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停止受害者心態(tài)”和“受害者有罪論”的界限很少有人去想芍碧,其實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不去想的話号俐,就難免會說出“我反對受害者有罪論泌豆,但是每天都在抱怨的人真的很煩誒!”這種于人于己都無益的話吏饿。盡管你的煩躁是真實存在的踪危,但別人的痛苦也是真實存在的。你要不要對痛苦的人伸出援手找岖?什么樣的人不值得你伸出援手?這才是有價值的思考敛滋。
我對此的思考結(jié)果是:在三觀相似的情況下许布,如果你安慰過受害者之后,ta在那之后很少在非必要時重復(fù)這一主題绎晃,并充分地感受到你的愛蜜唾,ta就是值得深交的人杂曲;反之,就是對方的“受害者心態(tài)”在拖累雙方袁余。如果受害者總是就同一主題反復(fù)求安慰:前天回憶小時候父母怎么忽視ta了擎勘,昨天回憶上學(xué)時老師怎么對ta不好了,今天埋怨同事怎么排擠ta了……其實這個人已經(jīng)不太對勁了颖榜。好吧棚饵,你心疼ta就安慰ta。
但是掩完,當(dāng)你心有余力的時候你才會心疼別人噪漾,當(dāng)你經(jīng)歷特殊事件的時候,當(dāng)你需要別人安慰時且蓬,你對ta的善意就耗盡了欣硼。這時你會情緒爆發(fā),質(zhì)問ta:“我關(guān)心了你這么久恶阴,你怎么不關(guān)心我呢诈胜?”如果你爆發(fā)出這樣的情緒,那么ta接下來肯定不會說出任何讓你暖心的話冯事,ta接下來要說的話焦匈,保證讓你在盛夏時節(jié)、正午時分桅咆、在烈日暴曬下回想起來括授,都能感覺到心臟被凍成冰激凌了。Ta會說:“你關(guān)心我是你的事岩饼,我不關(guān)心你是我的事荚虚。”反正表達的就是類似的意思籍茧。
但是我不得不說版述,這種人偏偏還極有可能和你三觀相似,至少口頭上是這樣寞冯】饰觯口頭上的三觀,是有迷惑性的吮龄。就比如會說出“你關(guān)心我是你的事俭茧,我不關(guān)心你是我的事”這種話的人,他們可能格外強調(diào)自己是個有“邊界感”的人漓帚,要是你也認(rèn)為“人和人應(yīng)該有邊界母债,不該問的事不要越界去問”,那么你就會被迷惑,因為你們都沒說下一句毡们。關(guān)于邊界感迅皇,你的完整看法是:“我是一個有邊界感的人,但是我也以我的善良為傲衙熔,我會關(guān)心別人登颓。”而對方對邊界感的完整看法是:“我是一個邊界感特別強烈的人红氯,所以我就不關(guān)心別人框咙,有什么問題嗎?”
此處的盲點在于脖隶,你敢于說出下一句扁耐,ta不敢說出下一句。我早就看出這種“口頭三觀”的迷惑性产阱,只不過不是在人際關(guān)系中看出來的婉称,而是刷微博的時候看出來的。有些人的“邊界感”就是“我可以胡言亂語构蹬,別人指出我是在胡言亂語就不行”王暗;如果是私人微博就十分合理,可明顯是工作號白病俗壹!請隨便舉一反三。人際關(guān)系也一樣藻烤,正如一個剛剛經(jīng)歷過類似事件的博主所感慨的:“既然你感受不到愛绷雏,你也不想給予別人愛,那你為什么渴望別人對你的愛呢怖亭?”大概一年前涎显,我看見一群青春期小孩說:“我不想愛別人,我只想別人愛我兴猩∑谙牛”我當(dāng)時就覺得,他們最好只是暫時犯中二病倾芝,要是一直都這么想的話讨勤,恐怕人生艱難了。
“受害者有罪論”是外部環(huán)境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晨另,而“受害者心態(tài)”是受害者用精神上的放大鏡放大了自己的痛苦潭千,也燒焦了自己的心。我不喜歡“沒有人是受害者”這種說法借尿,就算是有神論者刨晴,也不能這么說話。受害者應(yīng)該對抗導(dǎo)致ta受害的人或事,ta也有權(quán)向他人求救割捅,包括在精神上求救,并有權(quán)得到幫助帚桩。但是亿驾,人是復(fù)雜的,“精神”又太抽象账嚎,一個人可能既是可憐的受害者莫瞬,同時也是自動屏蔽善意的人。在任何你受不了的時候郭蕉,你可以停止幫助疼邀,這才對得起你們雙方所說的“邊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