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認為眾生平等很澄。在讀《自私的基因》前幾章京闰,特別是第三章的時候颜及,更是堅定這個想法。
第三章有句話:
我們都是同一種復制因子——人們稱之為DNA的分子——的生存機器蹂楣。
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俏站,我想:幾乎所有的生命都是以 DNA、RNA 作為遺傳物質(zhì)的痊土,說不定肄扎,我們和很多很多的其它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如果萬物有共同的祖先赁酝,同宗同源反浓,自然是平等的。
可越往后讀赞哗,「眾生平等」的想法越是動搖。
現(xiàn)在辆雾,我想說肪笋,即使同宗同源,人類度迂,也依舊比其它物種高級藤乙。
就好像都是碳元素組成,鉆石就是比石墨惭墓、木炭更璀璨坛梁、更高級一樣。
人類雖然來自DNA腊凶,但生存與發(fā)展卻不依賴DNA划咐。這是人類高級的根本。
我想從3個角度說明上述觀點钧萍。
下面動物的例子褐缠,都來自《自私的基因》。所有的想法风瘦,也建立在對《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的理解上队魏。
1—建造
石蠶蛾、海貍万搔,在動物「建筑師」里面是數(shù)得上名的胡桨。
石蠶蛾會建「房子」,而且建好的房子頗為精致瞬雹,甚至有人利用石蠶蛾的建造技能來制作獨一無二的首飾昧谊。
不過,無論石蠶蛾的房子多么精致挖炬,也僅此而已了揽浙,細想一下状婶,石蠶蛾的房子和兔子打的洞、燕子搭的窩一樣馅巷,只是一個自己棲身安眠的住處膛虫。
相比之下,海貍要「高級」一點钓猬。
海貍建造的水壩可以稱為奇觀稍刀,據(jù)說最長的海貍水壩超過850米。水壩攔水形成「貍工湖」敞曹,不但保護自己的巢穴免受外敵侵害账月,還能作為出行和運輸?shù)慕煌ㄋ贰?/p>
而且除了自己居住,海貍的水壩還改造了環(huán)境澳迫,促進了周圍生態(tài)的發(fā)展和生物多樣性局齿。
青蛙、蠑螈橄登、鱒魚等很多動物在「貍工湖」里繁殖育兒抓歼,水鳥、狗熊也來此覓食拢锹,更不用提旱季時為其他動物提供水源谣妻、防止藻類過度繁殖等等其他益處。
不過卒稳,海貍才不在乎「貍工湖」對環(huán)境的影響如何蹋半,它們關心的只是自己在水壩下的小窩。那些影響無論好壞都不是海貍的本意充坑,只是客觀的存在减江,然后其他物種去適應的結(jié)果。
深究一點捻爷,石蠶蛾您市、海貍的共性是什么呢?就是它們的建造技能都是寫在基因里的役衡。按道金斯的觀點茵休,石蠶蛾的房子和海貍的水壩,是基因的表型和表型的延伸手蝎。
也就是說榕莺,石蠶蛾、海貍的建造技能不會自己改進棵介,頂多進行累加钉鸯,比如像海貍一樣把水壩建的很長。因為在它們有限的生命里邮辽,基因不會改變唠雕∶秤基因不變,建造技能就不會改變岩睁。
如果想要改進自己技能钞脂,怎么辦呢?
優(yōu)勝劣汰捕儒。通過自然選擇更有利的變異冰啃,來改進建造技能,這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刘莹。
而一旦石蠶蛾滅絕阎毅、海貍滅絕,那么之前留下的石蠶蛾房子点弯、海貍水壩扇调,就算是絕版的文物、遺跡了抢肛。因為不會再有第二個物種去重復石蠶蛾肃拜、海貍的生存方式,他們的建造技能自然也無人繼承雌团。
相比之下,人要遠遠比石蠶蛾士聪、海貍高級锦援。
人類天生不會建房子,就好像我們天生不會建造宇宙飛船一樣剥悟。我們的基因里并沒有造房子灵寺、建水壩這些項目,我們所有的建造技能都是后天習得的区岗。
沒有建造基因反而是優(yōu)勢略板,這讓我們能隨心所欲的建造,并且隨時改進自己的技能慈缔。
而且叮称,我們并不擔心基因毀滅而導致技能無法傳承。后天習得的技能自然無法遺傳藐鹤,但可以通過語言瓤檐、文字、圖像傳承娱节。
因此挠蛉,即使沒有基因,我們也可以教會機器人建造肄满。即使我們滅絕谴古,其他的智慧物種也可以通過我們的文字质涛、圖像去復刻我們的建造技能。
這大概是人類與動物建造技能的最大區(qū)別掰担,也是高級的地方:不依賴基因傳承汇陆。
話說,是不是為了傳承技能恩敌,才逼著人類學會用圖像記載呢瞬测?
