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解說詞是對人物潘懊、畫面、展品或旅游景觀進行講解贿衍、說明授舟、介紹的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采用口頭或書面解釋的形式贸辈,或介紹人物的經(jīng)歷释树、身份、所做出的貢獻(成績)裙椭、社會對他(她)的評價等躏哩,或就事物的性質(zhì)、特征揉燃、形狀扫尺、成因、關(guān)系炊汤、功用等進行說明正驻。其作用有二:一是發(fā)揮對視覺的補充作用,讓觀眾在觀看實物和形象的同時抢腐,從聽覺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釋姑曙,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發(fā)揮對聽覺的補充作用,即通過形象化的描述迈倍,使聽眾感知故事里的環(huán)境伤靠,猶如身臨其境,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啼染。
前幾日宴合,在和央視九頻道的攝影指導王璐談到解說詞這個問題焕梅,我們通過論述,做出了以下幾大技巧卦洽。
1.主謂賓結(jié)構(gòu)贞言,不要有復(fù)雜的語句
2.用詞準確,簡介明快
3.去掉形容詞
4.去掉把字句和被動句
5.盡可能的進行時態(tài)
6.不要過多的分析
7.不要設(shè)想人物在想什么
8.段落的內(nèi)部層次性阀蒂,遞進關(guān)系
9.段落的封閉性
10.段落內(nèi)部句子的層次感
11.把要強調(diào)的字和詞放在最后
今天我能講解第一條:主謂賓結(jié)構(gòu)该窗,不要有復(fù)雜的語句。
我以去年做過的一個8分鐘的歷史紀錄片為例《登封·地名的來歷》
技巧舉例
中原長龍蚤霞,嵩山為中酗失,嵩山乃大,奧妙無窮争便。傳說级零,登可成仙断医,占可為王滞乙;其,居天下之中鉴嗤,更斩启,集龍脈之盛。
幾千年來醉锅,圍繞這條磅礴的龍脈兔簇,多少帝王選中了這里祭祀天地。
登封市告成鎮(zhèn)硬耍,觀星臺垄琐。
約公元前1037年,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周公在此建立測景臺经柴,利用圭表之法測土深狸窘,正日影,求地中坯认,驗四時翻擒。
周公認為,8尺的圭表牛哺,夏至日正午時分在太陽下的影子為1尺5寸陋气,便是“地中”。歷經(jīng)測量引润,他在登封告成鎮(zhèn)找到了“地中”巩趁,并創(chuàng)立“天地之中”學說,此后千年淳附,無人質(zhì)疑议慰。
兩千多年后的元朝凰荚,天文學家郭守敬在周公測景臺北面,又建造了一座高達9米多的永久性觀星臺褒脯。通過觀星臺測量日影便瑟,再次印證登封就是“天下之中”。
正是在“天地之中”的影響下番川,中國早期王朝都將這里選為建都之地到涂,以象征皇權(quán)神授。據(jù)統(tǒng)計颁督,從周武王開始至清末践啄,中國歷史上有史可查的巡狩、祭祀沉御、封禪嵩山的帝王就有72位屿讽。
也正是如此之多帝王的駕臨,使得這座嵩山南麓的登封古城吠裆,逐漸孕育出了獨特的帝王文化伐谈。
公元前110年,春试疙。漢武帝劉徹登臨嵩山祭祀诵棵。就在登山途中,忽然聽到山中隱隱傳來三次“萬歲”的呼聲祝旷。驚奇之間履澳,隨行大臣說:“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您啊』初耍”這讓漢武帝深以為然距贷。于是,就有了臣子朝見天子時吻谋,三呼“萬歲”的傳統(tǒng)忠蝗。由于源于嵩山,“三呼”也被稱為“山呼”和“嵩呼”滨溉。
坐落于嵩山腳下的嵩陽書院什湘,創(chuàng)建于公元484年的北魏時期,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晦攒。因位于嵩山之陽而得名闽撤,它背依嵩山主峰峻極峰,東傍林泉深幽的逍遙谷脯颜,西望如鳳飛舞的少室山哟旗。
