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經(jīng)→小腸經(jīng)→三焦經(jīng),三才動態(tài)阿是取穴留針。
中藥調(diào)理:
歸號为障,歸證。庚辰痢站,中太陽武字號第七證:下之不解胸滿煩,驚而譫語小便艱选酗,一身盡重難轉(zhuǎn)側(cè)阵难,龍骨柴胡牡蠣安。
天干為庚芒填,乙庚化金呜叫,庚為陽干,是為金太過殿衰,堅成之紀朱庆,歲金太過,燥氣流行闷祥,肝木受邪娱颊,民病脅與少腹拘急痛,目赤耳聾凯砍,甚則咳逆箱硕,肩背尻陰股膝足皆痛。牛膝木瓜湯主之果覆。
運氣同治颅痊。牛膝木瓜湯、柴胡龍骨牡蠣湯加減局待。
牛膝30 木瓜30 炙甘草15 芍藥10 天麻10 菟絲子10 枸杞子10 黃松節(jié)6 杜仲10 柴胡24 龍骨(先煎)24牡蠣(先煎)24 黃芩12 黨參24 桂枝12
茯苓12 半夏12 大黃12(后下) 姜7片 棗5枚
由于時間的限制斑响,我在這里不作過多的解釋和闡述。僅以兩個案例與各位分享钳榨,大家分享后可能是一頭霧水舰罚,更多的則是持懷疑態(tài)度,一笑置之薛耻,各位同行营罢,也許或多或少都接觸和使用過針灸,都能夠在不明白子午流注納甲開穴治病的原理時就接受它饼齿,為何就不能接受干支算病呢饲漾?如果現(xiàn)在明白納甲開穴與干支醫(yī)算同出五運六氣,同為太乙之綱紀缕溉,那么你還能接受干支醫(yī)算嗎考传?其時日干支算病不只是在臨床經(jīng)驗中存在,在邏輯上也是有理可循证鸥。但是真正目前能知道的成型的日干支算病理論僚楞,除了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猶抱琵琶半遮面以外勤晚,就是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了。在歷史上泉褐,明朝的高昶曾經(jīng)運用《傷寒鈐法》的日干支算病赐写,影響很大,再就是清朝的曹樂齋及其弟子胡乾元應(yīng)用《傷寒鈐法》的日干支算病法膜赃,也是名貫一方挺邀。
這些都有待于各位同行去感悟去思考。歡迎各位不吝指教并提出寶貴的意見财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