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幽”是個古老的神話概念,“九”為至尊畏铆,象征極限,“幽”是黑暗吉殃,亦是地界——地底最深處及志,黑暗的極限片排,是為九幽。
在被佛教“輪回”概念侵染之前速侈,我們的神話里沒有“靈魂之死”率寡,不會有名為孟婆的鬼神奉上一碗必飲的忘魂湯,消抹人之一世所有的存在痕跡倚搬。人的靈魂離開肉體后冶共,可以保留著生前記憶,收歸于泰山府君每界。屆時捅僵,喪失生命之色的亡者們將永歸幽暗,生活在黑水畔名為“幽都”的國度里眨层,不生不滅庙楚,超越生死。
可惜的是趴樱,神話里現(xiàn)存的關(guān)于“幽都”的故事馒闷,卻戛然于此了。幽都之民空負(fù)骨架叁征,卻沒有面目神態(tài):一個平行于塵世的時空纳账,一群來自塵世而歸于幽暗的“鬼”,他們有著異于常人的生命狀態(tài)捺疼,卻蒼白如紙疏虫、模糊如頹朽壁畫。我一度渴望知道更多關(guān)于他們的生活行跡啤呼,但大部分只是流于一個概念:或通體玄黑卧秘、或無心無骨、或一目一足……然而故事不能只有概念官扣,故事里的人也不能空有設(shè)定翅敌。身為看故事的人,我自然更希望被情節(jié)所引誘醇锚、被情感所觸染。
所以就有了我與《九幽》的相逢——八個平行存在的“幽都”坯临,八個異于人類的族群焊唬,存在于此的鄭紅衣和沈初時,他們進(jìn)行著悲喜哀樂看靠、沉浮起落……
于我而言赶促,太迷人了。
這場際遇的開始挟炬,我是把《九幽》當(dāng)做神話延伸的讀物來看的鸥滨。志怪迷離嗦哆、幽玄夢幻,是我最初的閱讀訴求婿滓。
喜人的是老速,《九幽》確有這種神話氣質(zhì)。在幽異的世界觀里凸主,我總能讀到一些俗世的煙火氣息橘券,它們與非人的詭譎設(shè)定相互勾纏,從而生成了神話獨(dú)有的迷人味道卿吐。
比如“歌島”旁舰,三千年一沉,三千年一浮嗡官,島眾不生不滅……這不正是亙古傳說里的不死民嗎箭窜? 他們生活在“幽都”,難為世人所見所遇衍腥,永生永恒磺樱,只有來,沒有去紧阔。
古老的神話留下的只言片語只能提供一個概念坊罢,美妙而蒼白。
但逍遙獸賦予了這個概念一種來復(fù)得擅耽、去又失的情感活孩、以及一個有血有肉的圓滿,即使它是一個悲劇乖仇,然還是無法抗拒的擊中了我——在“歌島篇”中憾儒,沈初時與“不死民”鄭紅衣的相遇相愛與相離,充滿了不可違逆的宿命感乃沙。就像一段寓言起趾,主題依舊是逍遙獸的“愛與愛不得”,但由于神話概念的介入警儒,這段情感故事训裆,多了一分濃稠的悲劇意味:歌島之人永生,視塵世之人如夏蟬蜉蝣蜀铲。
永生的概念自古有之边琉,也是人類自古的追求之一。在逍遙獸的筆下记劝,那群不死民卻不見得極盡歡樂变姨。以鄭紅衣為代表的一群擁有無限生命的人類,他們的靈魂里仍然沉睡著情欲的種子厌丑,因?yàn)槿烁癫粶缍ㄅ罚橛匀簧罡癫幌裆裨捓铩坝亩肌钡淖用駛冇婧牵克麄儽A袅松暗挠洃洠础拔摇敝烁瘢瑓s失去了塵世的一切砍鸠。人格里的情欲扩氢,一旦施與陽光雨露,便會瞬息刺破體表睦番,予以痛和無可奈何类茂。塵世之人沈初時尚可遺忘,歌島眾生卻會一痛再痛托嚣,輪回不絕巩检。
無怪乎神話的最后會出現(xiàn)遺忘之神孟婆——對于不滅的靈魂而言,累世的失去實(shí)在太無解了示启【た蓿“前世今生”既然已成信仰,何必非要去思索永生歲月里的虛無呢夫嗓?逍遙獸在“風(fēng)間篇”之后寫道:“讓夏蟲得知冰雪的存在迟螺,是很殘忍的∩峥В”同理矩父,讓只有百年壽命的人類得知永生后的虛無,一樣是件殘忍的事排霉。何況三千年之久窍株,滄海桑田。
歌島眾生的痛苦還在于攻柠,他們被囿于一方天地不得出球订,但實(shí)際上,倘若人類真有三千年的壽命瑰钮,地球未必不是一方囚籠冒滩。只不過小說的神話概念讓鄭紅衣的無奈過于決絕,畢竟作者意不在完成一篇嚴(yán)謹(jǐn)?shù)恼軐W(xué)論文浪谴,關(guān)于愛情在恒久歲月里暫時而循環(huán)往復(fù)的困境开睡,我大概感受到了一些。
逍遙獸的在《九幽》中的神話概念似乎是自發(fā)性的苟耻,是所有故事的發(fā)源篇恒。多數(shù)神話為自然界極致狀態(tài)的反映,從“歌島”到“焚舟”梁呈,所繪的愛情婚度,無一不是這種極致狀態(tài)下的悲務好亍:有的源于未知官卡、有的是遺傳的詛咒蝗茁、有的甚至是造物主的紕漏、以及人性的無解和宿命寻咒。
