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學富
本來,教育做好了,就不需要心理咨詢了吃引。但在當今社會筹陵,心理咨詢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刽锤,那就說明,教育變得越來越不好了朦佩。在教育產生問題的地方并思,心理咨詢就開始了它的工作。
教育成了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语稠,而不管心理成長和人格造就就會產生許多的問題宋彼。教育也不是不管,而是管錯了仙畦、管出了問題输涕,給心理和人格造成了扭曲、形成了障礙议泵。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跟從事心理咨詢的同事在一起討論占贫,得出一個結論,聽起來相當驚世駭俗先口,教育與心理咨詢的不同就在于:教育的目的是讓人變好型奥,心理咨詢的目的是讓人變壞。
做心理咨詢多年碉京,接待來訪者很多厢汹,我發(fā)現前來尋求心理咨詢的人都是好人,太好的人谐宙。但他們這么好烫葬,何以如此痛苦?原來凡蜻,他們的問題搭综,恰恰就在于太好了。
于是划栓,我開始意識到兑巾,我做心理咨詢,真正的任務是忠荞,要把這些“好人”變得“壞”一點蒋歌。我的求助者是一群天使,而我所要做的往往就是委煤,時不時在他們那太過潔白的生命上抹一些泥巴堂油,讓他們從天使變成人類。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不是天堂碧绞。
有一本書的名字是《好女孩上天堂府框,壞女孩逛四方》,還有一本書的名字叫《為什么好人總是受苦》讥邻,以及另外一本書迫靖,《總是不夠好》癣诱。
但是,我的來訪者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袜香。他們以為,只要他們足夠好鲫惶,就不會活得這么苦蜈首。他們所說的“好”,其實是完美欠母。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如果變得完美了欢策,一切問題都沒有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赏淌,在《浮士德》里踩寇,當一個人說“這一切都太完美了”,他的死期也就到了六水,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俺孙。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定義“人”,我想這個詞就是“不完美”掷贾。因此睛榄,西方有一句話說:犯錯是人的本性。
——摘自《成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