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微課
偶然看到這幾張照片签则,竟似邂逅故人,內(nèi)心觸動不已铐料,一下被牽回到遠去的歲月渐裂。
看左邊的照片,靠岸處钠惩,泊著一膄船柒凉,是萬合人都認識,這是映霞江甘化廠渡口的照片篓跛。
按當時人們的口音膝捞,這船叫“頓船”,但我又覺得會不會是“噸船”愧沟,因為這船可以載班車蔬咬,想想一輛班車至少四五噸重鲤遥,那船大概是以“噸”來稱呼更合適吧。
但究竟叫“頓船”還是“噸船”林艘,或者也有別的叫法盖奈,比如我在百度查了下,還有一種叫躉船(dǔn chuán)狐援,那是一種矩形平底船钢坦,通常固定在岸邊的,究竟叫是哪個字不得而知啥酱,有知道的老鄉(xiāng)嗎爹凹,可留言告知否?
再看右邊的相片镶殷,船的對岸禾酱,隱隱看到的一抹白色,經(jīng)歷過的誰不知道批钠,那里停著一輛班車宇植,也等著過渡呢。
還記得班車的司機姓王埋心,他通常是從陂頭出發(fā)到萬合,車會從我家門口過忙上,所以每次坐車我就提前在路邊等拷呆,坐上班車去過渡,到了對岸班車便發(fā)動馬力疫粥,爬完一個長長的坡茬斧,再走上那條滿是石子泥巴的路去泰和。
現(xiàn)如今去往縣城的公交車很方便梗逮,大概是15分鐘一趟還是半個鐘一趟(很少坐公交不太清楚项秉,有知道的告知一聲),那時候大概是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吧慷彤,要坐上這車可得掂量好時間娄蔼,錯過就要等半天甚至等第二天。
班車停在對岸離水很近的地方底哗,那里是一條有點陡又不太長的斜坡路岁诉。坐在車里,每次要車下這個坡的時候我就小緊張跋选,生怕車一下沒剎住給溜到河里去了涕癣,哈哈有同感的舉個手。
我是萬合的媳婦前标,從小沒坐過船坠韩,也幾乎沒見過江距潘。第一次坐船,從縣城坐班車到了渡口只搁,第一回看見班車竟直接開上了船绽昼,令我驚訝不已。
人在班車上须蜗,車在船艙里硅确。我好奇地看著船外的風景,風從車窗吹進來明肮,一股清新的味道菱农。恰逢天氣晴好,滿目皆碧波蕩漾柿估。當然循未,如果你站在航艙里,還可以看到江底的水草和大塊小塊的石頭秫舌,興許還可以看到一群魚游過的妖。
船除了載班車,也載人足陨,載自行車嫂粟,載摩托車,那時還沒有電動車墨缘,如果有肯定也是擠滿船艙星虹。
遇上過年過節(jié),渡口更是人山人海镊讼,去舅舅家拜年的宽涌,去姑姨家走親戚的,岸這邊去那邊蝶棋,岸那邊來這邊卸亮,人擠著人,密密麻麻玩裙,有時要等好幾波才能上船兼贸。
渡口也是學子們的必經(jīng)之路,遇上周六或周日献酗,船上載了好些學生寝受,回家的時候書包空空,返校時可是裝滿了辣醬霉豆腐魚干臘肉罕偎,還有母親給的幾元錢菜金很澄,是否也偷偷地去買過抄歌本,明信片,藏在了書包里甩苛。
這些伙伴都還在家鄉(xiāng)嗎蹂楣,或者離家鄉(xiāng)近嗎?經(jīng)逞镀眩回家嗎痊土?可有更清晰的記憶,更難忘的故事墨林?
對岸的老鄉(xiāng)們赁酝,也經(jīng)常坐船去萬合街當圩吧?從前跟著父母屁股后面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的小孩兒旭等,是否也屁顛屁顛地跟上了船酌呆,去萬合街吃牛肉湯,吃綠豆腐搔耕,吃油條麻花隙袁,童年的歡喜還在嗎?
對了弃榨,你們坐船要錢嗎菩收?還記得那時有個福利,若坐船人是船家的親戚鲸睛,是不需要過船費的娜饵。我有個朋友她舅就是開船的,所以坐船從來沒給過錢腊凶。
其實我們家也有很親的親戚是船家人划咐,按說也可以享受免費坐船,每次看到背著小包包的小姐姐過來收錢钧萍,本想說是誰家的誰誰誰,話到嘴邊又吞回去了政鼠,挺難為情的风瘦,老老實實從口袋里掏出一元錢給了她,換個心里舒暢公般。
多少年過去了万搔,從前的石子黃泥巴路如今變成了柏油路,印霞江的兩岸架上了寬敞的石虎塘大橋官帘,開了車想回就回不用再等分秒片刻瞬雹。
再也坐不到印霞江的頓船了,想念嗎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