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序在家譜中占有重要地位募闲,舉凡姓氏淵源献宫、家族遷徙、修譜緣由糠惫、修譜目的疫剃、修譜經(jīng)過以及修譜理論等諸多家族修譜重大問題都會在譜序中一一作出交代。
下面以《(安徽)績溪旺川曹氏宗譜》(民國16年)的譜序舉例說明硼讽。
1.姓氏淵源
該譜序明確指出巢价,曹氏源自以國為姓:"吾氏之著姓由來遠(yuǎn)矣。肇自姬周文王之子振鋒受封于曹,后人因以國為姓壤躲。曹氏之祖于此始焉城菊。"
2.家族遷徙
譜序表明,旺川曹氏是晚唐由山東青州遷徙至新安歙縣碉克,于宋代遷來績溪的凌唬。曹氏"歷漢及唐,子孫蕃衍漏麦,散處四方客税,其遠(yuǎn)而難知者不可悉述。至若先世卜居山東青州撕贞,自全政公命其子翊公剿寇于歙之篁墩更耻,是為徽州始遷之祖。爰及八世大九公于大宋又遷績溪之北捏膨,是為七都始遷之祖秧均。所生二子,長曰小六公号涯,次日小九公目胡,予旺川乃其長派也。越今數(shù)百年链快,載在譜牒讶隐,歷歷可考"。
3.修譜緣由
曹氏于萬歷乙卯年(1615年)曾編修族譜久又,但尚欠完備巫延,50年后,于康熙初年決定續(xù)修:"吾族人稠地狹地消,必有徙居外鄉(xiāng)者炉峰,且萬歷乙卯之譜究未詳備,恐世傳漸遠(yuǎn)脉执,難以征信疼阔,不可不續(xù)修以厘正之也。"于是乃于康熙五年(1666年)決定續(xù)修家譜半夷。
4.修譜目的婆廊。康熙初年巫橄,曹氏續(xù)修族譜的目的與其他家族相同淘邻,強調(diào)的是"族之有譜,所以尊祖宗湘换、序昭穆宾舅、辨親疏统阿、別同異也。族譜不修筹我,則人亡世遠(yuǎn)扶平,何由知祖考之所自來,名分之所由敘蔬蕊,親者反疏结澄,疏者反親,輕棄宗支岸夯,謬聯(lián)他族概而,不幾若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乎"囱修,"族譜之修,彰其名者也然王悍,而敬祖睦族之實寓焉"破镰,"所謂尊祖、敬宗压储、收族鲜漩,一家之善政,胥于此乎"集惋。
到民國16年孕似,曹氏家族續(xù)修家譜時,對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很不理解刮刑,認(rèn)為破壞了"數(shù)千年來國紀(jì)與宗法"喉祭,于是在譜序中不僅重申"敬宗收族",而且強調(diào)通過修譜"以宗法維國紀(jì)"雷绢。"修譜牒泛烙,使族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翘紊、夫夫婦婦以宗法維國紀(jì)之窮蔽氨。蓋譜也者,所以敬宗帆疟、收族鹉究,而教孝教弟者","孟子有言踪宠,天下之本在國自赔,國之本在家。又云柳琢,人人親其親匿级,長其長蟋滴,而天下平,然則譜之作也痘绎,正以宗法維國紀(jì)之窮津函,豈僅敬宗收族云爾哉!"黟縣西遞胡氏《族譜序》
5.修譜經(jīng)過
曹氏康熙初年續(xù)修家譜,是由23世孫應(yīng)星孤页、應(yīng)試等兄弟共同醞釀發(fā)起的尔苦。"一日,(應(yīng)星)同族兄應(yīng)試行施,族兄弟諱應(yīng)翔允坚、國祚、應(yīng)參等謂余曰:吾族世遠(yuǎn)支繁蛾号,序次不易稠项,幸今日祖宗所貽筆墨猶存,兼系廣搜博訪鲜结,多聞長老之言展运,修譜之事宜及時舉行。"在續(xù)修過程中精刷,23世孫聚所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拗胜。"