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的元宵節(jié)了,坐在陽臺小凳上稠氮,吹著微涼的風,捧著一碗熱乎乎的湯圓半开,莫名地想起小時候看奶奶從包湯圓到煮湯圓直至起鍋的過程隔披,略有所思。
記憶飄回六歲那年元宵寂拆,奶奶為我做湯圓:她先是拿出一袋糯米粉奢米,倒了一些在一個盆里,又兌了適量的水纠永,兩只手反復揉按鬓长,不一會,盆里就現(xiàn)出了又白又胖的大糯米團子渺蒿。接著痢士,她又拿出一盆碾好的芝麻碎,混入了些許豬油和白糖,用手不斷攪拌抓攥怠蹂,直到看不見白色的豬油為止善延。
待到拌好后,奶奶便把一盆餡料搓成一個個可愛的小球城侧,讓它們排排站在撒了面粉的盤子上易遣。最后,她從大糯米團子上揪下一塊嫌佑,放入掌心中捏成酒盅狀豆茫,然后將一個餡料球放入里頭,面皮上收屋摇,小心翼翼地把口子封好揩魂,像對待一件稀世珍寶般輕輕揉搓。就這么不斷重復炮温,奶奶面前就擺好了一盤生湯圓火脉。只見那盤湯圓小巧玲瓏、做工精致柒啤,個頭圓圓的倦挂,像十五的滿月,如小核桃那么大担巩,白白嫩嫩的方援,惹人喜愛。
湯圓包好涛癌,該下鍋了犯戏。一個個可愛的湯圓“噗通”“噗通”地,像跳水運動員一般躍入水中拳话,掙扎幾番后浮出水面笛丙。“噗嗤假颇!”一聲,我急不可耐地將漏勺伸進鍋里骨稿,撈出了湯圓笨鸡。還沒等到?jīng)觯艘粋€就是一口下去坦冠,只聽“撲哧”一聲形耗,帶著豬油的芝麻餡噴了出來,哇——燙死了辙浑!擦去油漬激涤,吹了吹,又小心翼翼地咬一小口判呕,那又糯又黏的皮子粘著牙齒倦踢,咬不下來送滞,用筷子使勁拽,就像拉橡皮糖辱挥。
想想當時可能是因為還小吧犁嗅,只顧著吃吃吃,從來沒有想過晤碘,其實奶奶從做湯圓開始褂微,便是在給我講述一段成長的道路:在成長的路上,對于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要看园爷,而且要把它們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宠蚂,就好比和糯米粉的時候水要適宜,多了童社,和不成形求厕;少了,干裂不成團叠洗;在成長的路上甘改,總是要跌倒幾次的,就好比湯圓想要煮熟灭抑,想要好吃十艾,就必須要下一次滾燙的鍋;在成長的路上腾节,不必急于求成忘嫉,把握好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就好比煮湯圓時一定要等到水開了才能起鍋案腺,不然湯圓就不會熟……
其實庆冕,我覺得,美食里含有的不只是傳統(tǒng)文化劈榨、鄉(xiāng)愁访递、小時候的味道……還有,對成長的理解同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