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 BEGIN / ————
無論任何領域酌壕,當人們無論如何努力都止步不前;或者歇由,努力的成效極低時卵牍,說明該領域的“底層理念”存在重大缺陷。
而新媒體運營(確切的說是整個基于“注意力”市場的泛內容領域)沦泌,很明顯到了該“升級操作系統(tǒng)”的時候了糊昙。
這并非一句“紅利期已過”、“跨界競爭”就可以簡單打發(fā)谢谦,然后無視增長瓶頸释牺,心安理得繼續(xù)該咋地咋地萝衩。
上篇推文,我“科普”了一下“粉絲生命周期”的觀點船侧。其實僅僅是個熱身欠气。
從留言中看出,部分讀者已經預判到背后的干系之大了镜撩。
是的预柒,正如在“科學世界中”屁商,任何一丟丟的“微小差距”就能引發(fā)整個基礎科學的“天翻地覆”:
比如镀赌,開普勒發(fā)現(xiàn)行星飛行軌道是橢圓而非圓形粱玲,孕育了牛頓力學體系靴患;而水星的軌道僅比牛頓理論預言的偏離了萬分之一度痴怨,最終使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取代了牛頓力學玻驻;至于量子力學的光子干涉現(xiàn)象就更“渺小”了……
如若與之相比搅窿,“粉絲生命周期”于粉絲經濟的“商業(yè)世界” 而言节值,簡直像是在太陽旁邊突然蹦出了個“黑洞”般的重量級發(fā)現(xiàn)锯梁。
那么即碗,我們到底該不該將“生命周期”理念引入核心運營戰(zhàn)略中?
引入該理念后能否使業(yè)績維持高速增長陌凳?
如果引入剥懒,那會有哪些配套“大問題”亟待解決?
一合敦、該不該將“生命周期”理念引入核心戰(zhàn)略
我們判斷一個要素是否該受“最高級接待”的關鍵在于它對核心要務的影響權重初橘。對于以盈利為目標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而言,核心要務自然是“商業(yè)價值”咯充岛。
理想情況下保檐,任意時刻的“泛內容產品”(下文主要以微信公眾號作為示例)的商業(yè)價值近似于:
商業(yè)價值= 有效用戶數(shù) * 用戶質量 * 對用戶影響力
對于特定領域的內容產品而言,一旦定位確定崔梗,用戶質量基本上是個定量了夜只。那么,產品的商業(yè)價值主要就取決于“有效用戶數(shù)”蒜魄、“對用戶影響力”這兩個變量了盐肃。
于是,不難理解對于一個運營了一段時間的產品而言权悟,它的商業(yè)總價值約等于下圖的體積(再乘以一個定量):
上圖代表了一個“泛內容產品”從零開始(尖端部分)砸王,隨著時間的推移,粉絲不斷增多峦阁,然后到了增長臨界點(即“新增-取關”不再增長時)后開始萎縮的整個歷程谦铃。
因此,要提升上述歷程中產品的總商業(yè)價值榔昔,只需要增大圖中的面積驹闰、或者增大其厚度瘪菌。
其中,面積主要取決于粉絲生命周期:
畢竟嘹朗,一旦產品運營期到了用戶生命周期后师妙,實質上就開始出現(xiàn)大量用戶流失的情況(哪怕他們暫時沒有點擊“取關”);換句話說屹培,一旦到了粉絲生命周期的時候起默穴,基本上不用多久就會達到用戶增長臨界點(在人口基數(shù)沒有大變化的情況,沒有產品能夠長時間維持加速增長)褪秀。
用戶增長達到臨界點之后蓄诽,緊接著是“加速”衰減(注意:是加速不是勻速),所以上圖的邊緣理論上都是圓弧媒吗,而不是直線(知會即可仑氛,懶得畫了)。
那么闸英,另外一個核心要素“厚度”(即對用戶的影響力)是否也與“粉絲生命周期有關”锯岖?
