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個人圖書館
自從有了微信之后即碗,關于朋友圈的話題,一直層出不窮:該不該在朋友圈秀恩愛陌凳?發(fā)動態(tài)要不要屏蔽上司和老師剥懒?只能看三天動態(tài)的人心里在想些什么……
想起了朋友圈設置之初郊酒,是為了和朋友分享生活的瞬間稳衬,但后來隨著用戶的大規(guī)模增加,我們的煩惱也在逐漸增加:發(fā)這條動態(tài)扳埂,別人會不會在背后罵我蛤肌?是不是有秀恩愛的跡象壁却?領導會不會對我有意見?
顧慮重重裸准,所以一些人退出了朋友圈展东,還有一些人,把朋友圈當成了秀場炒俱,小商品集散地盐肃,集贊中心等等爪膊。
記得以前我看過一個小故事:著名畫家文征明有一天突發(fā)奇想,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砸王。
畫完后推盛,他拿著畫到市場上去展出,并在畫旁放了一支筆谦铃,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耘成,如果覺得此畫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請在相應之處做上記號驹闰。
結果整張畫竟然被涂滿了記號瘪菌,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他很不解嘹朗,難受师妙,并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在冥思苦想之后屹培,文征明決定嘗試另一種方法默穴。
于是,他又畫了一張同樣的畫褪秀,然后依舊拿著它到市場上展出蓄诽。不同的是,這一次溜歪,他要每位觀賞者指出自認為精彩的地方若专,并做上記號许蓖。結果蝴猪,原先所有被否定指責過的地方,現(xiàn)在也都被做上了標記膊爪,不過這次卻是贊美的記號自阱。
他陷入深思,原來別人的看法很容易被引導米酬,堅持做自己沛豌,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很多時候赃额,我們一直想做到讓任何人都接受自己加派,喜歡自己,所以不惜花費很多時間取悅別人跳芳。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芍锦,自己可能迎合了許多人的想法,卻離最初的自己漸行漸遠飞盆。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娄琉,最后次乓,活成了曾經(jīng)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想起《阿甘正傳》里的經(jīng)典句子:“你以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孽水?”
“什么意思票腰,難道我以后就不能成為我自己了嗎?”
最近又看了電影《十月的天空》女气,里面提到杏慰,有時候,人不該一味在意別人的看法主卫。
所以多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究竟是為別人而活逃默,還是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