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著上班抖拦,忙著帶孩子,忙著整理自己的思緒舷暮,一看公眾號已經擱置一個月了态罪,嚇得我趕緊寫了這2018年第一更。
有一個話題也到了不得不寫的時候了下面。
還是關于孩子复颈。
經常帶元寶出去,我發(fā)現(xiàn)家長朋友們特別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分享沥割,“快耗啦,把這個給弟弟玩”、“給弟弟拿一拿”机杜、“小氣鬼”帜讲、“怎么這么小氣”(剛剛過去這個周末,我遇見一個媽媽和奶奶對著一歲大的孩子念叨了幾分鐘“小氣鬼”椒拗,大寫的服氣K平)获黔,大孩子倒也罷了,我可以對他們說“沒關系在验,弟弟不要玷氏,你自己玩就好了”,遇上不會說話的小嬰兒腋舌,對著這樣“熱情”的家長预茄,我只想說——快閉上嘴,讓你娃好好玩吧侦厚。
最起碼三歲之前耻陕,小孩子是沒有任何分享意識的,他們的世界就是這個東西好玩我想要刨沦,這個東西好吃我想要诗宣,他們全部的生命力都用在完善自己的體驗,根本沒有心力顧及任何外在想诅,如果你的孩子不到三歲就非常喜歡分享召庞,那你真的需要好好觀察下,他是不是已經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也就是說大人鼓勵分享的行為使孩子意識到来破,如果他這樣做了篮灼,“你”會高興——他“懂得”了如何討好你。
在“鼓勵”孩子分享這一行為中徘禁,有對孩子傷害特別特別大的一點诅诱,就是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大人就說孩子“小氣”送朱、“小氣鬼”娘荡,我每次聽到之后都非常生氣和無奈,替孩子傷心驶沼,這是成人對孩子赤裸裸的語言霸凌炮沐。
需要強調的是,孩子非常討厭這樣的負面評價回怜,但是大人不理解他們的行為大年,他們無力反抗又不具備能力清晰感受自己的感覺,時間久了玉雾,這個評價就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翔试,成為了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
他們失去自信抹凳,也對父母失去信任遏餐,于是干脆放棄生命某一方面成長的可能伦腐。
所以赢底,請有這一行為的家長盡快停止,除非你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小氣鬼”,并且還是帶著心靈創(chuàng)傷的小氣鬼幸冻。
這類“壞”標簽粹庞,有的父母說來可能覺得是玩笑,有的父母可能覺得是“教育”洽损,但對于孩子庞溜,那只是摧毀內心成長勇氣的洪水猛獸。
不要打著培養(yǎng)孩子好品格的名義碑定,欺負孩子流码,孩子的任何好品格,都不是靠嘴上功夫“教導”出來的延刘,不了解孩子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漫试,不嘗試理解“人性”,任何“教導”都會是在錯誤的時間做的錯誤的事碘赖。
請不要強迫驾荣、威脅、引誘孩子分享普泡,除非孩子主動愿意播掷,誰的物品誰做主,請一定先征詢孩子的意見撼班,不要替孩子做決定歧匈,更不要隨便給孩子的“壞”行為定性。
舉個例子砰嘁。
-想讓孩子分享時眯亦,怎么說——
-你愿意給弟弟玩一下這個玩具嗎?
(有些小孩被引導般码,開始會同意妻率,但玩具拿走之后馬上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很不愿意失去,然后表情委屈板祝、想哭宫静,這種情況下要馬上拿回來,并說“媽媽知道了券时,你真的很喜歡這個玩具孤里,你還沒有準備好分享”。)
-孩子明顯不愿意分享時橘洞,怎么說——
-媽媽知道了捌袜,你很喜歡這個玩具,想自己一個人玩炸枣,對嗎虏等?沒關系的弄唧,你可以愿意的時候再分享給弟弟玩。
(PS:描述孩子的感受霍衫,承認孩子的感覺候引,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這一點適合于處理任何與孩子的沖突敦跌。)
太小的孩子(三歲以下)就不要煩人家了澄干,給娃自己好好玩吧。
讓孩子擁有對自己物品支配的權利柠傍,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麸俘,不一廂情愿地把自己認為的“好”品質強加在孩子頭上,給他空間自己去感受惧笛、領悟疾掰、學習,只有孩子親身體驗到的經歷才可能真正融入到他的生命品格中徐紧。
在你每一次引導孩子分享的時候静檬,恰恰是在剝奪他對自己感覺的判斷,你告訴孩子的是“你對他錯”并级,在他眼中拂檩,“分享”或許就意味著“失去”自己喜歡的東西,他怎么可能會認為“分享”是好的嘲碧,“分享”是會帶來快樂的稻励?
不要讓孩子做超出現(xiàn)階段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的事,也不要把大人世界的標準帶入他們身上愈涩,對孩子來說望抽,這其實就是最好的“理解”。
對于許多成長問題履婉,這是一個通用原則煤篙。
最后,不管多大的孩子毁腿,不愿意分享肯定都有他背后的原因辑奈,作為父母,請尊重并理解已烤。
很多時候鸠窗,如果你理解不了,那就干脆做個“不懂事”的家長胯究,守護孩子那一點小小的“私心”吧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