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位抑郁癥患者來同我交流楣导,說起自己患病的起因,是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親人都不幫助自己。而自己卻在之前對他們不薄睬愤。他們想不通光督,積怨以病映跟。
我很理解他的怨懟,因為我也曾經經歷過這種抑郁。我認為一位“應該”公正的人就是徇私做假,我認為一位“應該”清楚真相的人就是故意假癡不癲。就像“應該”照顧我的親人不照顧我一樣告私,所有的問題蜀撑,其實都發(fā)源于我們認為的那個“應該”贴铜。
就像你突然遇到那次困難轩褐,一個路人沒有幫助你一樣拗踢,你不會去怨懟他君纫。因為你沒有他“應該”幫助你的預設舒帮,但你對自己的親人有ta“應該”幫助自己的預設在。以及,自己善待過的人就“應該”對自己很仗義的預設在。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應該”是真的嗎?親人真的“應該”在自己困難時必須援助嗎?你付出過的人就必須“應該”對你付出嗎?這是誰告訴你的呢?
我們很多困擾搔课,其實是源于我們讓自己活在了一個幻相的世界里。以為世界或別人“應該”是個什么樣子蔗牡。但是你有沒有一雙智者的眼睛黔攒,去真實地看到過這個世界赏胚。去看清每個人的真實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你想要明白真實的世界,還是堅持你的設想?
不管是什么原因舌涨,生活中總有一些事舵鳞,會啟動你的痛苦體驗。這不一定是壞事背伴。我在抑郁的康復過程中掷倔,逐漸開始明白他不是我想像中的那個人凛虽。我也希望這次經歷帶給你的至非,不全是壞的東西。這常常是苦難帶來的意義。清晰準確的認識,不加想當然的期待淮悼,切合實情及不帶幻想的心理準備鲤屡,是我們在世上生活的智慧堰汉。
-END-
【原創(chuàng)文章伟墙,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高松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中國科學院婚姻與家庭指導師
長期專注抑郁癥心理咨詢
婚戀與情感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