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讀者留言問我:
怎樣才能做到在文章中旁征博引呢?
我仔細想了想辱揭,回答說:
旁征博引我現(xiàn)在還做不到离唐,舉個栗子倒還可以。
私以為问窃,能做到旁征博引的人亥鬓,大多能對所讀過的書或經(jīng)歷之事信手拈來,這樣的人大概算得上大師了吧域庇。
所謂“旁征博引”嵌戈,是為了表示論證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以我半年的寫作經(jīng)歷來看听皿,能做到對材料的引用熟呛,大概分兩種情況:
1.讀書比較多
2.資料找得勤
第一種情況是你已經(jīng)知道了某段材料或典故的存在,寫作的時候會自然地進行聯(lián)想尉姨。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庵朝,有時候就會突然冒出前一陣子讀過的書,這時就能做到很自然地引用又厉,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九府。
第二種情況是你在寫文章之前并不知曉某段材料的存在,但是為了更完整地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補充說明覆致,就必須找一些貼合主題的材料拱镐。這種情況一般比較費勁,因此需要平時的積累塞耕。
所謂“書讀百遍糠聪,其義自見”,書讀的多了声旺,理解也就透徹了笔链,在引用的時候也就能更加準確∪總之鉴扫,還是一句話:
多讀書,讀好書澈缺。
說到讀書坪创,就免不了要提到“書單”炕婶。
老實說,我個人是有些討厭某些“書單”的存在莱预,比如:
這12本書你一定要看柠掂!
這7本書告訴你:XX才是世界的真理!
沒讀過這個書單你就不是XXX依沮!
諸如此類邏輯錯亂的書單涯贞,我看都不會看。
當然危喉,我并不是說所有書單都不好宋渔,只是某些書單不一定適合你而已。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
看了某個書單辜限,心頭一熱就買了好幾本書皇拣,然后放在書架上蒙塵,從來都沒有摸過薄嫡。
李笑來老師曾經(jīng)提到過氧急,他自己就不會給別人開書單。
因為讀書本來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毫深。
況且吩坝,很多被人推薦過的專業(yè)書籍,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看费什。
關于書單钾恢,我是這么看的:
1.沒有推薦理由的書單都不是好書單
2.一份好的書單一定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3.你要從萬千書單中找到專屬于自己的書單
讀書畢竟是自己的事,而推薦書單的人一般都不可能對看到這份書單的人有深入的了解鸳址。因此也不可能給出量身定做的建議瘩蚪。書單提供者,只是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或者旁人的評價來列出一些口碑不錯的書稿黍。這種情況下疹瘦,如果不能列出每本書推薦理由的話,其實跟沒有推薦是一樣的巡球,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言沐。
專業(yè)類書籍,特別是門檻比較高酣栈、體系比較復雜的學科险胰,一本合適的入門書籍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說我最近在練習的“翻譯”矿筝,確實有很多人推薦了很多不錯的書起便,有一些還是大師的書。但是我根本看不下去,因為完全不能理解榆综。確實妙痹,這歸咎于我自己的水平問題,但這恰恰說明了一本好的入門書籍有多么重要鼻疮。幸運的是怯伊,我找到了適合我的入門書籍。(關于翻譯判沟,等我考試結束之后會另說耿芹。)
如果一個好的書單能夠對每一本書都列出一個推薦理由,那么你就可以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水评。不喜歡的書最好還是先不要讀猩系,因為沒有興趣的支撐媚送,你很難有足夠的內(nèi)驅力讀完整本書中燥。
關于讀書,每個書單的推薦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塘偎。在尋找書單的過程中疗涉,如果還能對書單推薦人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將會對你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書大有裨益吟秩。
求人不如求己咱扣,適合自己的書,還是要自己去找涵防。
文章的最后闹伪,補充一個我覺得很實用的小技巧:
鎖定一個你喜歡的作者,發(fā)掘他所提到的其他作者和書目壮池。
比方說偏瓤,我很喜歡《羅輯思維》,里面提到了一個叫做李笑來的人椰憋,我就去搜了他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厅克、《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再后來橙依,又通過《羅輯思維》接觸到了萬維鋼:《萬萬沒想到》证舟、《智識分子》。
說實話窗骑,萬維鋼的書不那么容易讀女责,但我卻很是喜歡。因為他在書中總會標注相關資料的出處(有很多外國文獻)创译,這讓我更容易去找到相關資料抵知,也幫我找到了很多適合自己的書。
如果你對一個作者情有獨鐘,那么他所推薦的書你一定愛不釋手辛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