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老杜(孩兒他爹)聊天,無意中說起要不咱們買票去德云社感受一次亥鸠?平時老杜總是在手機上刷著看妆够。
老杜說,去唄负蚊,反正票也不貴神妹,幾十塊錢的事兒。我憋著一肚子的壞笑斜昵老杜一眼家妆,“準備一千元鈔票吧鸵荠,你是跟時代脫軌了吧!”這下輪到老杜傻眼了揩徊,“一千腰鬼,不會吧,這么貴塑荒,那還是算了吧……”熄赡。然后,關于德云社的夢想就在一家人的調侃嬉笑中結束了……
是啊齿税,一千元彼硫,其實這個數(shù)字并不大,但對于我們北漂十年養(yǎng)娃又要贍養(yǎng)老人的兩個年輕人來說凌箕,這個錢省下來我們更開心拧篮,這其中沒有“不得已”、沒有“自卑”牵舱、更沒有“自我價值的否定”串绩,而是我們主動的選擇。
我們夫妻倆都來自最普通的小縣城芜壁,最普通甚至有些拮據(jù)的家庭礁凡,父母努力半生撐起了家也供我們讀完了大學。
小時候物質匱乏慧妄,記得最清晰的有那么幾件事:每年只有六一兒童節(jié)才能吃一根奶油的雪糕而不是一毛錢的冰棍顷牌;只有生病的時候才能買一斤散稱的餅干;水果很少有塞淹,沒有課外書窟蓝,衣服是老媽自己做的或者親戚家給的,等等饱普。
但很奇怪的是运挫,這些物質的匱乏并沒有影響到我們性格的成長:長大成人后状共,我們沒有自卑,不會刻意去攀比滑臊,也不會執(zhí)念于某一類物質口芍,更不會抱怨自己的父母。就像買不起德云社的票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什么雇卷。
因為鬓椭,我們內心是富足的,敢于實事求是地面對真實的自己关划,不卑不亢小染,不矯揉造作。
事實是贮折,我們的經濟基礎不夠裤翩,自然從外觀上上層建筑也好不到哪兒去,吃穿用我們都會很節(jié)儉调榄;但踊赠,外觀不決定內核。就像一個家裝修的好壞決定不了它的“溫度”一樣每庆。
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筐带,我們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是愛——是父母無微不至、樂觀向上的愛缤灵,是兄弟姐妹嘻笑打鬧伦籍、其樂融融的愛。
我的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兄妹四個腮出,但三十年來沒有聽到他們抱怨過生活帖鸦,遇到大的坎兒也從來沒有怨天尤人把家里搞得烏煙瘴氣。在我的記憶中胚嘲,是每天放學后一進院子就聞到的烤紅薯味兒作儿,無比溫馨甜美。
現(xiàn)在馋劈,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立倍,雖然我們也無法給予孩子優(yōu)厚的物質,但我們愿意付出時間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侣滩。我們愿意學習如何做父母;愿意通過讀書思考來提升自己变擒,愿意逐漸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君珠,愿意磨練的更加平和溫暖。
經濟基礎很重要娇斑,但并沒有重要到決定了我們生活的質量——我一直這么認為策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