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讀書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作者的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到底是不是我自己理解的這樣呢牌里?是不是自己過度解讀了融柬?
對于這個問題一直有不同的觀點死嗦。有的人認為讀書就要盡可能按照作者的本意去理解作品,這樣才是作者最真實的想法粒氧。也有人認為不必如此越除,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盯≌瑁”
其實在我看來,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饱苟,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而已孩擂。重要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我們怎么在實際的閱讀中去做呢?
首先,對普通讀者來說她肯,做到以作者為中心去理解文學作品還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因為要去將作者作為中心似炎,那么你就要去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這就涉及到要去分析作者本人的生活經歷等一系列背景因素。而大多數普通讀者很難去詳細了解這些因素,因此就很難以作者為中心去理解文學烙懦。
再退一步來說,大多數人讀文學作品的目的是什么赤炒?應該主要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或者作為一種休閑活動吧亏较。那么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自己讀的作品會對自身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莺褒。不同人從同一個作品中獲得了不同的東西,它能給你的當下生活帶來影響雪情,這就足夠了遵岩。文學作品就是作者本人的所感所想而已。閱讀是一個交流和思考的過程巡通,而不應該是任由作者給讀者灌輸思想尘执。
當然,以作者為中心去理解文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宴凉。我們可以透過作品看到不同的文化誊锭,但這似乎更適合于專家學者去做。對我們普通讀者而言弥锄,享受交流和思考的過程就好丧靡,畢竟大家都還有其他事要忙蟆沫。至于專業(yè)的事,交給專業(yè)的人去做就好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