣」拌牲,以急迫性和重要性為兩軸。第一象限是急迫又重要的事歌粥,例如要在期限內(nèi)完成的工作塌忽,但他也提醒,很多事都是因為一再拖延或事前準備不周而變成迫在眉睫失驶。第二象限代表重要但不急迫的事土居,主要與生活品質(zhì)和中長期規(guī)畫有關(guān),例如自我成長和與家人相處嬉探,這部分的事情不會催促我們擦耀,必須主動去做。
不重要的第三象限涩堤,看似第一象限眷蜓,因為他們很急迫,因此會產(chǎn)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胎围,就像電話或突然的訪客吁系,其實與你自身的目標無關(guān),都在滿足別人的需求白魂。第四象限屬於不急迫又不重要的事垮抗,簡單來說就是浪費生命的「逃避」行為,比如過度觀看沒有內(nèi)容的節(jié)目或是在辦公室打混碧聪。
有意義的生活應該主要落在一冒版、二象限,遠離三逞姿、四象限辞嗡。柯維說滞造,但「第三象限」的事情很容易騙倒我們」续室,正因如此,我們才要學習從重要性來評估一切活動谒养,找回失落的時間挺狰,重新運用於第二象限。
提升時間利用價值,找出常見的「揮霍浪費」
而且丰泊,揪出偽工作薯定、遠離不重要的急事,省下的時間可能比你想像得多瞳购』爸叮《 80 / 20 法則》作者?理查?柯克(Richard Koch)指出,一個人創(chuàng)造出的大多數(shù)價值学赛,都來自一小段時間年堆,以 80 / 20 法則的形式來表述,就是 80% 的成就是在 20% 的時間內(nèi)達成盏浇。反過來說变丧,剩餘的 80% 時間,只創(chuàng)造了 20% 的價值绢掰。
這不代表絕對的數(shù)值或比例痒蓬,而是建議每個人都用這個假設檢驗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若此假設接近實際的工作狀態(tài)曼月,代表了我們所做的事情谊却,大部分是低價值的事物柔昼,只有一小部分時間比其他時間更有價值哑芹;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升時間利用的價值捕透。
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說聪姿,「生命固然短暫,我們卻漫不經(jīng)心地浪費時間乙嘀,使生命更為短暫末购。」回想你的生活虎谢,是不是也常把「沒時間」掛在嘴邊盟榴,心中放著一張「等到我有空」的願望清單,卻從來也「抽不出時間」婴噩?矛盾的是擎场,想到堆積如山的工作,又總是能看出「揮霍」「浪費」時間的蛛絲馬跡几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