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曬書單變成一種特別流行的方式期犬『友疲“一年讀了X百本書,我為你挑選了這些”哭懈、“大學四年灾馒,我讀了多少本書,我是怎么做到的遣总。”這年頭不讀個幾千本書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書一樣轨功。
最啼笑皆非的是旭斥,在朋友圈見過一個人手機拍了兩本《讀者》,然后配文:這就是才華古涧。我的內心簡直奔潰垂券,從那時候開始覺得,讀書應該是有門檻的。
不是說有些人不配讀書菇爪,而是有些人還不夠資格去談讀書算芯。這里的不夠資格,是指不尊重書凳宙。
喜愛讀書的人大多有些傲氣熙揍,有自己特定喜歡的作家,有自己特定喜歡的領域氏涩,甚至不管這本書届囚、這個作者流不流行,只要自己圈地自萌是尖。如果有人評論幾句自己喜愛的書或作者時意系,還會生氣,但最終還是輕輕一句:“算了饺汹,他不懂”而了之蛔添。甚至,他們害怕被太多人知道兜辞,遮遮掩掩迎瞧,怕不小心讓自己喜愛的作者或者書籍沾了些俗塵。
網絡里很多的雞湯或者生活指南也好弦疮,讓你變得更好的里面肯定有一點:多看書夹攒。很多人也會看書,看個三年五年胁塞,看的還是言情小說或者一些雞湯書咏尝,不是說這些書不好,而是他根本沒有想過從書里獲得過什么啸罢。
看書打發(fā)時間很正常编检,但是這樣的看書,時間久了扰才,你只是在維持一個看書的狀態(tài)允懂。真正希望從書里面提升自己的人,會很清晰知道自己目前所處讀書階段衩匣、在看過一類書籍后會很清晰地發(fā)現自己的思維邏輯水平在跨向另一個水平蕾总。在看書的時候,將文中的觀點提煉琅捏、吸收生百,和自己頭腦中固有的想法互相搏斗,然后產生自己的觀點柄延。
這才是讀書的意義蚀浆。
我讀書是有很清晰的階段:小學看各種故事會、課堂推薦讀物,初中看外國名著和人物傳記市俊,高中看歷史類書籍杨凑,大學前期看雞湯勵志書,后期看商業(yè)摆昧、心理類書籍撩满,剛畢業(yè)看職場技能類,適應職場后開始看行業(yè)內的相關書籍据忘,畢業(yè)一年后喜歡看法理邏輯類鹦牛,目前畢業(yè)兩年開始喜歡世界經典小說或文集,大概是因為在書里找到生活中最本質最簡單的道理勇吊。
從去年開始曼追,慢慢發(fā)現自己在讀書這件事情,有幾個偏執(zhí)的做法汉规。比如不相信什么2016年XX最受歡迎的書目礼殊、不相信文字包裝得過于精美的新書內容簡介、不喜歡給別人推薦書籍等等针史。
看書這么多年晶伦,我才剛剛開始掀開讀書的薄紗,讀書的路也開始清晰起來啄枕。所以梳理一遍婚陪,提醒自己也好,幫別人解開些瓶頸也好频祝。
①不盲目推薦書單
我曾經送過一本我很喜歡的《推銷幸福的魔法師》給朋友做生日禮物泌参,原本是想選我最喜歡的《逃避自由》,但因為涉及到精神分析常空、政治沽一、社會什么的比較復雜,而且這本書相對小眾而且不太好讀漓糙。它的作者弗洛姆和弗洛伊德之間的觀點又有些相反铣缠,覺得適合珍藏不適合送朋友。后來就選擇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看的諷刺小說體裁的《推銷幸福的魔法師》昆禽。過段時間一問蝗蛙,對方說看不下去就沒看了。現在想了想醉鳖,難怪這年頭大家都喜歡互送雞湯暢銷書歼郭,畢竟沒有對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經驗經歷辐棒、讀書情況等等做特定的要求,起碼不會送錯。
所以后來我不大喜歡給別人推薦書漾根,每個人主動選擇看的書里面泰涂,必定是受他的生活經歷影響,符合他當下的認知水平辐怕、以及當下他所需要的情感或知識需求逼蒙。盲目地忽視這些因素而推薦那些“我覺得好的書”,其實對他人也是無益寄疏,因為這本書不適合當下那個狀態(tài)的“他”是牢。
