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夏日周末,我在北宋著名詩人译断、書法家黃庭堅自書的《松風(fēng)閣》詩卷上授翻,發(fā)現(xiàn)了一幅元代大儒、先祖柳貫的手跡镐作,彌足珍貴藏姐。元代大儒、先祖柳貫的道德文章该贾,一直深深影響了我论笔。我研究其詩文,追隨其足跡或链。1996年错览,我開始游學(xué)北大,客居京城逞力,從事文化研究工作曙寡,至今已出版《柳氏名門》等著作,并先后搜集了柳貫佚詩佚文百余篇寇荧,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入編于2004年8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柳貫詩文集》中举庶。
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揩抡,曾夜宿西山松風(fēng)閣户侥,聽松濤成韻,寫下聞名遐邇的《松風(fēng)閣》詩峦嗤∪锾疲《松風(fēng)閣》系黃庭堅的書法代表作之一,有“天下行書第三”及“天下第九行書”之稱烁设。
黃庭堅的這幅行書墨寶替梨,珍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早已好評如潮,為書界所熟知副瀑。但其中先祖柳貫的一首題跋詩弓熏,由于柳貫留款時署名“柳貫”,被不少學(xué)者誤認為“柳贊”俗扇,致使張冠李戴硝烂,令先祖柳貫這幅書法湮沒無聞。不少研究者铜幽,甚至費盡心機滞谢,到處尋找線索,考證“元人柳贊”的身世除抛,最后仍不得其詳狮杨。
當我獲觀黃庭堅的這幅書法作品時,先祖柳貫的題跋手跡到忽,竟然赫然在上橄教,不禁大喜過望。
在此喘漏,讓我講述一下先祖柳貫的身世护蝶,以及其取名“柳貫”的原由。柳貫(1270-1342)翩迈,浙江省浦江縣通化鄉(xiāng)湖塘里烏蜀山(今蘭溪市橫溪鎮(zhèn)橫溪村)人持灰。他的7世祖柳鑄,山西聞喜人负饲,曾任參議大夫堤魁,宋建炎間,與同鄉(xiāng)返十、時任宰相的趙鼎一起妥泉,護駕宋高宗趙構(gòu)南渡來杭,后因秦檜專權(quán)洞坑,政見不合盲链,來隱橫溪。
柳鑄之后迟杂,多為儒官匈仗,算得上是個書香世家。傳至第六世柳金逢慌,字時聲,中宋咸淳六年右科進士间狂,而柳金的岳父俞葵攻泼,則為東陽人,與柳金為同科進士,一舉奪魁忙菠,為武狀元何鸡。據(jù)柳貫摯友黃溍為柳貫所撰《墓表》記載:“公之生也,外大父閤門俞公葵(俞葵)暨泗州府君(柳金)同擢右科進士第牛欢,因命之曰骡男,義取以兩文易兩武。于今文為貫傍睹,故公自署其名為貫云隔盛。”
柳貫在黃庭堅《松風(fēng)閣》上的題詩內(nèi)容如下:“豫章一再變拾稳,八體乃純?nèi)缢笨弧M韺㈦u毛筆,大仿繭紙書访得。松風(fēng)閣中作龙亲,群玉排疏疏。至今元祐腳悍抑,清標能起予鳄炉。”落款為:“國子博士柳貫敬題搜骡》鞫ⅲ”
據(jù)記載,柳貫歷仕江山縣教諭浆兰、昌國州學(xué)正磕仅、國子助教、國子博士簸呈、太常博士榕订、江西儒學(xué)提舉、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蜕便。據(jù)柳貫弟子劫恒、明代大儒宋濂為其師柳貫所撰的《行狀》記載:“……(延祐)六年己未,改國子助教轿腺,階將仕佐郎两嘴。至治元年辛酉(1321),升博士族壳,轉(zhuǎn)將仕郎憔辫,諸生敬之如神明。其后散之四方幾千余人仿荆,去為良御史贰您、名監(jiān)司者坏平,甚眾。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锦亦,先生五十五舶替,遷太常博士,升征事郎杠园」说桑”
從以上文字可知,柳貫自1321年至1324年抛蚁,任國子博士陈醒。而柳貫在黃庭堅書法上的題跋時間,當在此時篮绿。
宋濂在《行狀》中孵延,如此評價先師柳貫:“善楷法,工篆籀亲配。京兆杜公本謂其妙處不減李陽冰尘应。為文章有奇氣,舂容紆徐吼虎,如老將統(tǒng)百萬雄兵犬钢,雖旗幟鮮明,戈甲焜煌思灰,不見有喑嗚叱咤之聲玷犹。若先生者庶幾有德有言為一代之儒宗者矣∪骶危”
柳貫不獨是一位著名文學(xué)家歹颓、詩人、理學(xué)家油湖、教育家巍扛,他還是一位書法家、畫家乏德、書畫鑒賞家與文物鑒定家撤奸。從傳世的《待制集》(《柳貫詩文集》)中,留下了大量的書畫題跋詩文喊括,足見其在此領(lǐng)域內(nèi)的造詣之深胧瓜。此次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發(fā)現(xiàn)的這幅柳貫手跡,是一幅柳貫的上乘書法佳作郑什,在其逝世670周年前夕府喳,由我這位21世嫡系后裔所發(fā)現(xiàn),可謂是慶幸之至蘑拯,值得學(xué)界重視劫拢!
