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對人心看得很透尼酿。他說,當他在采訪時植影,如果被采訪者說完一個觀點時裳擎,被他觀察到眼神閃爍,那么白巖松就不再提問思币,反而向后一靠鹿响,準備繼續(xù)傾聽。接下來谷饿,被采訪者會道出他內心真正的想法惶我。這是因為人習慣于,首先將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擺在話語之前博投,用一個很安全很平衡的“標準答案”來保護自己绸贡。而接下來,才會說出屬于他自己的言論。
似乎听怕,在中國捧挺,經過重重考試,人們已經習慣于停留在第一個答案尿瞭。
還是不敢說到“人們”這個詞闽烙。對于我而言,我習慣于找到一個答案便罷休声搁。在教育過程中黑竞,我經常只需要給出一種做法,學習到最簡單的做法酥艳。為了考試摊溶,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不就是最好的方法嗎?但是充石,這樣的思維在我腦中慢慢扎根莫换。漸漸,我習慣于只要得到一個答案便認為是解決問題骤铃,變得討厭麻煩拉岁。遇到一個題,得出一個答案惰爬,pass喊暖,對一對答案,發(fā)現(xiàn)答案錯了撕瞧,也懶得重新做一遍陵叽。我找不出第二個答案的路了。
在考試中丛版,答案可以唯一巩掺。但是在人生中,有時候給出的答案页畦,是掩飾胖替。所以,為了找到真實豫缨,請找到第二個答案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