除了傳承方式,對于建造的目的纠炮,人類也更高級月趟。
石蠶蛾并不知道它所用的材料是珍珠還是砂礫,海貍也不知道它建起的一道水壩能影響多大范圍的生態(tài)恢口,它們只是無意識的在基因的指引下用機械的動作選擇現(xiàn)成的材料來建造自己安身的巢穴孝宗,以完成繁衍的任務。
人類會選擇不同的材料建造耕肩,很多材料并非天然因妇。人類如果建起水壩,一定至少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猿诸。
動物只知道建造婚被,而我們知道為什么建造。
2—馴化
陽傘蟻會「耕種」梳虽。它們的地下洞穴里有菌圃址芯,用來種植一種特殊的菌類。螞蟻會為菌圃「除草」窜觉,不讓其他品種的菌類混跡于其間谷炸。菌類成熟后,陽傘蟻會收獲菌類禀挫,用來食用旬陡。
一些螞蟻會「養(yǎng)殖」。它們有一些場地放牧蚜蟲语婴,這些蚜蟲能排泄出營養(yǎng)豐富的「蜜汁」描孟。蚜蟲從小就被螞蟻照料:蚜蟲的卵在蟻穴孵化并成長,長大的幼蟲被螞蟻送到地面上的牧場里砰左,有些螞蟻還會用觸角或腿撫摩蚜蟲的臀部來「擠奶」……
第一次知道螞蟻竟然會有耕種画拾、養(yǎng)殖這樣的行為,真是感到不可思議菜职。
不過青抛,用耕種和養(yǎng)殖這兩個詞實在是高看螞蟻了,因為本質(zhì)上來說酬核,螞蟻和菌類蜜另、蚜蟲是共生關系适室。
螞蟻食用菌類,菌類借助螞蟻增殖举瑰;螞蟻食用蚜蟲蜜汁捣辆,蚜蟲則借助螞蟻來撫育幼蟲和防御敵人。
和建造技能一樣此迅,螞蟻的上述行為也是在漫長的自然選擇和進化過程中寫到基因里的汽畴。
所以它們只能養(yǎng)殖單一品種的菌類和蚜蟲,無法選育產(chǎn)量更高的菌類和蚜蟲耸序。
人類呢忍些?
天生不會種植,也沒有養(yǎng)殖的基因坎怪,可我們卻能馴養(yǎng)甚至馴化其他動物罢坝、植物。
在人類馴化下搅窿,小麥變得高產(chǎn)嘁酿,牡丹變得美麗,野豬變成溫順的家豬男应,黃牛成為助手和朋友闹司。
人類馴化的生物,數(shù)量龐大沐飘、范圍廣泛游桩,和這些生物的關系,也不是雙向的共生薪铜,而是單向的、單純的把生物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恩溅。
或許我見識有限隔箍,除了人類,似乎沒有其他物種能夠這樣做脚乡。
人類蜒滩,儼然就是造物主。
3—選擇
人類已經(jīng)不是被自然選擇奶稠,而是自然選擇的參與者俯艰,甚至是選擇的決策者。
我們不希望一些物種滅絕锌订,所以竭盡全力去保護他們竹握,無論是自然保護區(qū)還是人工馴養(yǎng)繁殖中心,都是「逆天而為」辆飘。
同時啦辐,我們又咬牙切齒的想要消滅一些物種谓传,有的成功了,比如天花病毒芹关,有的還在路上续挟,比如新冠病毒。
也許侥衬,我們想要消滅的诗祸,現(xiàn)在還無法完全消滅,可未來呢轴总?人類痛恨的直颅,大概率會從地球上被抹去。
雖然和瀕危的肘习、痛恨的物種同宗同源际乘,可人類早已跳出基于基因的自然選擇。
當前人類的進化已經(jīng)無法通過基因變異漂佩、遺傳和自然選擇來完成脖含。或者說速度太慢投蝉、效率太低了养葵。
不對,不是速度慢效率低瘩缆,是大概永遠無法通過自然變異和遺傳來進化了关拒。
比如過去導致早夭的疾病,現(xiàn)在可以續(xù)命到老庸娱,從而使這種疾病基因繼續(xù)遺傳繁衍着绊。
比如當下高糖高熱量食物豐富,但人類已無法通過自然選擇來適應這種飲食結(jié)構(gòu)了熟尉。
憑借語言和文字归露,人類無需將生存和發(fā)展所需的技能固化到基因當中,也就無需通過繁殖斤儿、變異和自然選擇來將改進技能剧包、升級肉體。
變異往果、進化是次要的疆液,科技才是主要的。
基因的變異陕贮、穩(wěn)定堕油、進化需要成千上萬年,這樣的時間長度里人類已經(jīng)讓世界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馍迄,不再依賴基因福也。
脫離了基因與肉體層面的競爭后,人類開始反抗基因賦予的繁衍使命攀圈,嘗試跳出DNA的循環(huán)宿命暴凑。
而其他的物種依舊在為生存、生育忙碌赘来。
所以现喳,身為人類,就是比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更高級犬辰、更偉大嗦篱。
只是,身為人類幌缝,也很渺小灸促。始終是基因的載體,無法永存涵卵。
短期看浴栽,我們現(xiàn)在被基因制約,將來也會被覓母制約轿偎,可毫無疑問人類會繼續(xù)走下去典鸡,而我們所依賴的,必然不是DNA坏晦。
可是在浩瀚宇宙中萝玷,我們會有同路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