作為后人肉津,此時此刻,重翻《柳貫詩文集》與《蜀山柳氏宗譜》舱沧,當我讀到其摯友黃溍、門生宋濂所撰的《墓表》偶洋、《行狀》中熟吏,有關(guān)先祖柳貫在元大都(今北京)逝世時的情形時,仍感傷不已玄窝。今摘錄于此牵寺,以示緬懷追思!
黃溍所撰《墓表》記載:“到官僅十閱月恩脂,俄以疾卒于寓舍帽氓,至正二年(1342)十一月九日也,享年七十有三俩块。省臺院監(jiān)皆來致賻黎休。集賢吳大學(xué)士直方、國子吳博士師道玉凯,并敦鄉(xiāng)曲之誼势腮,共經(jīng)紀其喪事。靈輀南還漫仆,諸公引紼陳奠于都門之外捎拯,道路之人咸為咨嗟隕涕。
夫人盛氏盲厌,累封浦江縣君署照,前公十二年卒,以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吗浩,合葬于縣西通化鄉(xiāng)荊山之原建芙。”“公之葬也拓萌,御史中丞張公起巖岁钓,以居胄監(jiān)時有同僚之雅故,既為之銘微王,納諸壙中屡限。卣等復(fù)奉門人宋濂之狀,屬溍為之表炕倘,揭于冢上钧大。”
宋濂所撰《行狀》載:“至正元年辛巳(1341)罩旋,先生年七十二啊央。朝廷更化眶诈,征用老成,臺閣近臣有以先生名聞于上者瓜饥,于是有旨逝撬,以翰林待制承務(wù)郎兼國史院編修官起先生于家。先生即冠帶見使者乓土,退謂人曰:‘吾今幸親禁近宪潮,得陳堯舜之道,以贊太平之治趣苏,死不恨已狡相。’會貢舉法復(fù)行食磕,江浙行中書留主文衡尽棕,二年壬午夏五月至官彬伦,僅七閱月,竟一病不起媚朦,實冬十一月九日,而先生年七十三矣询张。
省臺樞府而下孙乖,皆來歸賻,館閣之士至于灑泣唯袄。集賢大學(xué)士吳公直方、國子博士吳公師道與經(jīng)筵檢討危公素恋拷,共經(jīng)紀喪事。御史中丞張公起巖在成均為同僚友厅缺,至是哭之尤哀蔬顾。冢孫穎奉靈輤南還,諸公相與陳奠都門湘捎,見者皆咨嗟隕涕。
三年癸未冬十二月二十二日窥妇,與夫人盛氏合葬通化鄉(xiāng)荊山之阡。盛氏累封浦江縣君烹骨,先十二年卒。子男三:卣沮焕、同、因峦树。孫男三:秬、穎、穆族檬。秬夭÷窨”
先祖柳貫傳世的書法墨寶扫尖,尚有跋范文正公《道服贊》、跋司馬光《資治通鑒》殘稿换怖、跋李公麟《山莊圖》、跋褚遂良《倪寬贊》条摸、跋黃公望《天池石壁圖》等铸屉,值得珍藏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