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看過韓劇,今天在群里被推薦了《天空之城》,看了兩集和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剛好能結合起來终惑。(有劇透,介意者慎讀)
只說在這兩集中看到的一條線门扇,英才(就是這個名)考上了首爾醫(yī)大(劇中的名校)雹有,在幾個同樣的“精英”家庭的慶祝宴上,其他家的孩子問他想學醫(yī)嗎臼寄?他的回答很有意思“畢竟對媽媽盡孝道了霸奕。”原來這些媽媽從前也有很好的工作,或是從名校畢業(yè)吉拳,但孩子上學后都全心全意在家中陪孩子學習质帅。因為孩子考進了好學校,英才媽媽也收到了英才爸爸大大的物質獎勵留攒,犒勞她將兒子送入名校煤惩。
雖然只是一部劇,但也折射出生活中的些許光影炼邀。這樣的媽媽我們周圍并不少見魄揉,視丈夫為天,以雞娃為己任拭宁,不辭辛勞~
一個完美孩子的標配是什么洛退?懂事?學習好杰标?在第一集中英才完全符合這兩個基準點不狮,父母自豪,別人羨慕在旱。而在第二集中,懂事的孩子來了個大反轉推掸,與自己的母親爆發(fā)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沖突之戰(zhàn)桶蝎。
當英才媽媽發(fā)現兒子并沒有按之前所說的去國外放松旅行,而是在鄉(xiāng)下與人“廝混”谅畅,媽媽怒氣沖沖地想去帶回兒子登渣,卻沒想到一貫聽話的孩子對她說出:“我從7歲開始,一年365天一天都沒休息地學習了毡泻,我就算生病了、受傷了、暈倒了呻顽,也到凌晨兩點才從學院回來雹顺。你說沒說過我不得第一,吃飯的資格都沒有廊遍!你說沒說我要是成績下滑了就去死嬉愧!那種像地獄般的生活!我再不要在地獄活著喉前,作為你的兒子活著就是地獄没酣。”
媽媽的世界在兒子的話語中崩塌,和所有媽媽會說到的一樣“媽媽是因為想那樣才那么做的嗎卵迂?都是想讓你好裕便!”英才當然不認同這好意,惱怒離去见咒。而壓死英才媽媽的最后一根稻草來自于英才爸爸偿衰,英才爸爸埋怨說“作為一個母親為什么不知道孩子會有這種想法?這就是你的孩子论颅!”
英才媽媽不堪重負自殺了哎垦。
前幾天朋友圈里有篇文章流傳度很廣,《目睹了美國家長推娃的盛況后恃疯,我內心現在慌的一批》漏设,搞了半天雞血媽不是中國特色,不是亞洲特色今妄,我們一心向往的“外國的月亮”上也有雞血媽郑口,而且還不少。
我這結論來自于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盾鳞,寫書之人是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犬性。中文書名夠直白,大部分養(yǎng)育者不論貧富腾仅,知識高低都能將孩子養(yǎng)到成年乒裆,但孩子“成年”的同時“成人”了嗎?僅僅只完成了從孩子到巨嬰的身份轉變吧推励!
《如何讓孩子成人又成年》一書中的案例非常詳實鹤耍,也真讓人開眼界,簡單說來與《天空之城》中對孩子的控制基本一致验辞。常青藤盟校就是目標稿黄,孩子的課業(yè)、愛好跌造、社區(qū)服務……皆為沖進盟校做準備杆怕,很多準備工作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在這種高控制下,最顯著的后果是“高分低能”陵珍。書中有一案例講到斯坦福一名秋季新生在收到父母寄來的幾大包裹快遞后寝杖,對著包裹站在路邊茫然失措,最后沒辦法還是打電話給父母求助撑教。打電話這場景像不像去年網上爆出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大半夜給父母打電話求教西紅柿炒蛋的做法朝墩。
最隱性的后果則是會伴隨他們很久的心理問題∥敖悖《天才少女》中Mary的媽媽收苏,極具天賦的數學家,最終卻拋下孩子自盡身亡愤兵,原因也是如此鹿霸。
成功的定義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標準,代價也各不相同秆乳。作為父母懦鼠,我們能承受何種代價?我們所能承受的屹堰,是孩子可以承受的嗎肛冶?是他們想要承受的嗎?
劇和書都沒看完扯键,凌亂思緒先寫到這睦袖。追劇看書去啦~