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麦到,今天剛剛跟孩子小姨聊到了給孩子提交了一門興趣班的退班申請绪钥。我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也很復雜哩掺,想著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會遇到的事情检眯,大家看完也可以一起討論下啊厘擂。
這學期末,同小區(qū)媽媽們一起報了一門機器人課锰瘸。因為孩子一直都很喜歡音樂刽严,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好,所以當他的幾個好朋友家庭興致勃勃地約著一起去上課時获茬,不假思索就給孩子報了港庄。
從最初第一節(jié)課孩子還是挺開心,到看到孩子越來越不適應恕曲,越來越少參與活動鹏氧,當朋友們都在跟著老師做動作時,他會停下來一動不動佩谣,當老師很積極的引導他做動作時他甚至會開始反抗把还;在課堂上越來越沉默,緊接著開始不樂意去上茸俭,去之前不肯進課室吊履,看到老師就躲。
坦白說调鬓,我也嘗試過幫助孩子調(diào)整艇炎,我也觀察和幫助孩子調(diào)整了幾個星期,但孩子并沒有太大的改善腾窝,對課程的不喜歡日益加劇∽鹤伲現(xiàn)在一聽到就捂耳朵,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問我虹脯,“媽媽驴娃,今天可以讓我不去嗎?“我說今天沒有課呢循集,“我想天天都不去上唇敞,哪一天都不去上≈渫“一邊說疆柔,眼淚一邊嘩啦啦掉下來。
這個便是這段時間我經(jīng)歷的事情镶柱,我也反復想著要不讓孩子緩一緩旷档,因為孩子的狀況已經(jīng)不是畏難心態(tài),而是厭惡和害怕奸例。我跟大家談談我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兩個問題:
最開始報班的決定是正確的嗎彬犯?
為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向楼,我利用了“地板時間”(Floor Time)的方式,跟孩子一對一交談過谐区。地板時間是指提供私密的對話空間湖蜕,或采用游戲或者對話交流的方式,引導孩子把深層次想法表達出來的一種心理學引導方式宋列。它強調(diào)的是輕松的氛圍昭抒,以平等的身份溝通,不讓孩子產(chǎn)生敵對和反感的情緒炼杖。
那晚我們討論了很多場景灭返,看似是天馬行空,但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孩子的興趣坤邪。我也越發(fā)明白了一點熙含,當孩子對一個興趣產(chǎn)生厭惡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需要考量的艇纺,并不是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是不是放棄某個興趣了(“孩子不喜歡了嗎怎静?”),而是要想明白到底他內(nèi)心的需求有哪些沒有被滿足(“如何才能盡情地享受”)黔衡。
想明白了這一點蚓聘,我發(fā)現(xiàn)事情變得更簡單。哪怕孩子提出放棄的請求盟劫,因為實際上孩子并沒有遠離興趣夜牡,只是真的對興趣班的課程設置不適應而已。對于我來說侣签,如果孩子退出了塘装,我接下來也只是換一個形式,一樣還是會持續(xù)思考如何更好地匹配孩子的興趣硝岗。
而我之所以猶豫的時間比孩子長氢哮,恰恰是因為這段放棄的過程袋毙,我也在經(jīng)歷很多的不安型檀、忐忑和焦灼。內(nèi)心就好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听盖,一個勸我要堅持胀溺,“再努力一會兒,孩子懂什么呢”皆看,另外一個勸我要以孩子的感受為先仓坞,逼迫并不會給我們帶來好結(jié)果,慢下來也是一門藝術(shù)腰吟。
但能夠讓我越來越平和去看待整件事情无埃,把自己的困惑寫下來分享給大家徙瓶,是孩子的持續(xù)反饋所帶給我的力量。這個路本身就是錯的嫉称,這個興趣班就不是孩子想要的侦镇。哪怕其他小朋友都適應,但我的孩子的不適應仍然需要被看到织阅。而我跳出了成人的框架去跟孩子共同感受興趣的時候壳繁,孩子眼里的光芒并沒有消失,孩子依然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荔棉,并且愿意在什么方向全情投入闹炉。
如果是這樣子的,一味的強調(diào)堅持反而有可能會讓孩子越走越慢润樱,那為啥不平靜地接受這個結(jié)果渣触,也接受養(yǎng)育中慢的節(jié)奏呢?
實際上不管我們給孩子報任何的班壹若、學校昵观、社團、活動舌稀,我們都沒有辦法保證自己一定是正確的啊犬。我們無法預測孩子最終會走向何方,把他們推向我們想象中的興趣安排壁查,并不能保證孩子一定能夠適應觉至。
陪著孩子一起去經(jīng)歷體驗的過程,這里也自然包括了放棄和堅持睡腿。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抑制住自己內(nèi)心的沖動语御,避免去評判孩子的選擇,而是跟孩子一起去體會哪怕做了放棄的選擇席怪,但不意味著一切的終止应闯,我們?nèi)匀豢梢杂泻芏嗯Φ姆较颉?/p>
當我們愿意時時刻刻去傾聽孩子的反饋、理解他的內(nèi)心需求挂捻,并且引導他思考每個選擇的方向碉纺,才可以讓孩子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去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幸福刻撒,才可以讓孩子成為自己骨田。
育兒的過程,其實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耕耘有很多種方式声怔,但永遠都別忘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态贤。
也許你也有共同的經(jīng)歷,此時此刻也經(jīng)歷著跟我一樣的糾結(jié)醋火。這些選擇看起來都好個人悠汽,向左走向右走似乎都可以箱吕,也沒有什么是一定正確的選擇。但很多時候我們也要清楚內(nèi)心最重要的柿冲、不可舍棄的原則是什么殖氏,最終能夠帶給我們方向的,還是我們跟孩子真實相處的過程姻采,它需要我們知識和經(jīng)驗的沉淀雅采,它也需要我們作為父母的養(yǎng)育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