嵩陽書院建制古樸雅致,現(xiàn)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間,由五進院落組成闸餐,院內(nèi)廊房墻壁上鑲嵌有歷代文人墨客題字饱亮,其內(nèi)容書法各具特色。
在嵩陽書院內(nèi)舍沙,至今還生長著三顆古柏樹近上,其樹齡更是達到了4500年以上,這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樹木拂铡,被人們稱為“華夏第一柏”壹无。
“將軍柏”是這三棵古柏的名字,而其名字的由來也與漢武帝當年嵩山之行有著密切聯(lián)系感帅。
在嵩山祭祀后斗锭,漢武帝便來到嵩陽書院∈颍看到三顆柏樹枝繁葉茂岖是、挺拔威武,便有感而發(fā)实苞,依次為其冊封:“大將軍”豺撑,“二將軍”和“三將軍”。
這個嵩陽書院硬梁,它是我國創(chuàng)建最早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前硫,到北宋之后,滕子京以及理學的奠基人:程顥荧止、程頤、朱熹阶剑,他們先后在這里面跃巡,聚徒去講學,傳授儒家的理學思想牧愁,這里呢就成為洛派理學素邪,就是程朱理學的誕生的。
前有“山呼萬歲”后遇三棵將軍柏猪半,這讓出游嵩山的漢武帝龍顏大悅兔朦,于是又將這座山峰命名為“萬歲峰”,同時還命祠官大規(guī)模增建祭祀中岳山神的太室祠磨确,并劃山下三百戶居民沽甥,專門奉命祭祀中岳神,也由此正式設(shè)立了崇高縣乏奥,至公元607年摆舟,崇高縣更名為嵩陽縣。
四周群山環(huán)抱中的中岳廟,前身就是太室祠恨诱,北魏時期改為中岳廟媳瞪。
其建筑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謹照宝,經(jīng)歷朝歷代的修繕擴建蛇受,現(xiàn)已成為一座主次分明、色調(diào)和諧的龐大建筑群厕鹃。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十的中岳廟廟會龙巨,對于現(xiàn)在的登封人民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熊响。大家在這里燒香請愿旨别,以求神靈的保佑。
與民間祭祀不同汗茄,古時帝王祭祀天地稱為封禪秸弛。自古以來,帝王封禪選擇泰山居多洪碳,而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递览,對嵩山卻情有獨鐘。
公元696年瞳腌,武則天從神都洛陽出發(fā)前往中岳嵩山封禪绞铃。
到達嵩山后,武則天登上祭壇嫂侍,北向而立儿捧,舉行了最隆重的祭天儀式。儀式歷時三天挑宠,武則天封禪中岳的大愿終于得償菲盾。
為紀念這樁大事的完成, 武則天下旨將年號改為“萬歲登封”,同時改嵩陽縣為“登封”縣, 改陽城縣為“告成”縣,以此永志她“登嵩山各淀,封中岳,大功告成”懒鉴。
在今登封市東南部,有一山名為石淙山碎浇,山峰秀麗临谱,旁邊有一塊摩崖題壁,據(jù)傳是武則天當年出游至此奴璃,與群臣會飲悉默、題詩后 所銘刻的。這塊摩崖題壁也是武后對嵩山情有獨鐘的見證溺健。
公元700年麦牺,武則天再一次光臨石淙河的時候钮蛛,在三陽宮里住了幾個月,并在這個地方大宴群臣剖膳,當時就寫了《游石淙河》這樣一首詩魏颓,贊美嵩山的美麗風光。
時光荏苒吱晒,登封市仍沿用著一千多年前武則天御賜的這個地名甸饱。
如今,站在現(xiàn)存的各種遺跡旁邊仑濒,仍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古老叹话。嵩山的一草一木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峻極峰峰頂云海茫茫墩瞳,如飛如飄??驼壶。嵩陽書院的古柏卓立天地之間,閱盡人間興衰變幻喉酌,每每山風起始热凹,但聞龍吟細細,仿佛那數(shù)千年的滄桑歷史泪电,依然激越蕩徊在嵩山的每一個角落般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