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社會上流傳一種說法:“大學生遍地都是”甘畅。說這種話的人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讀過大學的人慨蓝,二是沒讀過大學的人剧防。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在每年有幾百萬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進入社會京革,確實就造成了一個錯覺奇唤,感覺大學生遍地都是。
第一種人同意這種說法匹摇,確實是真的這么想的;因為這個想法有一個前提是,他們所接觸的環(huán)境確實都是大學生譬嚣,所有感覺大家沒有任何不同搬男。
第二種人同意這個說法经窖,就我所了解的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用這個口號告訴自己大學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梭灿,用來掩蓋自己的自卑画侣;二是在社會大學學習了足夠的知識,有足夠的能力堡妒,從而認為和大學生沒有什么不同配乱。
這里不討論為人處世的區(qū)別,也沒有歧視的意思皮迟,只談受過高等教育與否的思想境界搬泥,通俗一點說就是相互之間的溝通成本,是否受過高等教育的思考方式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伏尼。
雖說社會也是一所大學忿檩,但是兩個大學之間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社會大學是務實派烦粒,教給人的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休溶、求生的技能和為人處世的本事;而事實大學是務虛派扰她,教給人的都是直面問題的勇氣兽掰、求真的思考和追尋成長的能力。社會教導我們不要犯錯或者少犯錯徒役,趨利避害的心理孽尽;大學教導我們不要怕犯錯或者敢于嘗試,換位思考的能力忧勿。
當受過高等教育和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面對同樣的問題時杉女,他們的思考方式有天壤之別。溝通問題的產(chǎn)生鸳吸,討論解決方法熏挎,避免再次出現(xiàn)同樣問題的會議討論,兩者之間的第一想法是有區(qū)別的晌砾,前者是趨利避害坎拐,下意識就會認為這是一個批斗大會,第一反應就是推卸責任养匈『哂拢可怕的不是這種下意識養(yǎng)成的條件反射,而是清晰明了的告訴對方這個會議沒有追究責任的意思呕乎,他們卻會以為這就是客套积担,根本不相信,然后用強大的外殼包裹著自己猬仁,用沉默抵抗帝璧;還有更可怕的是先誉,明確的告訴他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聋溜,沒有勾心斗角的狗血谆膳,如此做對我而言沒有物質(zhì)好處也沒有精神好處,對他而言也沒有任何物質(zhì)和精神方面的損失撮躁,這卻促進他們胡思亂想漱病,思考的結(jié)果覺得是故意在打壓他,然后越想事情越多把曼,犯錯越多杨帽,進而不斷的強化自己的主觀判斷,最后覺得自己才是受害者嗤军。
他們每遇到一件事情就在這個循環(huán)里受害一次注盈,最后完全背離了初衷。這樣的溝通叙赚,讓溝通成本無限的放大老客,消耗了彼此的激情,而后身心疲憊震叮,最后兩敗俱傷胧砰。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能夠快速的走出這樣的心境,而他們又陷入到無限循環(huán)的受害者模式里苇瓣。
大學生周圍都是大學生所以覺察不出區(qū)別尉间,同類人的思考方式趨同,換一個話說就是在同頻率击罪,大家說的話彼此都能夠快速的理解并給予反饋哲嘲,這樣就造成了誤解,大學生遍地都是媳禁,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眠副。
受過高等教育與否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溝通成本的高低。
同樣在社會大學里沉浮竣稽,但是彼此之間還是有界限分明的區(qū)別侦啸;而這個區(qū)別不在于兩者勞動價值和勞動能力的對比,也不在于德智體和禮義廉恥的對比丧枪,只在于兩者之間對同一個問題的思考方式區(qū)別,對同一件事情的理解能力反饋庞萍。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拧烦,雖然有很多的不完美,但也有很多的美好钝计;所以大家更應該放下心里包袱恋博,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齐佳,畢竟相逢就是緣分,何況相處债沮。假如沒緣分炼吴,誰有是誰的誰,誰愿把彼此有限的經(jīng)歷浪費在無限的溝通里疫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