聚所翁素志好學(xué),沉酣典故怒允,而于余族之事尤為詳識博考性質(zhì)埂软,直不喜妄附榮利,其修譜一以祖宗手錄墨本為據(jù)纫事,而又考證于安厝之墳塋勘畔,碑銘之紀(jì)實,務(wù)期傳信不敢存疑丽惶。上至大九公咖杂,下迨今日之童孫幼子,源流子派分晰詳明蚊夫,生歿婚娶考核精至诉字,嗚呼,亦可謂殫厥心力矣知纷。"家族其他成員也積極參予壤圃,共襄其事:"今吾兄(應(yīng)星等)博考精詳,慨任乃事琅轧,而又偕眾參訂伍绳,共襄厥成。"遺憾的是乍桂,康熙譜于丙午(1666年)冬編修完成冲杀,尚未印刷效床,而為該譜編修付出幾十年心血的聚所翁卻于丁未(1667年)仲春去世,未及看到印刷的家譜权谁。"是譜修成于康熙丙午之冬季剩檀,而聚所翁以丁未仲春即世,梓工尚未竣也旺芽。翁以數(shù)十年之勞心勞力沪猴,竟未及見是譜之刷印成帙而卒,亦事之莫可如何者矣采章。"上述關(guān)于曹氏康熙譜的編修經(jīng)過脈絡(luò)运嗜,應(yīng)該說是很清晰的。
6.譜學(xué)理論
在譜論中悯舟,該譜特別推崇歐陽修担租、蘇洵對中國譜學(xué)的貢獻:"譜學(xué)自漢唐以來,更廢迭興抵怎,大抵掌乎秘府奋救,洎宋歐、蘇二氏各譜其族便贵,而天下士大夫始家自為譜,凡數(shù)百年矣冗荸。""自唐太宗始命高士廉承璃、岑文本等博采民間譜牒,參以史傳蚌本,作氏族志盔粹,而宗法立。洎宋歐陽公依漢年表為法程癌,蘇眉山準(zhǔn)禮之大宗小宗為次舷嗡,而世譜興。乃歐公譜序嵌莉,至謂人不知姓之所自出进萄,而昧昭穆之序,則禽獸不若锐峭,使人讀之竦然中鼠。凡皆以明敦本親親之義,而譜事之修所關(guān)非小補也沿癞。"
在《(安徽)績溪旺川曹氏宗譜》(民國16年)譜序中援雇,第一篇譜序"旺川曹氏續(xù)修宗譜序"是民國16年該譜刊印時,由前翰林院編修江志伊撰寫的椎扬。在該譜序中惫搏,還刊登了歷屆修譜時的譜序具温、跋以及相關(guān)資料。如《康熙族譜原序一》(康熙五年)筐赔、《康熙族譜原序二》(康熙五年)铣猩、《康熙族譜原序三》(康熙五年)、《康熙族譜原跋》(康熙六年)川陆、《歷代家先進譜說引言》剂习、《曹氏遷徽首修宗譜序》(宋元豐朝)、《征修新安曹氏統(tǒng)宗譜引》(康熙八年)较沪、《合修新安曹氏統(tǒng)宗譜序》(康熙十二年)鳞绕、《附辨疑四則》(康熙十二年)、《會修新安曹氏統(tǒng)宗譜序》(康熙十二年)尸曼、《旺川華萼軒參稽族變序》(乾隆二十二年)们何、《旺川宗祠重錄牌譜記》、《旺川雁堂分修支譜序》(道光五年)控轿、《旺川墨莊續(xù)修家譜序》(道光二十六年)冤竹、《曹氏歷代分遷考略》(咸豐元年)、《曹氏歷代譜牒考略》(咸豐元年)茬射、《旺川宗祠重集配譜序》(光緒二十年)鹦蠕、《旺川宗祠續(xù)纂牌譜序》(光緒二十一年)等,計19篇在抛,約12000字钟病,分量很重。
續(xù)修家譜時刚梭,將歷屆修譜譜序一一刊載在新譜中肠阱,是中國家譜編修中的普遍現(xiàn)象。這對我們了解該家族修譜發(fā)展沿革朴读、修譜宗旨變化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屹徘。有些家譜新、舊譜序的分量很大衅金。如《(江西)萬載田下郭氏族譜》(民國木活字本)序文部分載有:《新序》噪伊、《新修族譜人名》、《歷修族譜人名》氮唯、《歐陽修序》酥宴、《曾肇序》、《潘序》您觉、《董序》拙寡、《韋序》、《萬鵬序》琳水、《萬育序》肆糕、《士珍序》般堆、《高序》、《龐序》诚啃、《嚴(yán)序》淮摔、《巢序》、《萬冤序》始赎、《士佩和橙、士進序》、《士第序》造垛、《邦珩序》魔招、《鐘躍序》、《陳序》五辽、《凌序》办斑、《昭序》、《士杰序》杆逗、《顏序》乡翅、《邦城序》、《嶇序》罪郊、《光笏序》蠕蚜、《治慶序》、《跋》等新舊序文29篇悔橄,近4萬字靶累。
誰來寫譜序?