是的。雖然不是完全成正比甫何,但可以肯定存在高度的正相關性:
粉絲生命周期越長的內容產品出吹,通常也對粉絲的影響力越大(畢竟沒有人能深愛著某個內容而完全不受其影響吧)。
*覺得不好理解的朋友可翻回上篇文章的論述
至此沛豌,我們可以簡單總結:
任何一個泛內容產品的商業(yè)總價值,與粉絲生命周期的平方(約)成高度正相關性赃额。
所以結論很明確加派,“生命周期”不僅應該納入“泛內容”產品的核心戰(zhàn)略布局中,而且還應該是“名門正娶八抬大轎”隆重接待跳芳。
(一直很難理解芍锦,為何這么多年來新媒體運營可以對這個要素視而不見)
當然,你或許會問飞盆,時下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廣告主娄琉、合作商不是都非常在意粉絲量、閱讀量(點擊量)之類的么吓歇?
沒錯孽水。行業(yè)間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年的金融危機城看、虛假繁榮也是這么來的:少數(shù)人操縱女气、一些人裝傻、多數(shù)人真傻测柠。
這里只是提供真相炼鞠,至于要真傻還是裝傻缘滥,請自行抉擇。
現(xiàn)實情況是谒主,當下已經暴露嚴重的問題了不是么朝扼?
市場嚴重萎縮,你可以來一句“紅利期已過”霎肯;但是擎颖,有沒想過這更大可能是因為“整個行業(yè)把市場做臭了?”(基于錯誤的戰(zhàn)略指示)
從這個層面講姿现,這不是跟金融危機的本質一模一樣嘛:把市場做臭肠仪,投資人都跑了,然后經濟崩塌备典,最終的受害者是誰异旧?
唯有洞察真相才有機會最快自救、或者突破瓶頸提佣。
那么吮蛹,是否將“粉絲生命周期”引入之后就能夠拯救業(yè)績與水火之中?
既是拌屏,也不是潮针。
二、引入“生命周期”理念能讓業(yè)績快速大幅度增長么倚喂?
“治標不治本”每篷、“釜底抽薪”這些成語早已存在幾百上千年了,遺憾的是端圈,時至今日焦读,工具主義、線性思維反倒卻更廣泛深入民心舱权。
*工具主義指將科學理論視作黑盒矗晃,不求理解,盲目拿來用宴倍。
一個全新的理念张症,哪怕再優(yōu)秀,在前期引入后鸵贬,也需要磨合俗他、自適應一段時間才能發(fā)揮出它應有的效果。
問題在于:一個“泛內容產品”有沒有勇氣阔逼、耐心熬過磨合期的陣痛拯辙。
如下圖所示:
當一個內容產品進入增長瓶頸期之后(藍色三角形底部),如果將運營資源投入到“持續(xù)擴大外部流量(包括燒錢推廣、擴大內容范圍)”涯保,那么诉濒,一定時期內是可以繼續(xù)維持高速增長的(白色虛線)。
但是夕春,無需多久這些狗急跳墻的戰(zhàn)略就會暴露嚴重缺陷未荒,進而快速衰亡退出。
反過來及志,如果將資源進行內容的實質升級片排、革新、試驗速侈,勢必會影響部分老用戶導致整體加速衰減(橙色虛線)率寡。
但是,一旦熬過這段時間之后倚搬,又將極大延長下個增長臨界點的到來冶共。
所以,結論:
引入新的戰(zhàn)略思想每界,不幸的是捅僵,它不能立竿見影,陣痛必不可免眨层;幸運的是庙楚,我們能夠通過科學的方法盡量縮短磨合期。
在正式探討“如何科學引入新的戰(zhàn)略思想”(圍繞“生命周期”展開)趴樱,以及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之前馒闷。
請允許我先簡單插入一個小話題(當中場休息吧)。那就是:
在當下國內環(huán)境中叁征,新事物的社會規(guī)范總是滯后的纳账,如果僅僅是為了“高效率”的賺錢,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航揉,你確實可以無視“粉絲生命周期”理念塞祈。
比如金刁,公司(創(chuàng)始人團隊)尤其擅長“fight and run”(賺一筆即轉戰(zhàn)場)的策略帅涂,而且整個公司的核心資源也按照這種打法進行了高度優(yōu)化,那么它確實可以“賺一筆然后轉移戰(zhàn)場”的戰(zhàn)略尤蛮。
對媳友,像極了市場寄生蟲:把“宿主”市場破壞之后,全身而退轉移到新的宿主身上产捞。
我大可隱藏這個事實醇锚,然后一邊倒的給大伙兒“推銷”粉絲生命周期理念下的新思想,但我還是堅持一個觀點:我們有義務讓盡可能多的人知道“真相”,然后在此基礎上焊唬,自行“選擇”你自己認可的商業(yè)倫理恋昼。
至于我的公眾號嘛,我已經堅定的做出了選擇:
探索一條社會價值第一赶促,盈利價值第二的新商業(yè)道路液肌。
理由?
