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并不可怕坦袍,可怕的是我們又被“生”了下來十厢,游戲又重新開始了。
? ? ? ? ? ? ? ? ? ? ? ? ? ? ? ? ? ——宗薩蔣楊欽哲仁波切
? 幾年前看過一個電影《恐怖游輪》捂齐,電影情節(jié)恐怖氣氛雖然很濃厚蛮放,但令我記憶猶新且感到驚悚的卻是主角一直不斷的重復(fù)這個過程,無休無止且無法自拔奠宜!如果將它與佛教的輪回觀聯(lián)系在一起包颁,肯定會讓人遍體生寒。每個階段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压真!每個階段都認為自己都是正確的娩嚼!從而造成由這些“正確”觀念牽制在這沒有盡頭的恐懼之中,最難受的是自己根本察覺不到滴肿,也沒有人幫你打破這個輪回岳悟。就像一條貪吃蛇,一點一點吃掉自己泼差。
? 生與死一直都是困擾人們的問題贵少,它始終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大家互不取信堆缘。歸根結(jié)底我想是因為生死之間的問題無法相互代入春瞬。人相信自己的經(jīng)驗更多一點,即是接受他人的觀點那也只是他人的觀點可以彌補自身經(jīng)驗的缺陷套啤,如果被全然推翻,我想能接受的人就屈指可數(shù)了随常。而世間更有不少有意或無意之人潜沦,窺見問題的一角就認之為真理,不加推敲便將人引入更加極端之地绪氛。(此文也有這個可能唆鸡,如有緣讀此文者,不同見解可以互相探討枣察。)
? 無常一詞我最先從佛教中得知争占,起初對無常二字的理解無非就是“山無常形燃逻,水無常勢”,膚淺到近乎就在字面之上臂痕。佛教對無常的解釋卻深且廣伯襟,幾乎涵蓋一切∥胀“一切都在變”這完美的詮釋了無常二字姆怪,佛教的觀點更將無常推至“剎那”間。
? 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澡绩』遥”理解起來離得似乎有些遠,很難和自身聯(lián)系起立肥卡。我們將這種體驗放到近處溪掀,周遭的一切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我們睡的床鋪步鉴,坐的椅子揪胃,相處的人,甚至是情緒都在恒常流轉(zhuǎn)唠叛。這一切從物理上來理解其實也不難只嚣,我們接觸的一切認為實有的物質(zhì),都是由最小的粒子構(gòu)成艺沼,這些粒子從來不會靜止不動册舞,而且毫無規(guī)律。換而言之我們接觸的一切事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障般,只是有些變化很容易捕捉调鲸,有些卻不容易。我們與生俱來的潛意識都將容易捕捉的定性為“變”挽荡,像被火燒掉的紙張變成灰藐石;難以捕捉的認定為“不變”,像鉆石定拟。因此我們不可能遇到同樣的一件事物于微。
? 佛經(jīng)中有記載: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青自。如果將此刻狀態(tài)定義為“生”株依,下一刻狀態(tài)定義為“死”,那么一切實有之物實際就處在一連串的“生死”狀態(tài)延窜。只是這個狀態(tài)變換速度之快恋腕,完全超越我們現(xiàn)有的感知,以至于給我們一個錯誤的信息逆瑞,認為我們短時間內(nèi)是恒常的沒有變化的荠藤。如果將一幀幀畫面看做是最小粒子伙单,電影其實就是最好的佐證,我們完全感知不到每一幀畫面的閃動哈肖,從而經(jīng)常性忽略它吻育,習(xí)慣性認為電影畫面就是如此。金剛經(jīng)云:一切有為法牡彻,如夢幻泡影扫沼,如露亦如電,應(yīng)做如是觀庄吼。不也很好的解釋了這一切嗎缎除?
? 既然一切實有之物都遵行無常規(guī)律,我們不防大膽推測一切有意識的生物总寻,這個意識是否也遵行無常規(guī)律器罐,我們上一秒的感覺是否時常在下一秒被其他感覺替代?答案是肯定的渐行,那么意識應(yīng)該也是一連串的“生死”狀態(tài)轰坊。一切實有之物如果有一種基本粒子(姑且這么稱呼)無法分割,那原本組成陶瓷的粒子經(jīng)過若干因素之后變成一塊黃金那似乎也并非什么不可能吧祟印!換而言之肴沫,意識應(yīng)該也有這樣一個持續(xù)輪轉(zhuǎn)的狀態(tài),果真如此的話蕴忆,無常帶給我們的就是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颤芬,好消息就是死亡并非終結(jié),他只不過是下一個狀態(tài)的開始套鹅;壞消息就是站蝠,佛教說的輪回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很有可能下一世繼續(xù)玩這個游戲卓鹿,更糟的是下一世并不一定是人這個角色菱魔,有可能是些其他奇奇怪怪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