一是本族人寫,主要是主持纂修家譜的人或本族有聲望的人撰寫橄维;二是請當(dāng)時社會上的名人尺铣,主要是德拴曲、爵争舞、功、文著稱者撰寫澈灼。
歷代名人為中國家譜寫序的竞川,可以排出一大串名單,如顏真卿叁熔、歐陽修委乌、蘇洵、朱熹荣回、文天祥遭贸、陸秀夫、汪道昆心软、李善長壕吹、王十朋著蛙、王世貞、趙孟頫耳贬、方孝孺、宋濂、王鳴盛倔幼、張之洞饲齐、李鴻章、胡適腐魂、袁世凱帐偎、章炳麟、孫中山挤渔、李宗仁等肮街。
在歷代名家為各家譜撰寫的譜序中,有三篇曾對后世修譜產(chǎn)生重大影響判导。
一是蘇洵于至和二年(1055年)開始編《蘇氏族譜》的"蘇氏譜引"嫉父,他在文中指出:"蘇氏族譜,譜蘇氏之族也"眼刃,"觀吾之譜者绕辖,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蘇洵將修譜作為達到尊敬祖先、團聚族人的重要手段擂红。
二是歐陽修于嘉祐四年(1059年)編修本族族譜《歐陽氏譜圖》時寫的"序"仪际,他在"序"中指出:歐陽氏家族子孫要發(fā)揚"以忠事君,以孝事親昵骤,以廉為吏树碱,以學(xué)立身"的祖先遺德,光宗耀祖变秦。
三是朱熹于淳熙十年(1183年)為其所編《(江西)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寫的"序"成榜,指出:"癸卯(1183年)五月辛卯,因閱舊譜蹦玫,感世次之易遠(yuǎn)赎婚,骨肉之易疏,而墳?zāi)怪灰妆R灿8龋烁鼮閿⒋握跏洌椤舵脑床柙褐焓鲜雷V》,而并書其后福贞。"蘇洵撩嚼、歐陽修、朱熹在譜序中論述的修譜宗旨、原則和方法完丽,流傳很廣向瓷,深刻影響后世修譜長達千年之久。
當(dāng)然舰涌,對歷屆名人撰寫的譜序猖任,要進行具體分析,有的是真的瓷耙,有的則是在攀附顯貴心理支配下的偽作朱躺。這種真?zhèn)谓浑s的現(xiàn)象在署名朱熹撰寫的譜序中尤為突出。朱熹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搁痛,其理學(xué)思想對中國家譜編修有著深刻影響长搀。如前所說,朱熹本人十分重視家譜的編修鸡典,而且身體力行源请,編修了本家族的《(江西)婺源茶院朱氏世譜》。當(dāng)時各家族編修家譜時彻况,力邀朱熹為他們族譜寫序是很自然的事谁尸。
筆者手頭就搜集有朱熹撰寫的譜序20余種。在這些為其他姓氏撰寫的譜序中纽甘,朱熹進一步發(fā)揮了其在《(江西)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序"中提出的譜學(xué)思想良蛮。如在為《(湖南安化)胡氏九修族譜》所作"薌城族譜原序"中,將家譜的歷史地位與國史并列:"家有譜悍赢,猶國有史也决瞳。國無史,千萬載帝王之傳統(tǒng)左权、正閏皮胡、隆替,何從而驗其實?家無譜赏迟,某昭某穆屡贺、世系本源、某派子孫瀑梗,亦何自考其真?"在《濟南辛氏家譜原序》中強調(diào)修譜的宗旨:"蓋修譜之意烹笔,所以序昭穆裳扯,明長幼抛丽,分士庶,別親疏饰豺,以維持家道也亿鲜。"在《(江西安遠(yuǎn))濂江歐陽氏通譜》"跋"中同樣強調(diào):"譜牒所以序昭穆,明長幼,攝人心者也蒿柳;厚風(fēng)俗饶套,使人不忘本也。"在《(湖南安化)胡氏九修族譜》"序"中垒探,朱子對歐蘇體例推崇備至:"譜妓蛮,古所重也。歐蘇作譜圾叼,而典益著蛤克。是典也,將以明本源夷蚊,序尊卑构挤,別親疏,辨異同惕鼓。""歐蘇尚矣筋现,仕族踵之。"在《(安徽績溪)泉塘葛氏宗譜序》(宣統(tǒng)三年)中箱歧,朱子認(rèn)為修譜者必須具備求真存實的素養(yǎng):"夫家乘者矾飞,一家之史也,失實不可呀邢,厚誣亦不可凰慈。"等等。這些譜論很有見地驼鹅,大大豐富了中國譜學(xué)理論的寶庫微谓。
但是,有一些刊載在家譜中的所謂朱熹譜序是冒名偽托之作输钩。最明顯的是:題名朱熹作譜序的《(安徽休寧)江村洪氏家譜》豺型、《(福建潯陽)吳氏宗譜》、《(安徽休寧)戴氏荊墩家譜》买乃、《重修滎陽鄭氏世譜》姻氨、《金華太常周氏宗譜》、《都昌黃氏宗譜》剪验、《溫陵劉氏宗譜》等七種家譜肴焊,所謂朱熹譜序竟為同一版本:
余嘗仰觀乾象,北辰為中天之樞功戚,而三垣九曜旋繞歸向娶眷,譬若君之尊,無不拱焉啸臀。俯察地理届宠,昆侖為華夏之鎮(zhèn),五岳八表逶迤顧盼,譬猶祖之親豌注,無敢不本焉伤塌。此君親之大理。忠孝一道轧铁,忘之者謂之逆每聪,遺之者謂之棄,慢之者謂之褻齿风。無上之戒莫大于不忠熊痴,五刑之屬莫大于不孝,為人臣所當(dāng)鞠躬盡瘁聂宾,為人后所當(dāng)慎終追遠(yuǎn)果善,而不可一毫或忽也。今閱□氏譜牒系谐,上溯姓原之始巾陕,下逮繼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纪他,系所生以尚嫡也鄙煤,序長幼以尚齒也,列像贊以尚思也茶袒,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梯刚。
上述七種家譜的所謂朱熹譜序,除"今閱□氏譜牒"中的姓氏薪寓,分別為"洪"亡资、"吳"、"戴"向叉、"鄭"锥腻、"周"、"黃"母谎、"劉"一字不同外瘦黑,其余文字全部雷同。顯系冒名偽托之作奇唤。
類似的情形幸斥,在所謂文天祥的"譜序(跋)"中也表現(xiàn)出來∫龋《(安徽休寧)余氏族譜》(乾隆四十七年)甲葬、《(江西婺源)清華胡仁德堂續(xù)修世譜》(民國6年)、《(浙江淳安)姜氏孝子大民公派宗譜》(康熙三十三年)均刊有所謂文天祥"譜序(跋)"冗栗,也是同一版本演顾。文中"□姓族譜",除了其姓氏分別為"余"隅居、"胡"钠至、"姜"一字不同外,其余文字均雷同胎源。按常理推斷:文天祥不可能同時為幾種族譜寫同一文字內(nèi)容的譜序(跋)棉钧,其中必有偽作。
如何認(rèn)識家譜中這類冒名偽作譜序以及后面章節(jié)介紹的世系中冒認(rèn)名人為始祖的現(xiàn)象呢涕蚤?我們知道宪卿,中國家譜發(fā)展到明清以及民國時期,已經(jīng)定型并普及万栅,尤在經(jīng)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佑钾,幾乎到了村村戶戶修家譜的地步,且相互攀比烦粒,成了全民的文化習(xí)俗休溶。這期間產(chǎn)生的數(shù)以萬計的家譜,其中不少為學(xué)有素養(yǎng)之士編修的家譜扰她,資料扎實兽掰,編排得當(dāng),文字優(yōu)美徒役,堪稱家譜園地中的上品孽尽。但也有相當(dāng)部分的家譜,為一般草根民眾所修忧勿,適應(yīng)普通民眾修譜需要杉女,社會上有"譜匠"、"譜師"職業(yè)鸳吸,專為一般人家編修家譜宠纯,他們?yōu)橛弦话忝癖娕矢斤@貴的心理,往往把名人譜序层释、名人始祖移花接木地安到所撰寫的家譜里婆瓜,致使家譜中出現(xiàn)不少偽作痕跡,影響了家譜的質(zhì)量贡羔。
今天廉白,當(dāng)我們整理研究舊家譜時,當(dāng)我們編修新家譜時乖寒,不僅對譜序的真?zhèn)魏秕澹老祩鞒械恼鎮(zhèn)我髑笳娲鎸嵉谋嫖觯桓匾氖情灌遥瑢φ麄€舊家譜的觀點磅轻、內(nèi)容珍逸、體例,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批判繼承聋溜,棄其糟粕谆膳,取其精華,才能使家譜這一傳統(tǒng)歷史文化在新的條件下撮躁,為凝聚中華兒女漱病、構(gòu)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至于家譜中個別譜序真?zhèn)蔚膯栴}把曼,我們也不必苛求于前人杨帽,按中國家譜"信以傳信,疑似傳疑"的編修原則嗤军,似應(yīng)該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此類問題注盈,因為這畢竟是傳統(tǒng)的中國家譜文化中一個可以理解的現(xiàn)象。
作者:王鶴鳴叙赚,研究員.國家“十五”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中國家譜總目》主編当凡,上海圖書館原黨委書記、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纠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