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講的是辛派詞人中的重要人物劉辰翁炮障。
南宋遺民劉辰翁(1232年-1297年),字會孟坞生,別號須溪。又號須溪居士掷伙、須溪農(nóng)是己、小耐,門生后人稱之須溪先生任柜。
在宋朝詞人中卒废,劉辰翁傳世作品的數(shù)量排在第三位,僅次于辛棄疾和蘇軾宙地。
在宋末元初的詞人中摔认,有著名的四大家:張炎、王沂孫宅粥、周密和蔣捷参袱。但是與之同時劉辰翁風(fēng)格更接近與蘇辛,既有豪放派的雄勁跌宕又有婉約派的輕靈婉麗。相對于宋末四家的掩抑低徊抹蚀、凄凄切切剿牺,更表現(xiàn)出一種英雄失路的悲壯 。
今天欣賞三首描寫元宵節(jié)的詞环壤,是劉辰翁在不同時期所作晒来。在欣賞之前,先了解一下劉辰翁的生平郑现,以及時代背景湃崩。
劉辰翁生平
劉辰翁出生在人才輩出的江西吉安(廬陵),與歐陽修接箫、文天祥竹习、楊萬里、周必大列牺、胡銓等人為同鄉(xiāng)整陌。劉辰翁僅比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大了四歲,二人多有交集瞎领。
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泌辫,劉辰翁登進(jìn)士第。因與權(quán)臣賈似道不合九默,以母老為由請為江西贛州濂溪書院山長震放。后應(yīng)南宋名相江萬里之邀入福建轉(zhuǎn)運司幕、安撫司幕等職位驼修。
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殿遂,劉辰翁曾為臨安府教授,后入江東轉(zhuǎn)運司幕乙各、中書省架閣庫墨礁,因丁母憂而辭官。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十月耳峦,元兵已進(jìn)逼臨安恩静,正在江西贛州的文天祥起兵勤王抗元,劉辰翁曾短期參與其江西幕府蹲坷。但是不久臨安城破驶乾,宋恭帝獻(xiàn)城投降,劉辰翁避難于家鄉(xiāng)廬陵循签。
宋祥興二年(1279年)崖山之戰(zhàn)中级乐,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跳海而亡。
入元以后的十幾年中县匠,劉辰翁潛心著作风科,招收弟子傳授畢生所學(xué)撒轮。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正月十五日,劉辰翁逝世于家中丐重,享年66歲腔召。
第一首 景炎二年(1277)元宵節(jié)
這首《柳梢青·春感》作于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元宵節(jié)。 在前一年(1276年)扮惦,宋恭帝獻(xiàn)城投降臀蛛,被押往元大都。
此時的劉辰翁避居江西廬陵山中崖蜜,度過了一個充滿亡國愁緒的元宵節(jié)浊仆。
《柳梢青·春感》詞云: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豫领,春入愁城抡柿。笛里番腔,街頭戲鼓等恐,不是歌聲洲劣。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课蔬、高臺月明囱稽。輦下風(fēng)光,山中歲月二跋,海上心情战惊。
鐵馬蒙氈,笛里番腔扎即,街頭戲鼓吞获,暗指臨安陷落,元人鐵騎橫行江南谚鄙。宋王朝實際上已經(jīng)滅亡各拷,但抗元斗爭仍在進(jìn)行,陸秀夫襟锐、文天祥撤逢、陳宜中等人先后擁立宋恭帝的兄弟即位,繼續(xù)在東南一帶維持著宋朝最后的復(fù)國希望粮坞。
第二首 景炎三年(1278年)元宵節(jié)
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是其南渡后的代表作之一,寫了北宋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jié)的情景初狰,借以抒發(fā)自己的故國之思莫杈,其詞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奢入,人在何處筝闹。染柳煙濃媳叨,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关顷。元宵佳節(jié)糊秆,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议双。來相召痘番、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平痰。 中州盛日汞舱,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宗雇。鋪翠冠兒昂芜,撚金雪柳,簇帶爭濟(jì)楚赔蒲。如今憔悴泌神,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舞虱。不如向欢际、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砾嫉。
劉辰翁當(dāng)年讀過李清照的這首詞后幼苛,深有感觸。三年后焕刮,劉辰翁以李清照的身世口吻填了一首《永遇樂·璧月初晴》舶沿,并且作了一個小序:
