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键袱,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兒童讀物也讓人目不暇接鹉动。關于早期閱讀的以下誤區(qū),你中招了嗎爪喘?
誤區(qū)1?應該先認字再閱讀
談起早期閱讀颜曾,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疑惑“閱讀是不是要先給孩子認字?”“孩子認多少字才能開始閱讀秉剑?”
事實上泛豪,孩子即便一個字也不認識,我們也可以通過圖畫書來引導孩子進行早期閱讀侦鹏。當前诡曙,市場上一些識字卡片,正面寫上漢字略水,反面注音价卤,把一個個字割裂開來,通過一定時間的大量重復渊涝,讓孩子機械地識記。
識字與閱讀是不可分的驶赏。在引導孩子識字時炸卑,我們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而應在閱讀的過程中煤傍,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圖畫盖文,通過成人講述故事,通過聲音與文字的對應蚯姆,從而慢慢地學會辨認文字五续。
誤區(qū)2?看圖不算閱讀
一些家長把閱讀等同于識字,認為閱讀就是識字龄恋,看圖并不算閱讀疙驾,從而在早期閱讀中過多地追求孩子識字量,而忽略孩子觀察力閱讀興趣郭毕、閱讀習慣它碎、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國內(nèi)兒童語言研究專家周兢教授在她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显押,在不認識文字的時候扳肛,孩子通過觀察畫面,結合成人的講述乘碑,依然能夠看懂圖畫書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挖息。
這張圖是眼動儀記錄下來的,3歲孩子在觀察《好餓的毛毛蟲》書中畫面時眼睛移動的軌跡兽肤。
(圖片來自周兢教授的研究)
下面這張圖是眼動儀記錄下來的套腹,6歲孩子觀察同一頁內(nèi)容绪抛,眼球移動觀察畫面的軌跡。
(圖片來自周兢教授的研究)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3歲孩子閱讀時电禀,視覺觀察范圍比較狹窄睦疫,6歲孩子由更寬的眼球移動軌跡,能夠關注到文字鞭呕。因此蛤育,周教授提出,孩子的閱讀葫松,經(jīng)歷了從讀圖畫慢慢走向自覺的讀文字瓦糕。
圖畫對于孩子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價值,形象生動的圖畫不僅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腋么,而且能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咕娄,對孩子想象力、觀察力的培養(yǎng)都有著重要價值珊擂。
誤區(qū)3?小寶寶不會看書圣勒,只會搞破壞
有一位朋友跟我吐槽說态秧,“寶寶(一歲半)拿到書根本不翻查刻,拿到書又撕又咬,又拽又扯于宙,完全是把書當作玩具扛稽,新買的書不到兩天全壞了”吁峻。
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xiàn)都是一種閱讀準備行為在张。
書對于小年齡段的寶寶來說就是一個玩具用含,在撕、咬帮匾、扯啄骇、拽、扔的行為中瘟斜,寶寶通過嘴巴缸夹、手與書進行一次次“接觸”,就會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原來書這么好玩哼转!這也為孩子正式的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明未。避免孩子將書撕毀,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布畫書壹蔓,也就是布制的圖畫書。
誤區(qū)4?期待閱讀效果能立竿見影
一些父母對閱讀有著較高的期待猫态,希望孩子閱讀完一本書佣蓉,能夠立馬學會一本本領披摄。比如,看到孩子非常喜歡書中的熊寶寶勇凭,立馬對孩子說“你看疚膊,熊寶寶真棒,吃飯從來都不挑食虾标。你也像它一樣寓盗,等會吃午飯的時候不要只吃肉肉,不吃蔬菜璧函,好不好傀蚌?”沒想到寶貝吃午飯的時候,仍舊不吃一口青菜蘸吓。于是善炫,萌生閱讀沒用的念頭。
閱讀的效果通常都是潛移默化的库继。閱讀的時候箩艺,孩子并不一定能做出和故事情境中一樣的,你所期待的好的行為表現(xiàn)宪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艺谆,你會在生活中驚喜地發(fā)現(xiàn)閱讀對孩子的影響。
誤區(qū)5?“放羊式”閱讀方式
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在家里放上幾本書拜英,孩子就會自發(fā)喜歡看書擂涛。可是聊记,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撒妈,只給孩子書,對于孩子閱讀興趣和能力其實幫助不大排监,關鍵在于家長是否參與孩子的閱讀狰右,跟孩子之間有沒有進行互動的閱讀。
2003年舆床,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者在幼兒園做的實驗結果棋蚌,發(fā)現(xiàn)只有互動閱讀,孩子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最大提升挨队。
互動閱讀不僅僅是閱讀圖畫書中的內(nèi)容谷暮,更重要的是閱讀背后,孩子健康的情感盛垦、良好的社會性湿弦、認知、語言腾夯、閱讀習慣以及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颊埃。在女兒成長過程中蔬充,我時常參與她的閱讀過程,我們一起討論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班利、欣賞繪本的圖畫饥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書本成為我陪伴女兒罗标、和女兒一起游戲的道具庸队。這種互動式的閱讀讓她有了一個快樂的閱讀體驗,她讀書也更加主動闯割、專注彻消。
誤區(qū)6?“道理總結式”閱讀
你會不會在給孩子講完故事之后,習慣性地總結一下故事中蘊含的道理纽谒?比如证膨,讀完《狼來了》的故事,迫不及待地告訴孩子鼓黔,我們不要撒謊央勒,做一個誠實的人。如果父母在給孩子講完故事后澳化,都要總結一個道理崔步,就好比給了孩子一個“標準答案”,限制了她的想象缎谷。
讀完《三只小豬》的故事井濒,你可能會覺得大灰狼是可惡的、很壞的角色列林,但是如果你讀了《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瑞你,從大灰狼的角度來看三只小豬的做法,又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希痴。
所以者甲,同一個故事結果,站在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結論砌创。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讀完一個故事的時候虏缸,請不要急于告訴他們,這個故事教給我們什么道理嫩实,而可以嘗試啟發(fā)他們刽辙,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來看,有什么不一樣甲献?甚至可以代表不同的立場宰缤,直接來一場辯論。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總結出來的道理撵溃,超乎你的想象疚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