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歡看到物理的原理被附會到“人生哲理”上。不過有一條知名的物理規(guī)律倒是自帶哲理范兒悠瞬,讓人不聯(lián)想都不行们豌。就是熵增原理,它有一種表述如下:
孤立系統(tǒng)的熵永不減少浅妆。
或者說:孤立體系中熵總是向著增加方向變化望迎。
但是在這里更加感興趣的是它的微觀本質表述:
孤立體系中自發(fā)過程進行的方向總是從有序性高的狀態(tài)(熱力學幾率小的狀態(tài))向無序性高的狀態(tài)(熱力學幾率大的狀態(tài))進行, 而平衡態(tài)則對應著最無序(熱力學幾率最大)的狀態(tài)。
比如凌外,氣體分子的熱運動辩尊,流體中幾種成份的相混合等等,都是向著混亂度增加即熵增加方向發(fā)展康辑,最終達到平衡的摄欲。
上面有個限定是“孤立系統(tǒng)”轿亮,如果對于開放系統(tǒng),由于同外界有物質能量的交換胸墙,使系統(tǒng)熵也要發(fā)生變化我注,稱之為熵流。開放系統(tǒng)在從外界得到足夠負熵流的條件下迟隅,可以向著有序但骨、規(guī)則的方向演化。
先聲明下面講的東西不排除跟熵增原理有物理上的聯(lián)系智袭,但主要只是在做比喻奔缠。
我們的社會如果沒有道德、宗教吼野、法律等規(guī)范約束校哎,也會自發(fā)地向混亂度增加的方向發(fā)展。
如果把人類及其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當成一個更大的系統(tǒng)來考察箫锤,則人類和人類社會的進化和發(fā)展是以自然環(huán)境的混亂度增加為代價的贬蛙,所以人類社會向著有序化演變也并不違背熵增加原理。
啰嗦了半天谚攒,只為了引出題目:當我們放棄自制同時沒有從外界接受約束(“負熵流”)時阳准,是一定會向著混亂失序的方向滑去的。正如古語曰:“從善如登馏臭,從惡如崩野蝇。”在我的理解中括儒,這里的“善”“惡”倒不一定是道德意義上的绕沈。
這時可能有兩種傾向的聲音出現(xiàn):“雞湯”或“勵志”。但是兩種對于扭轉熵增都不太好使帮寻。
“雞湯”告訴你要享受此在的風景乍狐,眼前的愉悅,做自己喜歡的事固逗;“勵志”告訴你要跳出舒適區(qū)浅蚪,抓緊時間提升自我,更高的山頭才有更好的風景烫罩。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更高級的表述惜傲。
這兩種說法都不無道理,甚至未必矛盾贝攒。
但它們真執(zhí)行起來往往難以為繼盗誊。因為人一般既有自強不息的需求,也渴望輕松自在的心境。所以如果你選擇“雞湯”哈踱,很快會有機會被“勵志”當頭棒喝荒适;選擇“勵志”,又容易轉瞬投入“雞湯”的溫暖嚣鄙。
它們有什么問題呢吻贿?“雞湯”一般告訴你可以享受閑適,但是沒把“閑暇”和“懶惰”區(qū)別開來哑子;“勵志”告訴你不能懶惰,但是有張無弛不能持久肌割。
說到閑卧蜓,我們馬上想到氣定神閑、從容不迫把敞,但是這種感覺是懶惰能夠帶來的嗎弥奸?絕不能。上面說了奋早,懶惰帶來的是混亂盛霎,是倦怠,是淪落耽装。這種淪落感是內心對于自我意志力的否定愤炸。
古詩詞里有很多描繪“懶”的美妙意境,其實說的不是懶掉奄,還是閑规个。課本里學過那句“懶起畫蛾眉”,這種慵懶的美感也不是放任熵增加能夠實現(xiàn)的——不妨自行腦補一個邋遢女人的畫面姓建,你大概不會喜歡她的“懶”诞仓。
懶惰的時候可能會想著“能啥也不干”就好了,但其實在懶惰狀態(tài)當中的人并不是啥也不干的速兔。有時在焦慮墅拭,因為事情終歸要做。有時在為自己的懶惰尋求心理的安慰涣狗。一點也沒落著閑谍婉。
懶惰滋生其他惡德。懶惰的本質是希望不勞或少勞而獲屑柔。自己想不勞而獲屡萤,也樂于傳播不勞而獲的訊息。所以懶惰的人樂于吐槽“專家”掸宛,吹捧“民科”死陆,相信“大師”。
勤快的人反而可能是個從容的人。處處領先外界給出的要求一步措译,就很容易實現(xiàn)絕大部分時候的“不迫”别凤。
閑是有意義的。不閑领虹,人生之目的规哪,宇宙之美觀,均無瑕顧及塌衰。
閑暇不是虛度光陰诉稍。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都和閑暇密不可分。牟宗三先生在《為學與為人》中說到:“這一門學問究竟能不能夠進到你的生命的核心里面去最疆,究竟能不能夠將來從這個生命的核心里發(fā)出一種力量來吸收這個東西……”這一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杯巨,生命有其自然規(guī)律。一味追求效率努酸,在完成物的極大豐富的同時可能也完成了對人的異化服爷。
所以重點是找到并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既不放任也不壓榨自己获诈,而是“負熵流”的輸入和自發(fā)“熵增”的趨勢達到平衡仍源,于是可以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