生命那么短鸥滨,推動歷史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比純粹賺錢有趣多了嗦哆,僅此而已。
中場休息結束婿滓,回到我們探討的問題上來老速。
聲明下,不要誤以為我輸出了上述價值觀凸主,大伙兒就誤以為“引入粉絲生命周期”作為戰(zhàn)略布局后橘券,就要面臨難走的路。
事實恰恰相反秕铛,就目前大環(huán)境而言约郁,新的思想可說是勢在必行(剛剛提的fight and run是指放棄這個市場進入新市場)。
畢竟但两,就我觀察鬓梅,很幸運,業(yè)界多數(shù)新媒體企業(yè)還是“企業(yè)家”心態(tài)多點谨湘,“小商小販”心態(tài)少點绽快。
那么,接下來該怎么做紧阔?
三坊罢、提升粉絲生命周期的配套“大問題”
前面的商業(yè)總價值圖已經充分論述,引入“粉絲生命周期”理念后擅耽,戰(zhàn)略目標就不該是盲目的“拉新活孩、促活”而是“提升粉絲生命周期”(即提升商業(yè)總價值)。
*尤其需要警惕激進有效的盲目拉新策略(比如擴大內容范疇乖仇、降低內容層次)都是以加速粉絲生命周期衰減為代價憾儒,短期有效,長期加速死亡乃沙。在以后專題有機會再探討這背后的邏輯起趾。
“提升粉絲生命周期”是目前(我能想到的)能突破臨界點,繼續(xù)保持泛內容產品健康警儒、穩(wěn)定增長的唯一手段训裆。
當然,理論上說得很明確,但實施起來边琉,將要面臨三個“大問題”(上篇讀者留言也有朋友意識到了):
·
大問題一:具體怎么做才能提升“粉絲生命周期”属百?
·
·
大問題二:需要引入哪些新的指標評估“優(yōu)劣”?
·
·
大問題三:內容水平提升之后变姨,即變相提升了內容定位诸老,那是否會丟失“認知水平”較低的用戶,怎么處理钳恕?
·
下面别伏,我們逐一探討應對策略。
首先忧额,是大問題一:究竟做什么才能實質提升“粉絲生命周期”厘肮。
這個問題,我在上篇推文中已簡略的闡述睦番,提升粉絲生命期的三種策略有:
*忘記的朋友可拉回去直接看最后一節(jié)
1.
內容工具化(將該領域用戶需要的特殊高頻內容設計成“工具”)
2.
3.
內容社交化(即提供“難以適應”的正向刺激)
4.
5.
持續(xù)讓內容“蛹變”升級(內容隨著用戶的認知提升而提升)
6.
事實上类茂,前兩種策略本質上屬于“增值服務”的范疇,并沒有觸及“泛內容”本身(上篇推文因重點討論“粉絲生命周期”理念托嚣,沒有深度探討)巩检。
如果我們要真正從內容層面提升生命周期,務必從宏觀示启、微觀兩個視角切入兢哭,兩邊都不能忽視。
我們先探討宏觀問題(這在業(yè)界居然暫時沒有任何討論夫嗓,著實不可思議)
四迟螺、提升宏觀生命周期:融入全新底層思想
所謂宏觀粉絲生命周期,意即特定類型內容的“內在生命期”舍咖。
比如矩父,針對K12教育的內容,那么基本上所有用戶高考結束后就宣告結束了排霉。
類似窍株,針對兒童教育的內容,那么在用戶(家長)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基本上也結束了攻柠。
但有些泛內容的宏觀粉絲生命周期可以非常漫長球订,比如泛娛樂、民生(保養(yǎng))辙诞、新聞類辙售;但也可以非常短轻抱,比如應屆生求職相關飞涂。
如下圖所示列出了部分領域的宏觀粉絲生命周期。
*泛娛樂領域很容易因為流行趨勢改變而突然市場急劇萎縮,比如直播取代短視頻较店,成熟后的VR取代直播等士八。
那么,問題來了梁呈,貌似只要選定了某垂直領域婚度,其宏觀生命周期就已經注定,那么這個話題是否連探討的價值都沒有了官卡?