有些推薦書單的推薦語里,通篇是寫作者有什么背景陕截、這本書獲得什么榮譽驳棱、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絲毫沒有寫這本書對自己的一些啟發(fā)性思考农曲,可見這本書并沒有給他太多的感悟社搅。
像這些翻書黨的書單,不看也罷乳规。
②看完一本書后形葬,必須思考有所產出才是自己的。
你可以忘了里面有什么金句暮的、可以忘了作者是誰笙以,但是起碼你能說出這本書給你什么樣的引導。書本是一個介質冻辩,穿越時間和空間猖腕,將作者的大腦和你的大腦貫通起來,你想作者所想微猖,將書的思想與自己的思想互相辯駁和辯證谈息,最終使自己的知識水平或者邏輯思維有所進長。
我以前也是刷書黨凛剥,就是很喜歡看書侠仇,但是看完之后就忘了這本書究竟講的是什么。于是后來我從點-線-面來掌握一本書:
初期看的書偏向于雞湯或者職場技能類犁珠,所以會摘抄些段落下來逻炊。到了鍛煉思維類書籍的時候,要求自己整本書吃透一個知識點犁享,就是要完全吸收自己認可的一個知識點余素,放到生活中去融會貫通,哪些事情的本質其實就是這個知識點炊昆,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會善于用思維去解決/看待事情桨吊。最后的“面”威根,是現在正在學習的,那就是邊看書邊做筆記视乐,將看到啟發(fā)性文字時的想法記下來洛搀,寫出一個長長的段落。即使是這本書給我傳輸的知識點佑淀,我也要求自己提煉消化留美,用自己現有的理解水平重新解釋一遍。到最后成文輸出伸刃。
這樣谎砾,我才是將這本書的精華都剝離出來了。
③濃縮書或幾分鐘看完一本書是無益的捧颅。
一本好書的標準在于能否刺激你的思考景图。濃縮書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壓縮文字,提煉每個章節(jié)的重點隘道,過于輕易地得出結論症歇。簡單來說,濃縮書就是去掉文章的血肉谭梗,只剩下被剔除得干干凈凈的白骨忘晤。
我曾經幫一個新app做過一本濃縮書,確實很不喜歡激捏。濃縮書设塔,既不能盲目加進自己的一些想法,還必須將作者的文字濃縮远舅,不改變原意闰蛔。但是,書和文章的差異就在于图柏,書是一本有邏輯的個體序六,前面與后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陳述一個作者觀點的時候蚤吹,必然需要加進思考的過程例诀,來引導讀者如何一步一步挖深從而掌握作者的原意。
但是裁着,濃縮書直接快進了作者的思考進程繁涂,直接抵制終點讓讀者get到結論。這樣二驰,就等于告訴你考試的答案扔罪,沒有教會你過程,你確定你真的掌握了這個知識了嗎桶雀?
碎片閱讀的問題矿酵,在于你只想獲得碎片的知識唬复。而讀書,本就不是一件操之過急的事坏瘩。
④讀書不求量盅抚,一本“好”書敵得過百本“閑”書
讀長銷書,而不是暢銷書倔矾。如我最開始所說的,讀書是個進階式的過程柱锹,你看夠這一類書籍哪自,不求能引經據典,但能大概意識到這類書怎么分得好與壞(雖然好與壞屬于個人判斷禁熏,但起碼你樹立了屬于自己的對這類書籍的獨立判斷)壤巷,就要慢慢開始邁向下一個步伐。下個階段看的本比你現在所處階段的書必定更好瞧毙,讀書雖然是一個進階式的胧华,但是它也是一個循壞式的,不是說思維邏輯類就比雞湯類的高級宙彪。
讀書這件事矩动,雖有門檻,但從來不分貴賤释漆。
其實還有一些小的點沒有寫出來悲没,比如讀外國名著/小說時,選擇譯者或譯本很重要男图,比如可以特別關注一些優(yōu)質的出版社示姿,他們編輯的水平相對比較穩(wěn)定,出版的書質量也值得信賴等逊笆。
讀書和做人一樣栈戳,適當停下來總結反思,這樣才不復迷茫地繼續(xù)走下去难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