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正松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遥倦、仲管挟、季三個部分膝舅,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嗡载。而今年的中秋國慶雙節(jié)相連,有8天法定超長假仍稀,節(jié)長月更圓洼滚,佳節(jié)倍思親,明月千里寄相思技潘,月到中秋更想家遥巴。天涯海角的東至人,想必一定會在全國各地寧靜的夜色中盡情地賞著同一輪明月享幽。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月份的十五滿月更圓铲掐,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值桩、秋節(jié)摆霉、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奔坟、八月會携栋、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咳秉、拜月節(jié)婉支、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澜建。
此夜向挖,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炕舵。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何之,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咽筋,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溶推。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相對較近,月亮最大最亮晤硕,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庇忌,以寓圓滿舞箍、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皆疹,如寧波疏橄、臺州、舟山,這與浙東農民起義軍領袖方國珍占據溫捎迫、臺晃酒、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窄绒、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贝次。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彰导,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蛔翅,名為“追月”。
中秋節(jié)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情位谋,就是賞月吃月餅山析。記得小時候,家里經濟拮據掏父,但每年中秋節(jié)笋轨,父親總要到鎮(zhèn)子老街供銷社里買一筒紙包月餅還。那時候我們一個人只能吃一塊月餅赊淑,吃起來特別香甜可口爵政,那種味道一直在記憶里飄香幾十年,直至今天膏燃。盡管如今時代發(fā)達茂卦,生活提高,物質充裕组哩,每到中秋包裝華麗等龙,高檔精美,各式各樣的月餅充斥各大商場小店伶贰,可是卻再也吃不出記憶中的香甜味道蛛砰。這是個快速的時代,也是個懷舊的時代黍衙,每個成人兒時的節(jié)日味道泥畅,都只能永久地珍藏在每個人的記憶深處,變成了人生中最珍貴最最華麗最美好的回憶琅翻。
實際上位仁,中秋吃月餅的歷史起源,相傳始于元代方椎。這種民間美食在安徽池州一帶有傳說起源于東至縣龍泉鎮(zhèn)的秈米耙聂抢,這種美食有著非常強的地域性,這不僅僅是民間傳說棠众,而且也是有史可考琳疏。據《東至縣志.疆里志》記載有决,相傳始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期間空盼,與江西石門街相鄰的東至縣龍泉鎮(zhèn)有一種蒸米粑又叫秈米粑书幕。不過,它作為早點廣泛走進池州地區(qū)的早餐店也只是近十來年的事揽趾。
當時台汇,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但骨。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励七。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非常困難奔缠。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掠抬,命令屬下蒸秈米粑,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秈米粑里面校哎,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两波,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闷哆,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腰奋,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抱怔,徐達就攻下元大都劣坊,起義成功了。隨后宋龍鳳九年屈留,也就是1363年七月局冰,最著名也是起決定性的一戰(zhàn),朱元璋率軍在與東至縣龍泉鎮(zhèn)毗鄰的鄱陽湖灌危,與陳友諒發(fā)生了一場著名的水戰(zhàn)康二。這場戰(zhàn)役,是朱元璋當皇帝勇蝙、建大明最為關鍵的一場惡戰(zhàn)沫勿。此戰(zhàn)的地位,在今天我們看來味混,可以同“三國周郎赤壁”的赤壁之戰(zhàn)劃等號产雹。
當勝利的消息最終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翁锡,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蔓挖,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龍泉秈米粑盗誊,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时甚。此后,秈米粑制作越發(fā)精細哈踱,食材改良荒适,品種增多,形狀變化开镣,大者如圓盤刀诬,小者如餅干,成為了饋贈的佳品邪财。
由于是中秋節(jié)日朱元璋賞賜陕壹,故后來慢慢發(fā)展改良出另外一種與月亮形狀相似的食品,并取中秋十五之月树埠,圓滿團圓的吉祥寓意“月餅”糠馆,此后中秋佳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迅速流傳開來,并且月餅之名慢慢超過米粑怎憋。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又碌,每一個節(jié)日都是浪花一朵,都是一個動人的傳說绊袋。對于歷史毕匀,我們既要有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又要有浪漫主義情懷。對于傳說癌别,我們不僅要有嚴謹的考證精神皂岔,更要有大膽的猜想與推測。就像那飄蕩在千年杜牧詩歌中的杏花村展姐,不管牧童遙指的實境是池州還是山西躁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文化傳承和人文精神诞仓。實際上缤苫,我們池州東至不僅有堯舜之跡,陶公遺風墅拭,還有許多亟待我們去考證活玲,更需我們去猜想的人文故事和歷史風物。
一年一度秋風勁谍婉,不似春光勝似春光舒憾。又到中秋,又到月上柳梢頭穗熬,人約黃昏后镀迂。但愿人長久,水長流唤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