事實恰恰相反蝗茁,正因為多數(shù)人的思維習慣被“顯而易見”的邏輯束縛了雙眼,反而在沒認真思考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之前就放棄了寻咒。
宏觀生命周期存在延長的可能性哮翘,而且存在大幅度延長的可能性(前面商業(yè)總價值公式我們就該知道,大幅度延長生命周期帶來的價值量有多大了)
實現(xiàn)這個可能性的思路就一個:持續(xù)在該垂直領域中融入全新的底層思想毛秘。
事實上任何領域饭寺,無論是社會人文還是自然科學,其各自的“知識量”都呈指數(shù)增長叫挟。
對“泛內容”自媒體而言艰匙,允許它吸納的“全新底層思想”實在是太多了。
以“漫畫”這一內容領域為例抹恳,以往流行的都是少年熱血漫畫员凝,對于一些成熟的讀者,他可能就逐漸離去了(宏觀生命周期上限)奋献;但是绊序,“漫畫”主題也可以融入更多的新理念啊,比如更貼合現(xiàn)實的社會倫理思想秽荞、更宏大的世界觀主題(像《寄生獸》骤公、《全職獵人》等)都融入了更新的人文內涵。
這又能極大延伸宏觀生命周期扬跋。類似道理阶捆,任何泛娛樂類內容都適用。
那么钦听,“知識成長”類內容又如何呢洒试?
就“互聯(lián)網運營”這一垂直領域為例,這一兩年朴上,如果你是個運營老手垒棋,應該會發(fā)現(xiàn),真正具有實質突破新思想的內容少之又少痪宰,去知乎搜下“運營”就可以清楚看到叼架,毫無深度的問題畔裕,高度同質化、視野狹隘的回答占滿屏幕乖订。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運營”這一領域的天花板很快就到頂(大家翻翻這個領域大號的數(shù)據(jù)就明白)
但是扮饶,哪怕就“互聯(lián)網運營”這一窄小的領域,于宏觀生命周期乍构,其實它就存在巨大的延伸空間甜无。
比如(找不到實例,拿自己舉例吧)哥遮,我的公眾號就屬于典型持續(xù)融入新思想的公號:
·
例如岂丘,去年那篇經典UGC(《一文讀懂UGC:互聯(lián)網上的生態(tài)秘密》)文中,我在UGC運營中融入了生態(tài)學思維(PS:今年被人洗稿了眠饮,連帶那洗稿抄襲者都受到了高度好評元潘,至少說明了實質創(chuàng)新的受認可程度);
·
·
又比如君仆,在今年年初的幾篇文章中翩概,我也持續(xù)引入了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返咱、進化論思想钥庇;
·
·
而近期這兩篇粉絲經濟的專題,我其實又融入了部分經濟學的思想咖摹;
·
此外评姨,像“知識”這種特殊商業(yè)經濟形態(tài),就連經濟學都沒有透徹的研究萤晴,而本文已經開始滲透了……
我舉這些例子都是為了說明吐句,無論你所在任何類型的“泛內容”領域,都有極大的延長宏觀生命周期的可能性:通過融入全新的底層思想(大都是跨界)店读,通過實質的底層創(chuàng)新嗦枢,通過引領行業(yè)的前沿思考。
那么成效如何屯断?在我從運營公號到今天隨機標記的180個運營人中(歷時一年半)文虏,目前取關人數(shù)是1 。
相信這個驚艷的數(shù)據(jù)已足夠力度驗證殖演。
當然氧秘,宏觀生命周期做的好確實是牛氣哄哄,但它僅占一半的權重趴久,如果針對個體的“微觀粉絲生命周期”沒有控制好丸相,商業(yè)價值總量一樣不會很好看。
那么微觀怎么提升呢彼棍?
