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養(yǎng)老院辱魁,
大家腦海中可能會浮現(xiàn)這樣一幅畫面:
在城市的邊緣烟瞧,中規(guī)中矩的建筑
整齊劃一的房間,老人望向窗外思索染簇,
遠離親人参滴,似乎與這個世界隔絕。
的確锻弓,
相對于溫馨和睦的家庭砾赔,
青春活力的校園,
以及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弥咪,
養(yǎng)老院那么容易被忽略过蹂,
很多老人就這樣在寂寞的一隅,
兀自消耗完余生的時間聚至。
但總有人愿意為這些老人做出改變酷勺,荷蘭一家名為Humanitas home的養(yǎng)老院,就想出了一個絕佳辦法扳躬。
2012年荷蘭政府停止了80歲以上老人非迫切需要的護理費用脆诉,而此時正逢阿姆斯特丹房價高漲,每個學生租房月均要花掉410美元贷币。
這對于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黨來說击胜,無疑是天價,即便勉強付得起房租役纹,這個價錢也只能租到局促昏暗的房間偶摔。
在國內(nèi)護理經(jīng)費面臨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養(yǎng)老院想到了一個主意:把養(yǎng)老院多余的房間租給學生促脉,不收一分房租辰斋。
可天下哪會有免費的午餐?房子能免費住瘸味,但每月要花30個小時陪護這里的老人宫仗。
每月30個小時,真的很短旁仿,平均一天才一個小時藕夫。在這段時間,你可以陪老人散步枯冈、騎車毅贮、閱讀,或者教他們玩電腦尘奏,甚至在墻上涂鴉都可以···
很快滩褥,死氣沉沉的養(yǎng)老院發(fā)生了改變。
Jordi在學校是個把妹達人兼段子手罪既,他經(jīng)常一句話就把老人逗得前仰后合铸题。當然靜下來的時間,他也會為奶奶深情彈奏一曲琢感。
Mentink電腦玩得不錯丢间,恰好爺爺想學點新東西。教了一段時間驹针,爺爺就自豪地宣布“我已經(jīng)會瀏覽網(wǎng)頁烘挫、收發(fā)郵件、還學會了視頻聊天柬甥∫”
Daniel則直言不諱道:最初來這,是因為討厭學校又黑又臟的房間苛蒲,也因為這里不用付房租卤橄,但現(xiàn)在我卻喜歡上了和老人們在一起。
他們就像自己的爺爺奶奶臂外,只需要付出一點點的耐心和時間窟扑。陪他們聊會天,看會電視漏健,做點手工嚎货,聽會音樂,或者什么都不做蔫浆,聽聽他們的故事和抱怨殖属。
“他們需要的真不多,
傾聽瓦盛,一點陪伴洗显,
僅此而已√犯龋”
26歲的Park和87歲的Porry墙懂,現(xiàn)在已成了忘年交,“剛開始我們不知道要說什么扮念,做什么损搬,但一段時間下來,我發(fā)現(xiàn)奶奶的世界并不是我們想象的封閉隔絕柜与,漸漸地我們無話不談巧勤,感情也越來越深∨埃”
這種隔代溝通的模式颅悉,
很快便受到大家的歡迎,
前來入住的學生越來越多迁匠,
老人臉上也每天掛著笑顏剩瓶。
但有件事卻不得不面對:死亡驹溃。這在養(yǎng)老院再常見不過,然而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延曙,這么近距離地面對死亡豌鹤,還是給他們帶來了很大“沖擊”。
有人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枝缔,隨意揮霍青春布疙,日夜顛倒的生活。生命的脆弱和轉(zhuǎn)瞬即逝愿卸,讓他們懂得要有意義地活在當下灵临,珍惜現(xiàn)在的每一天。
在這里趴荸,年輕人為老人帶來快樂和新鮮的世界儒溉,幫他們排解孤獨,老人們則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經(jīng)驗发钝,提醒他們生命的可貴睁搭。兩者完美互補對接。
如果說年輕人住進養(yǎng)老院是被逼無奈笼平,
那把幼兒園建在養(yǎng)老院則更是冒險园骆。
美國西雅圖的ILC(代際學習中心),就大膽地把幼兒園放在了養(yǎng)老院寓调,結(jié)果卻出乎意料锌唾。
代際學習中心,即跨帶交流學習中心
每周開放5天夺英,
當一個個小天使走進養(yǎng)老院晌涕,
這里瞬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們主動走上來痛悯,小手握著奶奶的大手
和爺爺奶奶們一起做飯余黎、吃飯
手工
畫畫
游戲、跳舞载萌、聊天……·
養(yǎng)老院的負責人回憶道:孩子沒來之前惧财,老人們每天過得暮氣沉沉,除了吃就是睡扭仁,毫無生機可言垮衷,說不好聽點,看得人都有點絕望乖坠。
但當孩子們走進了養(yǎng)老院搀突,和他們手牽手,一起做游戲熊泵、跳舞仰迁、唱歌···老人個個變得神采飛揚甸昏。
“這兒的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原來每個老人都有十八般技藝”徐许。
而老人們也毫不吝嗇地把孩子們
當成自己的孫子孫女來寵愛筒扒。
完全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玩得其樂融融
最初娃兒們的父母绊寻,可不是奔著這里的老人而來,他們看中的是代際學習中心雄厚的師資力量悬秉。
