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多克特林(ID:gh_6abdcca402f9)
前段時間有新聞報道,說中國的“二胎政策”已經失效了兄世,根本沒有激發(fā)出人們的生育需求啼辣。?
持以這類“不生論”的寫手作者們,最喜歡列舉的證據是:現在“丁克”的年輕夫妻越來越多了御滩。
“生孩子嚴重影響我生活質量鸥拧,消耗我生活成本,我為什么要生削解?”?
“生個孩子富弦,三年五年都恢復不了身材,啥好看衣服都不能穿氛驮,我為什么要生腕柜?”?
“生個孩子,剖一刀要幾千,上幼兒園要幾萬盏缤,上學校要幾十萬砰蠢,養(yǎng)到大要幾百萬……有這么多錢我干嗎不用來逍遙快活周游世界?”?
整個網絡輿論蛾找,似乎都在塑造一種錯覺:現代人根本沒有生育需求生育沖動娩脾,想用“二胎政策”激勵生育,緩解人口老齡化危機打毛?好像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柿赊。?
1
可是我在醫(yī)院看到的并不是這樣。?
我看到的是幻枉,30歲的人不想生碰声,40歲的人想生生不出。?
是的熬甫,可能有很多年輕人是懶得生了胰挑,可還有更多的中年人卯足了勁要添丁求子。?
絕婚絕育是相當一批90后們的新時髦椿肩,可一大批70后瞻颂、80頭卻偏偏又削尖腦袋擠進了生育大軍之中。?
他們是在跟時間賽跑郑象,在生育功能即將拉上閘門的尷尬年齡段贡这,趁著自己的精子卵子還剩僅存的活性,殫精竭慮地謀劃自己的二胎厂榛。
有些諷刺的是盖矫,還有很多年輕時篤定了“要丁克到底”的夫妻們,到了40歲這個關口击奶,居然重新加入了備孕行列辈双。??
為什么那些口口聲聲“不要被孩子羈絆,要追求多元化精彩人生”的人們柜砾,要否定自己年輕時候的選擇湃望,回到“養(yǎng)兒育女”這種庸俗的套路之中???
2
剛剛年滿40的李儷(化名)最近總是在婦產科東奔西跑痰驱,求子心切的她已經進入了“病急亂投醫(yī)”狀態(tài)证芭。?
“25歲的時候,我得過一次宮外孕萄唇,當時手術把一側輸卵管給切了——當時我想著,反正我也不需要孩子术幔,切了就切了唄另萤。誰知這竟是我后悔一生的事。”
“說來也可笑四敞,我現在竟然是‘求子’最為積極泛源、最為迫切的人。由于只剩下一側輸卵管忿危,加上我年齡也比較大了达箍,醫(yī)生說我懷孕的機會很有限……雪上加霜的是,我丈夫的精子活性也不好铺厨,他也在接受相應的治療缎玫。”?
來到我的診室解滓,說起這些的時候赃磨,李儷非常沮喪。?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洼裤,一到了四十歲左右的年紀邻辉,我就突然很想當媽媽了——難道是因為看見閨蜜們的小孩個個都上初中了,她們聊的那些育兒話題我一句也插不上嘴的緣故腮鞍?”?
“你很郁悶的值骇,當你說要跟閨蜜去旅游,逛街移国、喝咖啡的時候吱瘩,人家總是以一句‘帶小孩’為由馬上回絕你——好不容易聚到一塊了,結果她們在聊奶粉和童裝質量桥狡,小孩報了哪些輔導班期末考試排名第幾……呵呵搅裙,沒有孩子,感覺你都被逐出社交圈了裹芝〔看”?
“我以前每年至少都會安排一次歐洲游,還會參加一些潛水嫂易、沖浪兄朋、酒會之類的活動,生活過得很充實……可這些年越來越少怜械,一方面是工作原因颅和,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未老先衰了,沒這么多精力玩了缕允。更重要的是峡扩,一起玩的人少了≌媳荆”?
“畢竟教届,我體驗過這么多刺激的生活响鹃,可我偏偏卻錯過了‘媽媽’這個大多數女人都體驗過的角色,我現在才覺得是個很大的遺憾案训÷蛑茫”?
“可是我現在還能不能當媽呢?只能聽天由命了——其實我試管嬰兒也試了幾次强霎,沒成功忿项;中藥也吃過,沒啥效果城舞,要知道現在這么難生轩触,我當年還丁什么克呀〈徽”?
3
同樣遭遇的還有張秀秀(化名)怕膛。她是遭遇了親人離世之后,才突然放棄了“丁克”念頭的秦踪。?