五灭忠、提升微觀生命周期:相對競爭優(yōu)勢膳算、容忍度、峰終體驗
年紀踏入某領域“宏觀生命周期內”的用戶更舞,打個類比,就像即將就業(yè)的年輕人坎吻,他雖然一定需要就業(yè)(開始對該領域內容有“強”需求)缆蝉,但他依然可以自由選擇去哪家企業(yè)工作,中途不爽也可以隨時跳槽瘦真。
這就是微觀粉絲生命周期的概念刊头,它類似經濟學的“完全競爭”模型,但由于“泛內容”(廣義的知識)的特殊性诸尽,還是有些區(qū)別的原杂。
總結一下,提升微觀生命周期您机,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他們彼此間存在相當高的正相關性(即某一項實施不到位會嚴重影響整體效果)穿肄。
01 內容的認知層次應至少略高于該領域頭部內容供應top3的平均水平
由于各色內容“品類”的過度供給,目前多數(shù)互聯(lián)網“泛內容”領域均已進入高度“中心化”狀態(tài)——用戶需要關注的內容品類太多际看,給某一品類留下的可選內容供應商越來越少了咸产。
比如健身相關的內容,我關注了最大的A健身仲闽,就懶得再關注B健身了脑溢。反正內容不會有太多的本質區(qū)別(至少用戶是這么想的)
因此,對于任何“泛內容”提供方赖欣,如果內容層次連頭部的平均水平不到(這僅是最基本要求)屑彻,在該領域幾乎毫無競爭優(yōu)勢可言,長遠理性考慮,應盡快退出市場横堡。
02 應對過度競爭陷阱:確保定期輸出超乎用戶預期的“精品”
國內互聯(lián)網的用戶總是熱衷于相信及傳播“輕松成功的故事”出牧,尤其是泛內容領域。
這間接導致了目前的現(xiàn)狀——“不計成本”(感謝不動腦的投資人)的過渡競爭狀態(tài)膳沽。
這種過度供給的狀態(tài),就好比你早晨上班让禀,一路上有四五十家早餐店搶著免費給你送牛奶挑社,甚至給錢請你喝牛奶——你還會記住哪家牛奶什么品牌么?用戶很容易陷入“小品牌健忘癥”巡揍。
面對這種被遺忘風險的最佳應對策略是什么痛阻?
還記得以前那篇“如何科學面試”談到的“峰-終體驗”吧?
*“峰終體驗”指一個人對某事項的最終記憶不是整體感覺腮敌,而是這個事項的最佳體驗點及結束體驗點的平均值阱当。
為此俏扩,我們必須確保能夠輸出本領域的內容“爆品”(給用戶極佳的“峰值體驗”留下深刻印象)。
要求每期都推出爆品內容不現(xiàn)實弊添,但至少要保證每個周期录淡,比如每周一期(如果是每天推內容)、或者每月一期(如果是每周推內容)油坝。
注意:我說的“爆品”并非指“刷屏級”內容嫉戚。
刷屏級內容觸發(fā)的前提條件是跟大量用戶產生某種共鳴,這必然是以低認知層次內容為核心澈圈。而低認知內容彬檀,極易被大腦識別為“無效思維”,從而放棄瞬女,也就是下一個策略:
03 降低被大腦識別為“無效思維”的內容的輸出概率
先明確一點窍帝,人類大腦這個功耗大、不環(huán)保的身體器官诽偷,之所以能屢屢獲得資源特權坤学,正是因為大腦對任何形式內容的“閱讀”實質上都是一種“認知學習行為”(廣義上的學習),認知對存活至關重要报慕。
對拥峦,包括你看那些搔首弄姿的美女直播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極端重要(與繁衍有關)卖子,人類底層思維沒有倫理意識略号,優(yōu)先考慮繁衍生存(背后的內在機制是與如何取悅異性有關,再討論下去就有點成人了洋闽,就此打仔)。
聰明如你自然會意識到诫舅,那大腦必然需要進化出一種規(guī)避重復“學習”(從而節(jié)省能量)的機制羽利。
大腦怎么識別重復的無效思維呢?
