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回家,總是聽到媽媽抱怨豆胸,指責這個不好奥洼,那個不好,心里煩晚胡,爸爸不愿意聽她講灵奖,她就和我們講一件事可以講十遍嚼沿,我實在不想當她的垃圾桶。
但我沒敢告訴她我不喜歡聽瓷患,只是開導(dǎo)她骡尽,或者沉默,但心里很煩擅编,不想聽攀细,我感覺煩之外,也覺得無奈爱态、無力谭贪,我拿她沒辦法。
我內(nèi)在的煩被觸動了锦担,她是媽媽想說什么說什么故河,要怎樣就怎樣,我也不能說她吆豹,只能煩。
發(fā)現(xiàn)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是表達說出來是不安全的理盆,是不被喜歡的痘煤,天啊,又回到這個點猿规,我沒有勇氣表達自己衷快。如果我說出來,說我不喜歡聽她抱怨姨俩,我害怕她不高興蘸拔。
我的應(yīng)對模式是:
不說出自己的感受、想法环葵,強迫自己裝好人调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用消極對抗及過關(guān)的方式來應(yīng)對张遭。
回想童年邓萨,我會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菊卷,要求父母回家缔恳,但他們不喜歡我吵鬧,我怕再說出來洁闰,他們不高興歉甚,不要我了,所以形成了這一模式扑眉。
自己真正要面對與突破的是:
我要勇氣表達自己纸泄,不再關(guān)心別人怎么想赖钞,關(guān)心媽媽是否高興,我要更關(guān)心我是否舒適刃滓,爸爸都可以告訴媽媽她不愛聽她抱怨仁烹,我也是可以說的,真實地做自己咧虎。
臨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是:
媽媽也需要愛卓缰,需要認同,她說別人不對砰诵,是希望我們贊同她征唬,認為她是對的。
可調(diào)整的回應(yīng)和選擇是什么:
平常多表揚茁彭、贊賞媽媽总寒,陪伴她讓她感到愛,當她再抱怨時理肺,她說得有道理摄闸,可以贊同她,但指出說一遍就夠了妹萨,可以放下了年枕,這樣對身體更好,她說得沒道理時乎完,也帶著愛心指出來熏兄。
并告訴她抱怨不利身心,于人于己都不好树姨,我也不喜歡聽人抱怨摩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