有趣的是哮翘,在八篇被賦予神話概念的故事里,卻不存在任何一個完全被“神性”支配的人格毛秘》顾拢或者說,每個出場的初時紅衣叫挟、葉暗花明艰匙,他們的人格時刻都在被原始欲望所擺弄著,哪怕“歡國篇”“靜川篇”“方寸篇”中抹恳,近“神”的鄭紅衣們员凝,她們哪怕身負(fù)一個世界的生死存亡,卻仍然在情欲里奮不顧身奋献、難以自持健霹。于是,我以為逍遙獸并不是在寫某些人的前世今生瓶蚂,而是有意觀照了以“愛情”為區(qū)間的所有人糖埋。被那支源于本能的箭射中后,管你如何神通廣大變幻莫測窃这,都會剎那間鮮血淋漓瞳别,照見雙方的白骨森森。
所以钦听,我一度揣測作者的嗜血本性洒试,如何得讓這種宿命的相遇相傷反復(fù)無常,如何能讓自己在每一場悲劇里朴上,堅(jiān)持著“愛不得”的剖析和闡釋垒棋。讓讀者被不斷撞擊而眩暈,頭疼得很痪宰。
因而讀完“焚舟篇”叼架,看到沈初時和鄭紅衣的相互解脫,我一度懷疑逍遙獸信教了衣撬,不僅是篇中大量佛理闡釋帶來的錯覺乖订,還有這場“愛不得”的宿命中,作者恍然放手的釋然和舒朗具练。
當(dāng)然乍构,九年的時光足以改變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看法,何況是堪稱瞬息萬變的愛情扛点。所以閱讀《九幽》的另一種趣味所在哥遮,即從中捕捉到了一個寫作者岂丘,以年為單位,不斷質(zhì)變的過程眠饮。
我相信這是一個積極的過程奥帘,即使逍遙獸總會在每一篇的末尾,傾訴自己這種高密度寫作的逼人摧心仪召≌#可為什么依然是積極的呢? 我認(rèn)為扔茅,故事背后的逍遙獸已旧,是在逐漸給予這些“不可能”的愛情,以自己潛移默化地認(rèn)可的召娜。 “歌島”评姨、“情冢”萤晴、“夢土”三篇的結(jié)局吐句,主角二人總有一方會不承認(rèn)那三段濃烈的情感,不承認(rèn)的方式有很多店读,包括遺忘(作者用了兩次)嗦枢、付之大夢一場……不論設(shè)定上,是規(guī)則使然屯断,亦或命運(yùn)作亂文虏,這些對“不可能”愛人的不承認(rèn),實(shí)是對感情面目的消極避讓殖演。而從“靜川”篇開始氧秘,初時或紅衣們,會選擇赴命一搏趴久、或松手放過丸相、或銘記一生、或兩相解脫彼棍。作者以種種方式灭忠,詮釋了愛情在窮途末路時,如何掙扎出一片可見座硕、可觸弛作、可以悲劇灌溉的虞美人。
但客觀來講华匾,這個積極的質(zhì)變映琳,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作者創(chuàng)作能力的蛻變。從“歌島篇”的概念先行、造境精妙而情節(jié)松散和詞句的信馬由韁萨西,到“焚舟篇”里造境和敘事相輔相成黍瞧、概念和情節(jié)的兩相圓融、以及詞句構(gòu)建的緊湊懾人原杂,逍遙獸很難得的將一個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成長(這么說有點(diǎn)兒怪,畢竟我還是學(xué)生您机,當(dāng)稱逍遙獸一聲老師)穿肄,一覽無遺地陳于書頁。所以讀到最后际看,很容易被作者的誠實(shí)打動——人多樂于顯露天賦咸产,而藏住步步求索的過程,但恰恰是在這個過程里仲闽,我們才能洞悉他的成長脑溢,洞悉文字符號背后的真實(shí)。
“風(fēng)間篇”里講到人的屬性赖欣,讀完后屑彻,很自然的就想到作者逍遙獸的屬性是什么?她在九幽的世界里顶吮,究竟扮演者什么樣的角色社牲?
是文字和概念的混沌中照亮一隅的提燈者、還是光怪陸離背后尋求真理的哲人……也許皆是悴了,然后在某個意外時刻搏恤,與讀者相遇。我記得她在自序里湃交,寫道西芳寺之行熟空,雨中瓦楞清歌、苔色潤澤搞莺,盡是夢想落實(shí)后的天真純一息罗。讀完八篇故事,再度回看才沧,愈發(fā)觸懷阱当。或許九幽真的就在我們不得知的時空中兀自存在著糜工,比如神話深處弊添、光塵的縫隙,這次相遇雖然短暫捌木,卻足夠讓人明晰它的方向了油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