“我至今還記得褐捻,我媽媽在ICU躺著,全身插滿管子的情景——她走之前的那個晚上椅邓,手一直在病床上探來探去柠逞,好像要抓住什么……我趕緊把手遞過去,突然感覺到一陣透心的冰涼景馁,媽媽那只干枯的手早就沒有什么溫度了板壮。”?
“我在想合住,有一天绰精,我的生命也到了終末期,會有一只溫暖的手伸到床邊嗎透葛?我希望那只手是我的兒女的笨使,而不是某個陌生的陪護人員的”?
從那以后,43歲的張秀秀僚害,就開始了急火攻心的備孕之旅——可是硫椰,和所有中年備孕女性所面臨的困難一樣,衰老的卵巢功能萨蚕、遷延不愈的婦科慢性炎癥等等靶草,一次次中斷她的育兒之夢。?
據“人民網”報道岳遥,我國不孕不育發(fā)病率占育齡人群10%至12%奕翔。女方原因占50%,男方原因占30%浩蓉。
而醫(yī)學上的“高齡產婦”指的是年齡在35歲以上的產婦派继,或受孕時34歲以上的產婦帮坚。 一般來講,高齡產婦容易發(fā)生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互艾、早產,而“唐氏篩查”有異常的孕婦讯泣,也是高齡者(35歲以上)居多纫普。?
也就是說,“生不出”和“生不好”兩座大山好渠,同時困擾著中年女性昨稼。?
同時男性和女性也存在著生育上的年齡差,很多男性60歲時精子活性還很強拳锚,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卻只在25~30歲假栓,35歲以后直線下降,44歲以后87%的婦女無生育能力霍掺。?
據我多年在婦科的行醫(yī)經驗匾荆,即使丁克傾向再怎么強烈的男人,到了40歲這個關口杆烁,也會父愛泛濫迫切想要孩子牙丽。而40歲左右的女人卵巢功能已經衰退。這樣的生育年齡差兔魂,讓很多女性在家庭中處于被動地位烤芦,甚至發(fā)生家庭悲劇。?
可是析校,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构罗,出于對“自由”、對“高質量生活”的向往智玻,直到35歲也常常沒有什么積極的生育沖動遂唧。?
隨著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增長,生育心態(tài)漸漸重占上風尚困,生育能力蠢箩、生育質量卻直線下墜——“30歲的人不想生,40歲的人想生生不出事甜∶冢”這種反差和倒置,導致了很多的家庭悲劇逻谦。?
4
所以掌实,我經常對年輕人說:不要隨隨便便說自己“丁克”。?
是的邦马,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贱鼻,有權宴卖、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自己不啃老邻悬、不欠債症昏,不危害社會,旁人無從說三道四父丰。?
沒有人有資格在“是否生”這個問題上肝谭,對你進行道德綁架、親情綁架蛾扇、血緣綁架攘烛,宣教那些“倫理綱常”镀首、“無后為大”的老掉牙道理坟漱。?
但站在利弊分析和功利權衡的角度,我不得不提醒一句:?
你在年輕時候所做的決定更哄,很多時候是不能逆轉不能調頭的芋齿,其影響(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是會貫穿到你的中年的。而且成翩,這些決定所帶來的后果沟突,往往是不可撤銷的。?
尤其是生育捕传,這更是個需要三思而后行的問題惠拭。一旦選擇了“生”或“不生”,就往往沒有回頭路和后悔藥庸论。?
比如职辅,有些年輕人根本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包括經濟和心態(tài)),生出的小孩聂示,是再也不能從肚子里塞回去的域携;
又比如,有些自稱“丁克”的夫妻堅持“不生”十幾年鱼喉,然后自己的精子卵子也在這十幾年秀鞭,生育活力每況愈下,等到后悔了扛禽,重新想生的時候锋边,卻為時已晚。
他們心理上后悔了编曼,可生理上卻徹徹底底地把自己的“丁”給“克”了豆巨。?
還有很多因為年輕時的幼稚行為(如多次墮胎、染上性病掐场、長期服用避孕藥等)往扔,導致受孕幾率降低贩猎、流產率增高的病例——據報道稱,中國每年共有1300萬次人流手術萍膛。我在臨床診治不孕不育時吭服,也經常看到很多女孩子的子宮壁薄如蟬翼蝗罗,很明顯這都是多次“人流”的后果——這些后遺癥噪馏,既影響著未來的受孕,也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绿饵。?
難道真的是業(yè)報?年輕時種下的因瓶颠,年長的時候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拟赊。
這些悲劇,真是需要引以為戒粹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