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干擾事件與反彈行為
一、我的觸發(fā)器(干擾事件)
每當我被別人評價說哪方面做得不好,或存在某個問題時,我就感覺特別不舒服,想立刻罵人或反駁對方的觀點早抠。
當然如果對方的態(tài)度很誠懇,是本著給我提意見,希望我以后改進的目的向我提要求和希望,或者對方是我很敬佩很尊敬的人時,我心里不舒服的感覺會少很多鸭你。
歸納了一下,主要有這樣幾類事件會給我造成困擾:
1.當一個我很鄙視或對我說話態(tài)度很不友好的人指出我的問題時,我不管對方說得正確與否,都會聽不進去,感到很不舒服珊皿。
有一次,在一家培訓機構上完首課,下來后我問學管師,學生對我的反映如何?她笑容可掬地說很好溢十。過了兩天,學生退費了,我再次問到學生的情況,她臉色挺難看,像死了娘一樣,搪塞了一句就走了截粗。我心想:至于嗎?不就是流失了一個學生嗎?她可能損失一些獎金,我這不是第一次嗎?誰沒有失手的時候?誰能保證100%地成交?
2.當我的一個期望沒得到滿足時,當我的要求沒得到滿意的答復時,我感到很生氣和失望信姓。
前幾天,我在一個家教平臺上注冊了,問助教一個關于試講PPT模板的問題,結果問了幾遍,她的答復還不是令我滿意,我感覺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于是就很生氣,但又不便于發(fā)作,畢竟我是有求于人家,于是就放棄了繼續(xù)提問,我自己想辦法解決。
3.當我被別人當面指責行為不妥的時候,我很受傷,感到很沒面子绸罗。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到武漢求學,第一次做出租車,在我家鄉(xiāng)還沒有出租車,都是坐的面的或摩的,當面談好價格意推。
和兩個同學一起打的到學校,快到的時候,我不知道出租車是打表付車費的,于是問司機:“車費是多少錢?”司機指了下計價表。下了車后,有一位同學就對我講:“你坐出租車不要問價錢,都是打表珊蟀【罩担”語氣里帶著埋怨和責備,好像我這樣問顯得很二。我聽了很不舒服,心想:我哪知道坐出租車是打表啊,你就不能說得委婉點嗎?我嘴上沒說什么,心里悶悶不樂,很沮喪。
二俊性、我的反彈行為
我對這些困擾的反應多數時候是抽離的,我不想與對方發(fā)生正面沖突,因為都是相對比較熟的人,不是同學就是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撕破臉了,以后都不好再開展工作了略步。
我一般當面沒有什么反應,但事后過一段時間,會在合適的場合,做出相應的解釋,試圖說服對方,或用證據說明對方的觀點有瑕疵。有時候如果事后想來覺得對方批評得對,我也會接受,下次注意別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我不會再跟對方多說什么,只是在行動上改正定页。
我一般的回應都是默默地離開,放棄,自己想辦法,不引起正面沖突趟薄。要么按照對方的要求,把事情說清楚,解決問題。有時候我說的話激怒了別人,針對別人的反擊,我如果自認為話說重了或不妥,就會轉換話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自己找臺階下,避免沖突的進一步升級,因為吵架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典徊。而對方也會語氣軟下來,因為他也感覺到了我的善意,我無意主動挑起事端杭煎。
不同人對我的反彈有不同的反應。不管怎樣,我的反彈都是比較平和的,沒有過激的劇烈的回應卒落。也正因為這樣,在有必要對挑釁和不懷好意的刺激做出回應時,由于我的反擊不夠有力,人們覺得我很溫柔或軟弱可欺,都不把我當回事,都不怕我羡铲。我有時候并沒有從對方那里得到我想要的,對方并沒有被說服,對我的態(tài)度有所改善,他們頂多感到驚訝,沒想到我也會拒絕他們,他們下次就會與我保持距離。
三儡毕、反彈行為背后掩藏著什么?
我的這些退縮性的反彈行為下面掩藏著一種恐懼,害怕對方做出過激行為,最后事情鬧大,局面失控也切。我對自己的力量沒有自信,覺得對方的力量更強大,害怕自己出丑,下不來臺,丟面子。
這些退縮性的抽離的行為,暗示著我對自己的生命缺乏掌控感,對未來和不確定的事件感到恐懼,希望事情如自己期待的那樣去發(fā)展,如果不是,就感到恐慌,感到無所適從,沒有信心和力量去應對腰湾。有時候就沒有聽從自己的內心,怕麻煩,不想去思考別的應對辦法,感到心累,孤立無援,就才采取了息事寧人的辦法,結果并沒有得到對方的理解,反而加深了彼此的誤會雷恃。
這樣的反應機制是熟悉的,重復性的。我一直都是逆來順受,不敢反抗,不愿意惹麻煩,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费坊。但這樣的解決辦法,并沒有讓我滿意,我的真實企圖并沒有得到聲張,我沒想到去公開正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因為我認為那樣做對方是不會答應的/我被對方的力量嚇倒了倒槐。孩提時我就經常受到媽媽的訓斥,說樣樣事情都做不好,沒有自信,我就是嚇大的。不敢越雷池一步,都是別人說什么,我就做什么,不敢違抗,因為那會招來打罵和訓斥,我害怕被傷害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