通俗的說法刊懈,就是“標記套路”这弧,一旦被標記出,就會衍生我們稱之為“失望”虚汛、“厭倦”匾浪、“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卷哩,間接導致用戶流失蛋辈。
換句話說:以下內容策略,如有可能,盡量少暴露:
最忌“套路”(引發(fā)厭膩情緒):
套路的本質就是重復冷溶,換著法子的包裝同類的內容渐白,除了“性、暴力逞频、社會倫理”等“成癮”類的內容纯衍,“套路”很容易激怒有著基本認知水平的群體;
*關于成癮類內容的問題我已有明確的研究結論苗胀,不在此展開
放棄低價值文章(引發(fā)失望情緒):
不要為推內容而內容襟诸,確保每期內容質量至少不低于自身歷史平均水平,如有可能柒巫,甚至沒必要按照“自然時間”為基準推文励堡。
盡量少標題黨(引發(fā)憤怒或失望情緒):
標題黨的“有害性”恰恰來源于它的“有效性”谷丸,它極容易“偽裝”成新資訊避開大腦的“無效思維審查”堡掏,進而喚醒大腦的關注及期待感,這為必然的失望埋下伏筆刨疼。
PS:我以前測試過泉唁,標題黨確實能帶來漂亮的“閱讀量”甚至“分享量”,但其帶來的“獲粉貢獻率很低”揩慕,長期來說亭畜,得不償失。
內容始終與主流用戶息息相關:
內容應定位清晰迎卤,不要為了增長壓力盲目擴大新用戶群體拴鸵。
以上都是容易讓大腦標記為“無效思維”的內容。
當然蜗搔,并不是每“犯一次錯”用戶就“取關”劲藐,不同類型的泛內容領域,用戶的“寬容度”也是不一樣的樟凄,這與該領域的“競爭程度”聘芜、“你的相對競爭優(yōu)勢”、“增值服務”缝龄、“精品率”……等前文提到的諸多因素有關汰现。
04 原創(chuàng)型自媒體可嘗試個性化
這背后是個人(或內容)品牌化(魅力)的一整套思想及體系。
結合本文及上篇推文叔壤,我們可以把提升粉絲生命周期的所有策略總結成如下腦圖瞎饲,僅供參考:
這里回答下讀者@Muge 的問題:以轉載為主的“非原創(chuàng)號”還有存活的空間么?
當然了炼绘。無非差異就是用“編輯的品味升級”代替“原創(chuàng)作者的內容升級”企软,一樣一樣的。上述策略完全適用饭望。
話說仗哨,目前世界最著名的刊物不都是“編輯出版”的么(比如《時代》周刊)形庭?
PS:編輯的能力與創(chuàng)作者的側重有點不同,但同樣價值很大厌漂。
另外萨醒,回答下知愿者@唐方的問題:當下做公眾號還有機會么?
我的回答是苇倡,問題不在于公眾號(內容平臺)富纸,問題在于“泛知識”,或者確切的說旨椒,在于內容經濟本身晓褪。
只要是運作良好的“知識經濟”,無論你是開公眾號综慎、還是知乎專欄涣仿、頭條號,總有你的生存空間示惊。
總的來說好港,國內真正具有實質創(chuàng)新的“好內容”,無論在各個領域米罚,都是鳳毛麟角的钧汹。
最后,讀者@ Neroli 的問題:除了漲粉录择,通過哪些指標評估小編(或原創(chuàng)作者)的工作價值拔莱?
下面的內容將詳細給你解答:
六、如何制定全新的數(shù)據(jù)指標驗證成效隘竭?
傳統(tǒng)的“粉絲經濟”塘秦,評估內容質量的指標簡單粗暴:閱讀量、轉發(fā)量货裹、新增粉絲數(shù)量嗤形、粉絲總量……這些可量化、很直觀弧圆,但問題很大(上篇推文已充分闡述過分重視“可量化數(shù)據(jù)”造成戰(zhàn)略短視及創(chuàng)新不足的問題)赋兵。
那么,當全新引入生命周期作為戰(zhàn)略中心之后搔预,我們該關注哪些指標呢霹期?
