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兩種人不會困惑:智者和笨蛋。前者洞悉世間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躏碳,體察人情社會的根源本質搞旭,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正常的現象;而后者菇绵,以為自己是前者肄渗。對這兩種人講道理是多余的,智者都懂了,笨蛋不懂卻堅信懂了——中間狀態(tài)的人似懂非懂并且知道自己不太懂脸甘,于是才有困惑——困惑是件不算太壞的事情恳啥,那至少表明我們不是笨蛋。
? ? ? 最讓人困惑的事情之一丹诀,想必是那些相同條件下钝的,得出了相反結果;而在相反條件下铆遭,又得出了相同的結果硝桩。這種看似沒有因果關系的情況讓我們無所適從,也失去了對環(huán)境把控的自信枚荣,進而心態(tài)失衡碗脊。
? ? ? 比如有統(tǒng)計數據說,54%的美國總統(tǒng)和英國首相出自單親家庭橄妆,這個數字遠高于正常英美單親家庭的比例衙伶。按理說單親家庭對孩子來說是個巨大的災難祈坠,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能夠成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已屬萬幸矢劲,為什么實際情況卻是更為優(yōu)異呢赦拘?
? ? ? 萬維鋼在《萬萬沒想到》一書中就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單親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肯定的芬沉,區(qū)別在于這個孩子在困難面前是挺過來了躺同,還是倒下了?挺過來的孩子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丸逸,他們將因為戰(zhàn)勝困難而變得異常強大蹋艺;而倒下的孩子很不幸,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失敗者黄刚,比正常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更脆弱捎谨。這也應了那句話:苦難,強者的無價之寶隘击,弱者的無底深淵侍芝。
? ? ? 另外,35%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埋同,以及我國歷史上的孔子州叠、孟子、成吉思汗凶赁、歐陽修等等一大批名人都是生活在單親家庭咧栗,也更加印證了這個觀點——壞事,有時反而是好事虱肄。好事變壞事的事情也俯首皆是致板,不需要一一列舉彬向。當然镀裤,多數情況是徙融,好事就是好事崭参,壞事就是壞事。
? ? ? 那么當下的事少欺,如何來判斷它是好事還是壞事呢蹂窖?這并非難以判斷智听,而是無法判斷根欧。這就像量子理論中"薛定諤的貓"怜珍,既是活貓又是死貓,打開盒子之前不是不知道答案凤粗,是根本沒有答案酥泛。好與壞同樣也是一種疊加的狀態(tài),到底是好是壞,那要看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柔袁。
? ? ? 走了霉運呆躲,如果接下來時來運轉,之前的就叫做“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瘦馍;如果接下來一直走霉運歼秽,之前的就叫做“福無雙至应役,禍不單行”情组。執(zhí)著信念,如果接下來成功了箩祥,那就叫"有志者事竟成"院崇;如果屢敗屢戰(zhàn)仍屢敗,那就叫"不撞南墻不回頭"袍祖。求人幫忙底瓣,別人幫了,那就叫"一個好漢三個幫"蕉陋;沒人幫你捐凭,就變成"求人不如求己"。
? ? ? 所以凳鬓,如果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茁肠,對當下的事情下結論就是胡說八道。不過如果下了結論缩举,那也代表了你的心態(tài)是樂觀還是悲觀垦梆。
? ? ? 張愛玲還說過: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仅孩。娶了紅玫瑰托猩,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辽慕,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京腥;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溅蛉,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公浪。這種情況下的好與壞就更難評判了。
? ? ? 做記者那會兒温艇,主編對新聞做過評判:必須有明確立場因悲!好人有點壞,壞人也挺好是不行的勺爱,誰好誰壞得一目了然晃琳,絕不能讓兩邊都有道理。這不是主編的思維狹隘,而是讀者的素質所限卫旱,報紙能賣出去才是硬道理人灼。
? ? ? 有文章指出,90%以上的人都是簡單的思維方式顾翼,事情非黑即白投放,沒有中間狀態(tài)。這種認知模式不費腦子适贸,就像只會算加減乘除的計算器灸芳,總能得出確切的結果。而如果給他們一些復雜的參數做干擾拜姿,他們的腦子估計就要冒煙了烙样。因此為了保證腦袋運行流暢不發(fā)熱,大多數人下意識地拒絕復雜的思維方式蕊肥。
? ? ? 人們還是希望當下就能做出判斷谒获,沒有耐心去等接下來的事情發(fā)生,也無法接受一個問題居然沒有答案壁却。答案必須要有批狱,立刻而且簡單、明確展东。
? ? ? 我想這跟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脫離不了干系赔硫。老師們熱衷于告訴唯一的答案,理科也就罷了琅锻,語文和歷史竟然也不允許有與標準答案相左的想法卦停。在一個沒有討論和爭辯的學習環(huán)境中長大,獨立的思想便很正常地成為鳳毛麟角恼蓬。這種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愚化教育惊完。
? ? ? 曾刷爆朋友圈的一篇《寒門再難出貴子》讓很多人唏噓不已,許多人將其作為自己生活不如意的根源处硬。我的疑問是:“富不過三代”怎么解釋小槐?這世上最簡單的事情之一,就是為失敗找借口荷辕。
? ? ? 獨立的思考是需要勇氣的凿跳,你需要習慣無人理解的與眾不同,需要面對缺乏邏輯的語言暴力疮方,還需要接受被SB當成SB控嗜。這樣,你才具備了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素質骡显,心靈才會因為濾去了雜質而變得通透疆栏。
? ? ? 好與壞曾掂,其實都是人為強加的概念,只是為了便于理解壁顶,卻并不符合事物本質珠洗。任何事情本身并無好壞,那只是一種狀態(tài)若专,它與其他的事情進行隨機的組合许蓖,然后會形成另外的狀態(tài)。如果非要用好壞來分析一件事调衰,那從一開始便脫離了本質膊爪。我們常常急著下結論,這是一種靜態(tài)的思維窖式,而我們一直處于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蚁飒,怎么能夠有一個確切的、最終的結論呢萝喘?
? ? ? 那么又產生了另外一個疑問:如果一件事很難定性,又是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琼懊,那么面對當下的選擇阁簸,是否怎樣都不能算作錯?我的回答是:沒錯哼丈!那怎么選都一樣嘍启妹?如果回答還是"沒錯",那就變成了徹徹底底的書呆子了醉旦。
? ? ? 理論只是常識的注解饶米,而不應該違背常識。在任何一種當下的選擇中车胡,都有相對最優(yōu)的選擇檬输。
? ? ? 比如跳下山崖有兩種結局:一個是摔死;另一個是摔不死并撿到武功秘籍匈棘。那么丧慈,有一天兩個人來到懸崖邊,一個跳了主卫,一個沒跳逃默,哪個人的選擇對呢?毫無疑問沒跳的選擇是對的簇搅,跳完不死還能恰巧撿到秘籍完域,這是萬中無一的狗屎運——不能把運氣作為你選擇時的依據。
? ? ? 能否做出最優(yōu)選擇瘩将,取決于眼界吟税、智慧关噪、信息等等,還有運氣乌妙。后者不可掌控使兔,我們能掌控的只有前者。如果你的失敗只是因為運氣不好藤韵,那你一定是個NB透頂的人——但從未見過NB透頂的人說自己失敗全是因為運氣不好虐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