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或問子產(chǎn)吟吝。子曰:“惠人也菱父。”問子西。曰:“彼哉!彼哉!” 問管仲浙宜。曰:“人也官辽。奪伯氏駢(pián)邑三百,飯疏食粟瞬,沒齒無怨言同仆。”
華杉詳解
這是弟子們請孔子評定當時的三個人物裙品。先問子產(chǎn)俗批,孔子說,子產(chǎn)聽鄭國之政清酥,德惠于民扶镀,是個恵愛之人。問楚國令尹子西焰轻,孔子說臭觉,他呀!他呀辱志!別提他了!問管仲蝠筑。孔子說揩懒,這個人呀什乙!是個人物!他奪了伯氏三百戶大邑已球,歸了自己臣镣,但伯氏心服口服,窮困潦倒至死智亮,也沒有怨言忆某。
為什么要問這三個人呢,因為這三個人阔蛉,都有點矛盾的事跡弃舒,有點爭議。子產(chǎn)是法嚴而掩其德愛状原,他的德政是沒得說聋呢,對鄭國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但是颠区,他嚴刑峻法削锰,又把刑法鑄在鼎上,是第一個把刑法公之于眾的人毕莱。對人民器贩,他刑法嚴厲测暗,對貴族,他打擊強宗磨澡。開始時大家都不習慣。但子產(chǎn)執(zhí)政一年质和,浪蕩子不再輕浮嬉戲稳摄,老年人不必手提負重,兒童也不用下田耕種饲宿。二年之后厦酬,市場上買賣公平。三年過去瘫想,人們夜不閉戶仗阅,路不拾遺。四年后国夜,農(nóng)民收工不必把農(nóng)具帶回家减噪。五年后,男子無需服兵役车吹,遇有喪事則自覺敬執(zhí)喪葬之禮筹裕。子產(chǎn)治理鄭國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壯年痛哭失聲窄驹,老人像孩童一樣哭泣朝卒,說:“子產(chǎn)離開我們死去了啊,老百姓將來依靠誰!”孔子也為他垂涕乐埠,說他是“古之遺愛也”抗斤,是古人仁愛的遺風。
對于為政是該嚴丈咐,還是該寬瑞眼,子產(chǎn)在臨死時對子大叔說:“我死之后,你一定執(zhí)政扯罐。唯有德行極高者负拟,才能以寬服民。咱們德行不 夠歹河,就不如嚴刑猛法掩浙。那火很烈,人們望而生畏秸歧,所以很少有投身到火里被燒死的厨姚。水呢,很溫柔键菱,人都不怕谬墙,都想親水、玩水,所以年年都淹死人拭抬。所以為政太寬部默,一定出問題!”
子大叔性格寬厚,沒有聽子產(chǎn)的造虎。子產(chǎn)死后傅蹂,他執(zhí)政寬松,鄭國很快就亂了算凿,盜賊蜂起份蝴,他趕緊又嚴起來,才穩(wěn)定治安氓轰。
子產(chǎn)嚴刑峻法婚夫,但對言論卻很寬,留下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的典故署鸡。鄉(xiāng)校是鄉(xiāng)民聚會議政的地方案糙,有很多不滿的意見。有人想把鄉(xiāng)校毀掉储玫,子產(chǎn)卻不同意侍筛,他說:“其所善者,吾則行之撒穷,其所惡者匣椰,吾則改之,是吾師也端礼∏菪Γ”正好聽聽大家意見,大家贊同的蛤奥,咱們施行佳镜,大家不贊同的,咱們改正凡桥,不正是我的老師嗎?
第二個問楚國令尹子西蟀伸。子西的事跡呢,首先是有復國之功缅刽,吳王闔閭(hé lǘ)攻陷楚國國都啊掏,楚昭王流亡,在復國戰(zhàn)爭中衰猛,子西立下大功迟蜜。其次是有讓國之賢,楚昭王臨死讓位于他啡省,他不接受娜睛,與另幾位公子 一起立昭王之子章為楚惠王髓霞。但是孔子為什么不評價他呢,就說“他 呀!他呀畦戒!”別提了方库!
不提,有兩個原因障斋,一是說薪捍,子西能讓國,但是不能勸楚王去除僭越的王號配喳。因為春秋時代,只有周天子是王凳干,其他都是公侯伯子晴裹, 唯有楚國,自己稱王救赐,孔子認為他是僭越涧团,應(yīng)該去除王號。楚人先祖鬻(yù)熊輔佐周文王滅商有功经磅,周成王念其功勞泌绣,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所以孔子著《春秋》预厌,里面不稱楚王阿迈,都叫“楚子”,你們家是子爵嘛轧叽。第二個原因苗沧,比較具體。當初楚昭王招聘孔子炭晒,甚至要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待逞。被子西阻攔了。子西對昭王說:“您能出使諸侯的大夫有趕得上子貢的嗎?”答:“沒有网严∈队#”“您的輔相有趕得上顏回的嗎?”答:“沒有≌鹗”“您的將帥有趕得上子路的嗎?”答: “沒有怜庸。”“您的官尹有趕得上宰予的嗎?”曰:“沒有驴一⌒荽疲”“那我們楚國的祖先封于周,號為子爵肝断,地方不過五十里杈曲。今天孔丘述三皇五帝之法驰凛,明周公召公之業(yè),您如果用他担扑,還給他七百里封地恰响,楚國還能安享世世堂堂方數(shù)千里大國嗎?當初文王在豐,武王在鎬涌献,不過區(qū)區(qū)百里之地舅巷,而最終王天下《都孔丘若得了七百里允华,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卜壕∧裕”昭王就改主意了,并于當年秋天去世轴捎『缀校孔子就失去了這次施展的機會。所以侦副,子西這個人哪侦锯,別提了!
第三個人,問管仲秦驯。前面我們講尺碰,孔子說過:“管仲之器小哉!”他雖然功勛卓著,但是器局德行還是不夠译隘。但是葱蝗,這里孔子又說,不能以他器小而昧其大功细燎。舉了一個例子两曼,伯氏犯罪,齊桓公奪了他三百戶的封邑玻驻,轉(zhuǎn)而封給了管仲悼凑。伯氏應(yīng)該怨恨管仲吧?但是他 心服口服,至死也沒有怨言璧瞬』П瑁可見他的功德,大家都是服氣的嗤锉。三國時渔欢,諸葛亮有同樣的故事,他廢了兩個人為平民瘟忱,但兩個人都服氣奥额,諸葛亮死時苫幢,兩個人都痛哭流涕。這兩個人垫挨,一個是廖立韩肝,自稱諸葛亮第二,才高氣傲九榔;另一個是李嚴哀峻,也是名臣。他們雖然被廢哲泊,一是自己有罪剩蟀,心里明白;二是只要諸葛亮執(zhí)政切威,需要時還會用他們喻旷,他們還有希望。諸葛亮一死牢屋,就永遠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