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講座《唐詩給后人設置的障礙》精彩回顧:
可能有一些人認為粒蜈,先將詩意表達出來刻获,再將全詩按格律音韻進行調整修改,對個別字進行置換鹦赎,就能達到詩意不變而合乎格律的要求了。實際情況可能不是這樣误堡!我自己試著這么做過古话。真不行!出來的東西常常很別扭锁施,掩飾不住的技法殘缺或生拼硬湊的痕跡很明顯陪踩!
唱歌、吟詩悉抵、填詞肩狂、編劇、寫小說姥饰,這種概括的說法正好直指不同類型的文學形式的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邓現(xiàn)在的人一律改成寫了,就是坐在家里埋頭苦于寫歌列粪、寫詩审磁、寫詞、寫劇本岂座、寫小說态蒂,什么都寫,所以弄不好這些事费什。
這個最有可能是格律詩和詞斷代的終極原因钾恢!據(jù)考證,唐詩是有配樂的鸳址。叫“燕樂”瘩蚪,而且有“二十八調”之豐富。宋代的詞就更明顯了稿黍,每首詞的詞牌名就表示配樂曲子的調式疹瘦。元曲就不用說了,直接就是帶唱腔的戲文的變形闻察。
我認為拱礁,“燕樂”失傳的時候,可能就是格律詩不再有新作的開始辕漂。這個我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jù)資料呢灶。只是我的一種猜測。在為唐朝結束時钉嘹,中原政治經(jīng)過了五代更替鸯乃,長安的燕樂已沒有演出場合了。取而代之的是民間小調跋涣。即宋詞的曲牌調式缨睡。這方面另做研討。
現(xiàn)代人寫詩陈辱,首先從文字表達上已與唐詩不同奖年。唐詩用單個字做表達單元,出現(xiàn)兩字一詞時沛贪,總會讓人讀到新意與特別的設計之妙陋守。而現(xiàn)代詩大多以詞做表達單元。特別的是還不能生造詞匯利赋!兩相一比水评,本質不同啊媚送!
從漢語言發(fā)展的情況來看中燥,早期書面文言文由于記錄不便利,主要是受文章載體所限制塘偎,表達的意思常用很簡捷的語言音節(jié)疗涉,一個字往往有很精準的概念表達,來不得羅索吟秩。但虛字的運用很廣泛博敬,“之乎者也然焉哉”到處都是,難道刻這些字不費力費料嗎峰尝?把這些虛字從文章里去掉偏窝,不能完整地表達語言的意思嗎?我覺得不是武学〖劳《詩經(jīng)》里的很多詩中都很少有虛字,使人難以看明白的都是那些實詞的字所表達的東西讓今人陌生火窒,從而產(chǎn)生了閱讀與理解的困難硼补。因而我感覺,古詩的語言更接近當時人們說話的語言習慣熏矿。文章卻不是已骇。那時的文章更像是文人們書面寫作的習慣而養(yǎng)成离钝。這情況跟現(xiàn)在的人們寫文章的習慣差不多,總在講究著什么褪储,大概就是文采吧卵渴。可問題恰恰出來了鲤竹。普遍上看來浪读。詩的文采要比文章稍高一些。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矛盾:從口語而來的詩比文章更有文采辛藻,這是什么道理碘橘?于是,對于詩的語言的養(yǎng)成就是一個可以追索的問題吱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