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19世紀英國文壇上名氣最大的詩人,他與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濟慈(John Keats,1795—1821)一起被認為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第二代詩人中的杰出代表筒饰。
拜倫出身貴族家庭,十歲繼承爵位成為男爵壁晒,受教于哈羅公學和劍橋大學瓷们。但是,拜倫自幼同情勞苦大眾,痛恨暴.政谬晕,初入上院就發(fā)表演講碘裕,為破壞紡織機的工人辯護。1816年攒钳,他離開英國后即全力投入到意大利和希臘的民.族解.放運動帮孔。1824年,就在36歲的盛年病死于希臘起.義.軍軍營之中夕玩,在為這個國家奪回他往日的自由和光榮的戰(zhàn)斗中獻身你弦。
拜倫的作品以長詩為主,如著名的游歷詩作《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1812)燎孟。主人公哈羅爾德是一個像拜倫一樣的青年貴族禽作,身上散發(fā)著特殊的魅力:瀟灑、敏感揩页、憂郁旷偿。這首長詩使拜倫一舉成名,連他自己都說:“我一夜醒來爆侣,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名人萍程。”再就是那部長達16章兔仰,16000行(未完成)的諷刺史詩《唐璜》(Don Juan,1818—1823)茫负。這部景象萬千、層層打動讀者的史詩收納下了更多的歐洲社會現(xiàn)實乎赴。這部篇幅巨大忍法、內容廣闊、結構宏偉的世界文學杰作充分展示了拜倫的詩歌才華:一面是18世紀的熱血青年唐璜榕吼;另一面是19世紀的閑談者拜倫自己饿序,雙重時間相互交織,邊敘邊議羹蚣,完美融合原探;再就是通篇所用的意大利八行體(ottava rima),混合雅俗顽素,容納口語入詩咽弦,俏皮而滑稽。這種被稱作“拜倫體”(Byronic Stanza)的諷刺詩體被后世廣泛臨摹胁出。
拜倫在他的長詩中所塑造的“拜倫式英雄”(Byronic Hero)离唬,神秘、高傲划鸽、倔強、叛逆,而又憂郁裸诽、孤獨嫂用,始終與傳統(tǒng)世界勢不兩立。這類浪漫主義的英雄影響了后來無數(shù)的作家丈冬。
很多評論家認為在第二代浪漫主義的詩人中拜倫是影響面最廣的一位嘱函,這影響既是文學的,又是政治的埂蕊。在文學上往弓,他有足夠的詩藝和復雜性讓雅俗共賞;在政.治上蓄氧,許多熱血青年在拜倫的詩作和為人的激勵下變成了果敢的革命者函似,普希金、裴多菲等喉童,不勝具道撇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