以下是我初步總結的比較重要的評估指標(也是我用來評估自身的風向標),也歡迎各位在留言區(qū)補充更好的指標:
01 閱讀完整數(shù)(或者稱有效閱讀率)
即“拉到文章底部”以及“至少達到正常有效閱讀時長”兩者的交集拯田,比如一篇正常人5分鐘閱讀完的文章历造,10秒就看“完”了,這種是不計入數(shù)的。
有效閱讀數(shù)是評估真實活躍率的最靠譜指標吭产。
02 內容吸粉貢獻率
即具體一期的內容帶來(貢獻)的新粉數(shù)目侣监。
以公眾號為例,可以從后臺數(shù)據(jù)中間接計算出:從圖文公眾號名稱臣淤、從圖文右上角菜單橄霉、名片分享、轉載量(轉載獲得的新粉體現(xiàn)在“其他合計”類別中)邑蒋。
其中“轉載量”只能說明業(yè)界的眼光姓蜂,僅供參考。
內容吸粉貢獻率可以看出某篇文章的“沖擊量”医吊,沖擊量大即屬于上面提到的“爆品”級內容(注意:不是轉載量或分享量)
03 正向留言占有效閱讀比率
即每期內容的“正面留言的人數(shù)”占“有效閱讀量”的比值钱慢。
雖然說存在“沉默用戶”,但長期統(tǒng)計來說卿堂,其比例是相當接近的束莫,所以這個指標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
正向留言占閱讀比率體現(xiàn)的是內容的認知層次與主流用戶的關系御吞。
注意:略高于讀者認知層次的內容是最理想的麦箍。你可以根據(jù)本指標間接判斷普通主流用戶的認知水平漓藕。
*這里回答了上篇推文中幾位讀者的疑問:如何判斷主流用戶的認知水平陶珠。
04 打賞占有效閱讀比率(如條件允許)
如你所在的“泛內容”平臺具備打賞功能,這個數(shù)據(jù)可以跟上面“正向留言占有效閱讀比率”的數(shù)據(jù)聯(lián)合參考享钞。
此外揍诽,打賞用戶的占比可以作為“用戶質量”(評估公眾號價值公式之一)的間接參考指標。
05 點贊閱讀比(謹慎參考)
“用戶點贊”這個行為可能代表多種含義:對你文章的認可栗竖、對文章某觀點共鳴暑脆、甚至是小手一抖……總之,很難判斷各自的比例狐肢。
所以添吗,建議不要將“點贊閱讀比”與上述的“留言閱讀比”、“贊賞閱讀比”擺在同一個權重去評估份名。
06 用戶失望率(謹慎參考)
類似上面道理碟联,用戶吐槽的原因也很多,比如僵腺,他或許不是主流用戶鲤孵、或者剛跟對象吵架了等等,較為主觀辰如,請務必謹慎參考普监。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為何不看“取關用戶數(shù)”。
這個問題在“引入粉絲生命周期”理念時就已經隱含了:不少實質取關了的用戶還處于關注狀態(tài),他后續(xù)的“取關”操作是隨機的凯正,很難評估毙玻,所以這個數(shù)據(jù)其實意義不大了。
那么廊散,除了以上“可量化”的數(shù)據(jù)之外淆珊,李少加還推薦一種更簡單卻卓有成效的判斷策略:
你(內容創(chuàng)作者或編輯)只需自己翻看上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前的內容,如果沒有明顯看到現(xiàn)在相比那時的提升奸汇,那就可以側面說明相應的“粉絲生命周期”不會有大的變化施符。
目前,我的公眾號幾乎是按照上述“戰(zhàn)略”及標準來運作的擂找,跟大伙兒分享下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戳吝,當我按照這種標準實施時,反倒驚訝的發(fā)現(xiàn)贯涎,用戶的增速听哭、活躍率甚至比之前增長的更快(陣痛期很短)!