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配并,為之涕下括荡。今三年矣。每聞此詞溉旋,輒不自堪畸冲,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观腊。雖辭情不及邑闲,而悲苦過之。
乙亥上元:指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的元宵節(jié)梧油,第二年臨安陷落苫耸。三年后,即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的又一個元宵節(jié)儡陨。
其詞云:
璧月初晴褪子,黛云遠(yuǎn)淡量淌,春事誰主。禁苑嬌寒嫌褪,湖堤倦暖呀枢,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笼痛,華燈明晝裙秋,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晃痴,斷煙禁夜残吩,滿城似愁風(fēng)雨。 宣和舊日倘核,臨安南渡泣侮,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紧唱,風(fēng)鬢三五活尊,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漏益,鄜州今夜蛹锰,此苦又誰知否〈掳蹋空相對铜犬,殘釭無寐,滿村社鼓轻庆。
宣和舊日癣猾,尚可“臨安南渡”,如今卻“江南無路”余爆。
劉辰翁寫這首詞時纷宇,南宋殘余力量已經(jīng)回天乏術(shù)。辭情不及蛾方,是一種謙虛像捶;悲苦過之,是“江南無路”的感慨桩砰。因為南宋臣民連茍安東南的機會都沒有了 拓春,再跑,就要像鄭和那樣出海下南洋了亚隅。
第二年發(fā)生了崖山之戰(zhàn)痘儡,南宋徹底滅亡。
第三首 大德元年(1297年)元宵節(jié)
《歷代詩余》中枢步,引張孟浩評價劉辰翁時沉删,說了一個詞,叫做“義熙舊人”:
劉辰翁作寶鼎現(xiàn)詞醉途,時為大德元年矾瑰,自題曰丁酉元夕,亦義熙舊人只書甲子之意隘擎。其詞有云:"父老猶記宣和事殴穴,抱銅仙,清淚如水货葬。"又云:"腸斷竹馬兒童采幌,空見三千樂指。"又云:"向燈前擁髻震桶,暗滴鮫珠墜休傍。便當(dāng)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里蹲姐。"反反覆覆磨取,字字悲咽,孤竹彭澤之流柴墩。
這首《寶鼎現(xiàn)·春月》作于元朝的大德元年(1297年)忙厌,但是他卻自題為“丁酉元夕”。就如同陶淵明只肯用東晉的年號(義熙是東晉年號)江咳,而不肯用劉宋的年號一樣逢净。劉辰翁這樣寫暗示自己不承認(rèn)元朝的統(tǒng)治。
看來元人對于這些文人的小伎倆并不在意歼指,這種現(xiàn)象在清朝可就是殺頭之罪了爹土。
劉辰翁的《寶鼎現(xiàn)·春月》,可以看作《永遇樂·璧月初晴》的增長版本东臀。:
紅妝春騎着饥。踏月影、竿旗穿市惰赋。望不盡宰掉、樓臺歌舞,習(xí)習(xí)香塵蓮步底赁濒。簫聲斷轨奄、約彩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拒炎。甚輦路挪拟、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击你。 父老猶記宣和事玉组。抱銅仙谎柄、清淚如水。還轉(zhuǎn)盼惯雳、沙河多麗朝巫。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凍石景、散紅光成綺劈猿。月浸葡萄十里〕蹦酰看往來揪荣、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往史。 腸斷竹馬兒童仗颈,空見說、三千樂指怠堪。等多時春不歸來揽乱,到春時欲睡。又說向粟矿、燈前擁髻凰棉。暗滴鮫珠墜。便當(dāng)日陌粹、親見霓裳撒犀,天上人間夢里。
第一段回憶北宋都城汴京元宵盛況掏秩,第二段寫南宋都城臨安的元宵或舞,西湖的歌舞升平讓宋人漸漸修復(fù)了靖康之變的痛苦。
第三段寫作者眼前的元宵節(jié)蒙幻,這首詞作于公元1297年(元成宗大德元年)映凳,已經(jīng)是宋亡近二十年后的元宵夜了。
此時此刻的劉辰翁感慨今昔邮破,借這首詞對比北宋诈豌、南宋、元朝時三種元宵節(jié)的不同感受抒和,寄托其亡國哀思矫渔。
結(jié)束語
劉辰翁的三首上元(元宵節(jié))詞,前兩首分別作于臨安陷落第二年和第三年摧莽,正是處于國家與個人命運前途未卜的黑暗時刻庙洼。但是,更令人痛心的是隨后發(fā)生的崖山海戰(zhàn),南宋復(fù)國最后的希望終于破滅油够。
第三首上元詞蚁袭,寫于南宋滅亡近二十年,此時的劉辰翁仍舊念念不忘故國之情叠聋,甚至不肯用元朝年號撕阎。寫完這首詞的當(dāng)天,劉辰翁逝世于家中 碌补。
結(jié)束時,照慣例填詞為今天作業(yè)棉饶,《柳梢青》:
故苑空亭厦章,春江逝水,落絮成萍照藻。拍手浮沉袜啃,當(dāng)時感慨,此刻心情幸缕。 東風(fēng)吹散還生群发。夢醒后,樽前忍聽发乔。一曲陽關(guān)熟妓,梅花三弄,玉笛飛聲栏尚。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79|夜來疏雨鳴金井起愈,王月山僅有一首齊天樂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