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拴清,越來越多的佛學人士出現在公眾視野,有些是了不起的大師們会通,有些是半路向佛的居士們口予,他們的一言一行讓我們對佛學有了不同的認知。從前涕侈,我以為世上的佛學僅分兩種沪停,深得真經的與通俗迷信的;但當身邊開始有素食齋飯的餐廳裳涛、不少朋友喜歡冥想打坐時木张,發(fā)覺這樣的佛學似乎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更多積極的意義。
生活中的佛學有這般那般的被人神化端三,我們身邊有很多大小廟宇舷礼,這讓我想起一個很無聊的笑話:“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郊闯,廟里有個老和尚妻献,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团赁,廟里有個老和尚……”育拨,仿佛有山就會有廟宇,有廟宇就會有真假僧人欢摄。是與非不一定分得清熬丧,但人心總不在一個狀態(tài),此時去想它假剧浸、過一時又會去想它真锹引。
我去過些有名或名不經傳的寺廟,每次給我的感受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唆香。相同的是嫌变,人們總會向佛去祈求、希望能幫助自己完成某些愿望躬它。最近有部真人秀《心路》腾啥,朱丹邀請好友俞灝明一起去五祖寺體驗生活,灝明問方丈人為什么總喜歡向佛祈愿,方丈回答道倘待,普通人都會有向佛祈求愿望的想法疮跑,這是正常的⊥苟妫可能我們最后不見得會真的夢想成真祖娘,但當你向佛(其實是另一個“傾聽者”)傾訴、表達愿望時啊奄,或許它不知不覺進入你的計劃中渐苏,你再堅持用正念的力量,也許比不說出來更有用菇夸。
為什么會更有用琼富?以前在廈門、寧波一些素食自助餐廳里庄新,當走進里面時鞠眉,我們會聽到廣播里放著要愛惜糧食的優(yōu)雅聲音(那是一種類似佛堂誦經般的聲音,或許比那更好聽择诈、現代化了)械蹋,如果浪費食物會覺得不好意思,如果大聲說話羞芍,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朝蜘,似乎周圍的人都是在很優(yōu)雅地吃飯,把吃飯當做一種儀式涩金。就像節(jié)目里朱丹與俞灝明在五祖寺齋堂吃飯時谱醇,把倒扣的碗反過來放好,靜靜地等待僧人分飯步做,再靜靜地把飯吃完副渴,默默地收拾碗筷洗好。這些你在家里不太會注意的細節(jié)全度,反而在那樣的一個地方煮剧,我們吃得認真專注又安心自在。
佛待有緣人将鸵,重走舊山道勉盅。
我持菩提心,甘做愚先生顶掉。
這是他們剛開始在寺廟門口草娜,有個小和尚出題請他們對對聯,我最喜歡這個“愚”字痒筒,節(jié)目里解釋更針對俞灝明(諧音同“俞”)宰闰,但我認為它也同樣適用我們所有的普通人茬贵,甘做大智若愚的人,更明白生活似真似假移袍。
還有這幅對聯有不同解法解藻,如果按我的緣去理解,下聯或許會是這樣:
我思菩提人葡盗,追憶若禪心螟左。
多年前我們去南普陀,看海聽禪心觅够。圍坐在會仁大師的二十平米不到的臥室路狮,云霧繚繞,茶香四溢蔚约,聽他講道。我記得我問了個像灝明一樣有些“過于直接”的問題:
世人皆知凡心重涂籽,即使皈依佛門苹祟,會不會依然未看破紅塵,希望還俗呢评雌?
當時树枫,會仁一點不避諱地說,
沒錯景东,我們每年會有僧人還俗砂轻。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意愿,愿陪佛祖青燈長明也是種活法斤吐。
我知道會仁是甘肅人搔涝,他的父母還在那,而他不遠千里從甘肅來到廈門和措,很少與他們再聯系庄呈。我們是很難理解他們這種心情,似乎他們又是另一種世界派阱,越靠近佛學越顯孤獨诬留。
但有了他們的存在,不斷地研究與傳播贫母,我們才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佛學真諦文兑。就像萬維鋼老師上周在專欄談有關佛學的話題,其實讓我更相信腺劣,佛學會越來越接地氣绿贞、越來越使人陽光向上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