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要求曹货,什么都說好,總是隱藏自己的感受去迎合大人的想法健爬,看起來乖巧溫順控乾,其實內(nèi)心并不快樂,總有這么一群孩子娜遵,讓人心疼蜕衡。
在電影《狗十三》里,13歲的少女李玩也是這樣一個孩子设拟,從表面上看《狗十三》講的是一個13歲女孩李玩和兩只狗的故事慨仿。但實際上,卻是說的李玩在強勢的父權(quán)下一點點被磨平脾氣和棱角纳胧,變得“懂事”镰吆,學(xué)會了忍耐和妥協(xié)的故事。
原本她跟很多女孩一樣是一個任性跑慕、叛逆的孩子万皿,父母離異后,父親重新組建了家庭核行,她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牢硅,跟隔輩兒的爺爺奶奶沒有共同語言,她選擇端著飯碗去聽別人扯淡芝雪。不常見面的父親為她選擇英語興趣班减余,她連著好幾天沒跟父親說話,家人對青春期少女的無聲反抗都不以為然:孩子嘛惩系,哄哄就好了位岔。于是,獨斷的父親給李玩送來一只小狗堡牡,以示求和之意抒抬。
她剛剛接受小狗,爺爺卻把小狗弄丟了晤柄,于是瞧剖,她不顧爺爺奶奶的反對,深夜一個人跑出去找狗。爺爺找她回家抓于,她一下把爺爺推開,導(dǎo)致爺爺摔傷了腿浇借,奶奶為了出門找孫女捉撮,一個人迷失在城市的黑夜中,而這時妇垢,李玩卻在酒吧喝酒巾遭。終于,父親忍無可忍闯估,把李玩毒打了一頓灼舍。即便李玩 “作”到讓人想吐槽一句“熊孩子”,可父親干脆的巴掌還是看得人心驚膽顫涨薪。打完之后父親拉著李玩坐在他的腿上骑素,似乎逼迫式的讓李玩原諒他,原諒他作為一個父親的為難刚夺,并教導(dǎo)她說:要懂事献丑。
在80后90后父母的教育方式里一直都在犯像李玩父親這樣的錯誤,他們只會簡單地判斷孩子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侠姑,比如頂撞爺爺奶奶就是錯的创橄,但是他們從來不會仔細思考為什么孩子要頂撞爺爺奶奶,為什么不顧爺爺奶奶的反對一個人出去找狗莽红,他們不會理解一只每天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狗對孩子妥畏,尤其是對父母離異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憑著簡單的對錯去要求孩子安吁,如果孩子不聽醉蚁,就用最簡單的方法——暴力,讓孩子聽從自己的柳畔。
《狗十三》揭開了“懂事式”家庭教育的殘酷面目馍管,父親致力于把女兒訓(xùn)誡成一個“懂事”的孩子,所有事都以“懂事”為最高標(biāo)準(zhǔn)薪韩,李玩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确沸,她努力學(xué)習(xí)英文,努力學(xué)會迎合大人的喜怒哀樂俘陷,努力配合成人世界的表演罗捎。在父權(quán)的規(guī)訓(xùn)下,她收起傷心難過拉盾,接受了那只新狗桨菜,在全家人沉浸在,弟弟生日的歡樂氛圍時,她也學(xué)會了假模假樣地笑倒得。在父親一個重要的酒局上泻红,一位伯伯點了一盤狗肉給她,她艱難的夾起一塊狗肉送到嘴里霞掺,這些“懂事”的行為谊路,終于換來了父親淚流滿目的笑容和夸獎。
我們總是目睹一個個孩子因為“懂事”失去夢想和初心菩彬,最終被逼成長缠劝。電影中李玩的爸爸代表了很多強權(quán)的父親或母親:他們從不關(guān)心子女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也不愿以平等的姿態(tài)去和子女交流骗灶,他們把孩子當(dāng)成所有物惨恭,用來實踐他們認為對的理念,完成他們尚未完成的夢想耙旦,所以脱羡,很多孩子就變成了“提線木偶”。
“這孩子真懂事啊”母廷,“真像個小大人”這似乎是長輩們表揚一個孩子最好的一句話轻黑,小時候,電視里有一個公益廣告讓觀眾印象深刻琴昆,一個孩子先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氓鄙,然后端著水盆走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洗腳”业舍。這個行為不是討好抖拦,而是模仿與學(xué)習(xí),這種懂事才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成長舷暮。那什么樣的“懂事”應(yīng)該引起父母的警惕呢态罪?
知乎上有位網(wǎng)友為這種“懂事”下了個定義:過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quán)衡利弊而忽視了自身意愿下面,從而喪失了這個年齡段放肆复颈、任性的權(quán)利。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沥割,因為喜歡別人的贊賞耗啦,被冠以“懂事”名號的孩子學(xué)會了照顧所有人的情緒,但唯獨自己在不斷否定自己机杜。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曾進行過一項關(guān)于“懂事”的調(diào)查帜讲,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7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喜歡懂事的孩子,可誰知道所謂懂事的背后是孩子們努力克制內(nèi)心真正想法的心酸椒拗,當(dāng)孩子慢慢將這種克服似将,當(dāng)成一種習(xí)慣的時候获黔,就離“討好”不遠了。
《奇葩說》有一期節(jié)目辯題是:"父母要和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再婚我該不該阻撓在验?"玷氏,辯手奶茶說了一段他自己的經(jīng)歷,打動了很多人腋舌。奶茶原本也是個喜歡撒嬌的孩子预茄,可由于從小父母感情就不是很好,他慢慢學(xué)會了不吵不鬧不惹麻煩侦厚,面對父母的離婚和分別再婚,當(dāng)父親拿新球鞋收買他時拙徽,他想要拒絕刨沦,可是他怕這樣父親會不高興便討好般的同意了,還違心的跟父親夸了那個阿姨膘怕。
可他的內(nèi)心是:他不喜歡那個新媽媽想诅,而且他好不容易習(xí)慣單親生活的變故,卻又要面臨家庭重組的變故岛心,他本能的害怕来破,這才是一個孩子真正該有的反應(yīng)。但是忘古,多年的懂事已經(jīng)讓奶茶養(yǎng)成了“討好”的習(xí)慣徘禁,怕別人不高興,怕別人覺得自己不懂事髓堪。很多年以后送朱,他說:早知道好孩子的代價這么大,我一定會跟父母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干旁,畢竟父母不就是那個唯一允許我們懦弱的人么驶沼。
蔡康永也說:對孩子來說,最珍貴的就是給他們一個理想的成長環(huán)境争群,讓他成為自己回怜,而不是變成我們想要他成為的人。
那些超乎年齡懂事的“小大人兒”大多都是掩飾了自己內(nèi)心真實情感之后的討好换薄,而這種討好型人格也許會影響他的一生玉雾。
最后,希望這一代的父母可以努力掙脫這種輪回专控,真正的尊重孩子抹凳,而不是馴化孩子。作為家長應(yīng)該允許孩子“活力”和“真實”的存在伦腐,不要過早用“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去催熟孩子赢底,那樣的孩子并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覺得果果媽寫的還不錯的話,記得關(guān)注分享幸冻,果果媽還會分享更多獨到的育兒經(jīng)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