我想了其中的緣故:這種引入粉絲生命周期的策略其實會“迫使”你不斷“升級內容”塘雳,不斷將“用戶利益”擺在更高的位置(如此上述數(shù)據(jù)才會增長)陆盘。
這也是我為何如此堅信“引入粉絲生命周期”的戰(zhàn)略思想比早期純粹追求閱讀、分享败明、促活隘马、增粉等更“科學”的原因:
它在為社會持續(xù)創(chuàng)造實質價值——而這也正是創(chuàng)業(yè)的本質,企業(yè)家精神的內涵妻顶。
七酸员、探討最后的大問題:提升內容深度損失新用戶怎么處理
在正式討論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科普”一個觀點:我們務必要與任何“絕對化”的觀點保持距離讳嘱。
比如幔嗦,我們熟悉的“包治百病”、“保證賺錢”沥潭、“一小時學會”……等等邀泉,這些“絕對化語言”要么與狂妄無知為伍,要么與江湖騙子相伴钝鸽。
在人文社科領域汇恤,不存在任何一種更優(yōu)越的事物,它僅有好處而完全沒有壞處寞埠。
就好比屁置,提升粉絲生命周期的最佳策略——內容持續(xù)蛹變(提供宏觀、微觀粉絲生命周期)仁连。
沒錯蓝角,無論對于任何類型的泛內容產品阱穗,這個思想都是卓越的。
但是使鹅,誠如上篇讀者的疑惑揪阶,它同樣存在一個缺陷——內容深化后,將損失一批(從“認知水平人口金字塔”來看)患朱,甚至是一大批“認知水平”較低的潛在用戶鲁僚。
那么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較為常規(guī)而有效的措施是:對已有內容進行嚴謹分類裁厅,然后在引流環(huán)節(jié)冰沙、以及用戶剛剛關注的環(huán)節(jié)即進行相應的內容分類指引(此外,在外部渠道投放內容時执虹,也按照對方渠道的用戶認知水平拓挥,投放相同層次的內容)。
比如袋励,我的公眾號的運營類內容我就分為“入門”跟“進階”侥啤。
但是,實踐了一段時間之后茬故,發(fā)現(xiàn)真實的情況其實比我最初想象的簡單一點盖灸。
比如在公眾號的讀者群中,我就欣慰的發(fā)現(xiàn)不少讀者朋友直言:
“雖然看不懂磺芭,但很喜歡赁炎,也愿意反復查資料看多遍……”
這其實是刷新了我的認知的;或許徘跪,用戶的認知水平并非決定于他是否關注某內容的“硬”門檻甘邀。用戶關注與否更多的是他們的「意愿」琅攘,即垮庐,你的內容能否喚醒用戶的「意愿」。
就好比小時候我們也不是看得懂一些經典名著坞琴、或者詩詞歌賦哨查,例如,紅樓夢剧辐,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就不能喜歡它寒亥,事實上很多人不也是看了幾遍么。
綜上所述荧关,這是一個內容表達的技術熟練度的問題溉奕,算不上致命(何況還可以通過上面提到的指標進行監(jiān)控優(yōu)化)。
一個成熟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忍啤,他是有能力將一個認知層次90的內容加勤,糅合到一個閱讀體驗上是從60到90的柔和過渡狀態(tài)仙辟。讓用戶感覺“看不懂但喜歡”
(*雖然目前李少加也還做不到,但可以努力不是么)
尾聲
最后鳄梅,必須鄭重提醒的是:在人文社科領域(比如商業(yè)管理)叠国,按照錯誤的理念也可能執(zhí)行出“成功”的結果;反之戴尸,遵循更優(yōu)的理念執(zhí)行出“失敗”的結果也并不出奇——這背后不僅取決于“理念”的成熟度粟焊,更關鍵的是實施主體的“到位”程度。
在自然科學領域孙蒙,我們評估一個理論優(yōu)劣的標準是:看幾個競爭理論誰能通過“關鍵實驗檢驗”项棠。
但是,對于商業(yè)理念挎峦,很難做到外部環(huán)境的實驗可控性沾乘;那么,我們可以將波普爾認識論的觀點略微調整下:“看哪種理念在當下環(huán)境中的成功率更高浑测,更具持久旺盛的生命力翅阵,看誰的“解釋”更為通透”。
就連杰克·特勞特的《定位》理念都花了二三十年才獲得業(yè)界普遍的認可迁央,我也不知道自己提出的這個全新的小小理念需要多長時間會得到認可掷匠。
自己的理念,自己去驗證岖圈。
是對的讹语,就要貫徹到底。
———— / END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