然而短短一年的時間澄步,父母就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了極大的改變,跟老人的相處和泌,讓孩子們學到了在普通幼兒園村缸,永遠學不到的東西。
CNN說道:代際學習不僅讓孩子掌握了多種技能武氓,更重要的是老人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梯皿,收獲了歡笑,肯定了自身的價值县恕。
而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殘障老人东羹,了解到老化的過程,他們還明白了“成年人也需要幫助”忠烛。
2015年6月属提,好萊塢電影制片人艾文教授,被孩子老人的故事打動美尸,自掏腰包為他們拍攝了4分42秒的紀錄片冤议。
紀錄片名為《Present Perfect》,主角就是這幫孩子和老人师坎,孩子們純凈如水恕酸,未來對他們來說充滿無限可能;老人們經(jīng)歷頗豐胯陋,但已邁入重重暮年蕊温。
紀錄片通過時間的重疊,讓人們意識到代際的分割給人類帶來的巨大損失遏乔,同時寓指當下寿弱,成年人的困境與掙扎。
紀錄片同樣定格了一個個暖人瞬間按灶。
老奶奶坐在輪椅上症革,
看到“折騰”了一會的小家伙滿頭大汗,
想為他解開胸前的扣子鸯旁,
費了好大的力噪矛,還是放棄了量蕊,
“現(xiàn)在我連這個也做不來了⊥Оぃ”
還有一個叫Max的小男孩残炮,遇上了約翰老人,老人想問他的名字缩滨,但由于聽力極大衰退势就,記憶力也不好。
于是出現(xiàn)了下面一番對話:
Hey脉漏,Honey苞冯,What`s your name ?
Max。
Mack?
Max。
Oh,Matt孵奶?
Max...Max。
Matt皇忿?
Max。
Oh坦仍,Match鳍烁。
No,Max繁扎。
Match老翘。Oh,Match锻离。
約翰一直想搞清楚小男孩叫什么铺峭?但他還是錯誤地認為他叫Match。Max并沒生氣汽纠,而是一遍遍地耐心回應老人卫键。告訴他,自己叫Max虱朵。
這樣暖心的場景還有很多莉炉,
然而生活不只有暖陽,
它同樣有冰冷心痛碴犬。
在艾文教授拍攝的2012絮宁、13年間,有兩位老人相繼離世服协,“我不想僅要美好的绍昂、烏托邦式的畫面,生活是美好的,但它也是真實的窘游。
我們都該了解死亡是什么樣子唠椭,才能真正懂得如何面對∪淌危”
而懵懂的孩子似乎也明白贪嫂,人終有老去的一天,自己的父母同樣如此艾蓝,老去并不可怕力崇,難能可貴的是純真而美好地坦然應對。
他們最大相差近90歲赢织,
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亮靴,
卻成了彼此最親密的朋友、家人敌厘。
老與幼,
大手小手交疊朽合,
世界仿佛在這一刻俱两,
復歸美好而純真。
每當孩子們放學時曹步,爺爺奶奶排排坐好宪彩,眼中滿是不舍,揮手囑托幾句送別讲婚。
有的老人甚至會忍不住掉淚尿孔。
艾文教授坦言:老人的經(jīng)驗和智慧是孩子享用不盡的財富,如果不能傳承下去筹麸,對社會而言是極大的損失活合。把幼兒園搬進養(yǎng)老院,是讓老人再次融入社會的偉大壯舉物赶。
《美國醫(yī)學會雜志》上也曾刊登一篇文章白指,研究者為觀察孤獨癥對60歲以上老人的影響,對4.5萬人先后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酵紫。結(jié)果顯示告嘲,孤獨的老人在完成日常活動(如穿衣服和洗澡)奖地、上肢活動橄唬、走路、爬梯子時存在困難参歹,患高血壓仰楚、糖尿病、心臟病、抑郁癥的幾率高缸血,死亡率也更高蜜氨。
孤獨癥還會影響人的免疫系統(tǒng)。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捎泻、戴維斯分校以及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飒炎,孤獨癥會導致白細胞等單核細胞出現(xiàn)異常,使人體抵制外界感染的能力下降笆豁。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卡西波建議郎汪,孤獨老人要多和朋友相處,積極參加家庭聚會闯狱,擺脫惡性循環(huán)煞赢。(源自《生命時報》)
把幼兒園搬進養(yǎng)老院,就這樣神奇地治愈了老人的孤獨癥哄孤。這種模式在美國也大受歡迎照筑,如今已有超過500家養(yǎng)老院采用了這一模式。
國際上通呈莩拢看法是凝危,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shù)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shù)的7%晨逝,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蛾默。
我國早在2015年老齡化人口就超過15%,這種幼兒園+養(yǎng)老院的模式捉貌,同樣有可借鑒之處支鸡。
當過去與現(xiàn)在,
在時間的河流中交織趁窃,
當人生的初始牧挣,
遇上人生的結(jié)尾,
分享互助醒陆,彼此給予浸踩,
老與少同樣可收獲各自的樂趣。
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藝非凡
版權(quán)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