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市區(qū)建有一些革命意義的紀念碑和紀念塔。這些建筑物恢弘闷祥、大氣而莊嚴娱颊,拜謁這些紀念碑和紀念塔時,使人產(chǎn)生了一種宗教儀式般的靈魂凈化感凯砍。
平壤的牡丹峰大街與凱旋大街的交界處聳立著一座凱旋門箱硕。雖然世界上有多個城市建了凱旋門(我以前曾參觀過巴黎和莫斯科的凱旋門),但平壤凱旋門的規(guī)模是世界上最大的悟衩。它建于1982年剧罩,四根花崗石支柱上,刻有金日成投身抗日戰(zhàn)爭的公元1925年及凱旋歸國的1945年字樣局待,并刻有浮雕斑响。
萬壽臺大紀念碑于1972年4月金日成同志的60壽辰之際,建立在平壤的萬壽臺山崗上钳榨。它以金日成同志銅像為中心舰罚,由群像雕塑和大幅鑲嵌壁畫組成。其總占地面積為24萬平方米薛耻,銅像兩側的群像雕一共雕塑了228個人物营罢。大紀念碑北面襯托朝鮮革命博物館,其正面墻壁上有革命圣地白頭山的大幅鑲嵌壁畫饼齿。金正日同志去世后饲漾,其銅像與金日成銅像并列放置在一起。因此現(xiàn)在的拜謁者看見的是倆人銅像缕溉。
眾多的朝鮮群眾前往瞻仰兩位已故領袖的銅像考传,獻花的人絡繹不絕。我們這些外國游客也入鄉(xiāng)隨俗证鸥,購買了鮮花僚楞,先給朝鮮已故領袖銅像獻花勤晚,再在銅像前排成一行,根據(jù)導游的口令泉褐,行一次鞠躬禮赐写。儀式完畢后,游客就可以拍照留念了膜赃,但是也有規(guī)定:必須拍銅像全身挺邀,不許拍半身。
在金日成銅像兩側的旗形紀念碑上跳座,有與眾不同的標志:通常各國共產(chǎn)黨的標志是鐮刀與錘子端铛,象征農(nóng)民與工人;而朝鮮勞動黨的黨徽在鐮刀與錘子中間加了一支毛筆疲眷,表示朝鮮勞動黨是工人沦补、農(nóng)民和知識分子的代表。這與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知識分子要進行思想改造咪橙,與工農(nóng)群眾相結合的主張是有明顯區(qū)別的。
在萬壽臺大紀念碑廣場虚倒,可以望見聞名遐邇的千里馬銅像美侦。它象征著為盡快恢復朝鮮戰(zhàn)爭后的國家經(jīng)濟而斗爭的朝鮮人民的英雄氣概。千里馬精神相當于我國當年倡導的大躍進精神魂奥,至今仍然是朝鮮人民的精神象征菠剩。
銅像為一匹伸展雙翅的騎有工人、農(nóng)民的“千里馬”耻煤,前面的男工人高舉著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的“紅色信紙”具壮,后面的女農(nóng)民抱著稻子。銅像鮮明的輪廓給人以持續(xù)前進和飛躍的氣勢哈蝇,特別是展翅的千里馬棺妓,升華了整個銅像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這座千里馬銅像建于1961年4月炮赦,總高度為46米怜跑。
金日成廣場是平壤的中央廣場。它是朝鮮舉行慶典吠勘、集會性芬、政治文化活動、閱兵儀式的場所剧防,也是朝鮮人民心中的圣地植锉。金日成廣場建于1954年8月,廣場面積達75000平方米峭拘,地面全部由花崗巖鋪成俊庇。廣場以金日成銅像為中心狮暑,兩側是紅旗下的群像雕塑,后面是朝鮮革命博物館暇赤,南北分別是主體思想塔和朝鮮人民大學習堂心例,朝鮮國立中央歷史博物館,朝鮮國立美術博物館等建筑鞋囊。
與我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相比止后,金日成廣場的面積小了許多。但在電視中觀看朝鮮閱兵式時溜腐,它卻顯得非常寬廣译株。順便說一句,我到過的莫斯科紅場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挺益。
主體思想塔位于平壤市市中心的大同江畔歉糜,與金日成廣場隔江相望。它是為祝賀金日成七十壽辰而建的望众,塔及其周圍附屬建筑占地總面積15萬平方米匪补。1982年4月15日竣工揭幕。主體思想塔由塔基烂翰、塔身和塔頂火炬組成夯缺。塔身由經(jīng)過研磨的白色花崗石砌成,前后左右合計七十節(jié)甘耿,象征金日成七十壽辰踊兜。塔身上半部前后各嵌有“主體”二個大字。塔頂火炬高20米佳恬,夜間火炬可以點亮捏境。塔前塑有工人、農(nóng)民和勞動知識分子三人立像毁葱,高舉錘子垫言、鐮刀和毛筆作前進狀。
可惜我們只能在金日成廣場這邊的江畔眺望主體思想塔倾剿,而沒有安排去參觀它骏掀。不過,徜徉在江水清澈柱告、流動平緩的大同江畔截驮,望著藍天白云,以及遠處的橋梁和城市建筑际度,還有近處的華燈葵袭、游輪和三三兩兩的休閑人群,使人不禁心曠神怡乖菱,沉浸在和平生活的氣氛中坡锡,忘卻了實際上身處在一個隨時可能被推入戰(zhàn)爭的國度蓬网。
在朝鮮為國捐軀的軍人是受尊崇的。一次行車時鹉勒,我們看見了一處正在修繕的軍人烈士紀念碑帆锋,以及一隊女軍人攜帶勞動工具和石材去參加修建的感人場景。遠遠望去禽额,軍人墓地的建筑頗具藝術氣質(zhì)锯厢,是休閑觀光的好去處,體現(xiàn)出西方墓地文化的特點脯倒。結合城市中的其他建筑來看实辑,我認為平壤雖然是一個東亞城市,但卻有著明顯的歐式城市風格藻丢。
當然剪撬,我們更忘不了那些為了“保家衛(wèi)國”和發(fā)揚國際主義精神,而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中犧牲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指戰(zhàn)員們悠反。在導游的帶領下残黑,我們拜謁了朝中友誼塔。它位于平壤市中心的山丘上斋否,是朝鮮人民為了銘記志愿軍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建立的豐功偉績萍摊,于1959年10月25日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9周年之際建成的。塔的底座是一間紀念館如叼,里面放著兩本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犧牲的志愿軍名錄。其中有邱少云穷劈、楊根思笼恰、黃繼光、毛岸英等熟悉的名字歇终。塔下的浮雕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的場面社证。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向中國人民志愿軍先烈們獻了鮮花评凝,并翻閱了志愿軍先烈名錄追葡,仿佛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